巴山大峡谷

行者

<h3>巴山大峡谷前身为“宣汉百里峡”,位于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境内,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省级自然保护区,是喀斯特岩溶地貌构成的山地峡谷型自然风景区。 巴山大峡谷属喀斯特地貌,六大山脉托出十大主峰,景区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有秦末汉初樊哙屯兵驻扎留下的将军坪、跑马梁、拴马石、大通险道及石栈道等遗址,有张献忠、白莲教留下的青龙寨、大寨子等遗址。 巴山大峡谷山势奇特,河水清澈,溶洞成群,动物多而珍贵,植物丰富而罕见;山环水绕,深谷一线,峰丛入云。有百兽聚会、仙女岩、观音洞、南天门、二龙飞瀑、老黄山、犀牛望月、一线天、盘龙洞、雄鸡鸣天十大景点,既各具特色,自成一体,又交相辉映,互相烘托,构成景区300里峡完美和谐的整体。 因宣汉百里峡与河北省野山坡百里峡重名,且已提前注册“百里峡”,宣汉百里峡景区于2015年9月更名为“巴山大峡谷”。</h3> <h3>从宣汉县南坝镇出发,沿前河溯河而上。</h3> <h3>经过几个乡镇后到达樊哙镇,樊哙镇因刘邦的连襟名将樊哙曾在此驻军而得名。现在已经发展为前河流域一个重要的小城镇,一条公路沿江穿过镇区。</h3> <h3>因为峡谷土地匮乏,所以这里的居民楼都是尽量往上,而且密度很高。</h3> <h3>过了樊哙镇,峡谷的地形特征越来越明显。</h3> <h3>自渡口乡始,两岸之间的联系只有这样的铁索桥了。</h3> <h3>从龙泉乡,选择步行,据说这是巴山大峡谷的最精华段。</h3> <h3>道路就在危崖下。</h3> <h3>河水因流经石灰岩而有些泛白</h3> <h3>公路基本都是在山崖边凿出来的</h3> <h3>我家乡的太湖石,又称假山石,就是由石灰岩遭到长时间侵蚀后慢慢形成的,分有水石和干石两种。水石是在河湖中经水波荡涤,历久侵蚀而缓慢形成的。干石则是地质时期的石灰石在酸性红壤的历久侵蚀下而形成。形状各异,姿态万千,通灵剔透的太湖石,常为赞美为“皱、漏、瘦、透”,其色泽以白石为多,少有青黑石、黄石。但前河却有很多珍稀的青黑石。</h3> <h3>清溪伴奇石,随处可见</h3> <h3>此景不免令人想起苏轼的《石钟山记》,如果在夏季丰水期,会不会也是“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h3> <h3>长在石头缝隙的野菊花</h3> <h3>看见这么美的石头,下次一定自己开车来拉几块。</h3> <h3>五指峰</h3> <h3>看见这样的奇石,热爱太湖石的苏州人真想搬起。</h3> <h3>鸡坪,从名可见平地有多大</h3> <h3>路边狭小土地都被利用</h3> <h3>时缓时急的小河</h3> <h3>峡谷两侧陡起的山崖只能仰望</h3> <h3>峡谷最窄处不过十数米,最宽处也不超二三米。</h3> <h3>一路只此遇到的行人</h3> <h3>鸡冠,巴山大峡谷重庆方向入口的,川渝两地分界</h3> <h3>向前走,对面便是重庆了</h3> <h3>返身看巴山大峡谷的最窄处</h3> <h3>前河在此拐弯,从重庆市流入四川省,可见经年水流冲击巨岩已形成凹陷。</h3> <h3>从重庆方向看鸡冠石</h3> <h3>过了峡谷口,进入重庆市界便开阔了许多</h3> <h3>连接川渝两地的土堡塞桥</h3> <h3>不知道什么果,当地人说可食,我尝了一下,涩!</h3> <h3>阿黄在花丛看我</h3> <h3>从重庆的地界看四川方向,是不是发现四川还有个奇景啊😄</h3> <h3>从夜宿农家乐窗口向外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