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李德群

吕向宇

<h1><b>  我的母亲李德群生于1927年9月22日,出生在南京。按照中国人过九不过十的民间说法,那么今年我母亲就是90岁了。</b></h1><h1><b> 我的外婆家境殷实,住在南京鼓楼黄泥岗,是大户人家。我的外公是河北人,勤劳勇敢,17岁只身一人去俄国伐木淘金,去南京第一个合资企业和记洋行工作,靠自己的努力跌打滚爬积累了一定的家产。在我外婆23岁,我的外公41岁的时候生下了我的母亲。我外婆外公结婚时就已经在南京富民坊建有4进的民国住宅房子,豪华漂亮,是富足之家。我的母亲李德群就是诞生在这样一个家庭和这个房子里,我也在这个房子里度过了我的童年,记忆深刻。妈妈是李家的第一个孩子,一生下来就被父母捧为掌上明珠,度过了美好和幸福的童年。</b></h1><h1><b>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日本人以攻破南京作为标志性的胜利,所以大举侵犯。住在南京城里的母亲一家早就感到了形势的危机,在日本人即将攻破南京之际,外公外婆请人挑着全部家里值钱的东西逃难,在逃难之际原来还准备带走我外婆的两个弟弟,但是这两个弟弟一介书生要带很多书走,也不知道怎么最后阴差阳错就没有带走,后来这两个弟弟被日本人杀害了。在逃难的过程中其中一个挑夫摸清了大概的财产情况,他判断出这户人家是一个殷实户,所以他把情况报告了土匪。一天晚上土匪包围了外公外婆一家,他们拿着火把,阵势吓人,他们熟门熟路抢走了所有的东西,就连我外公身上穿的皮袄也不能幸免。我妈妈那时只有10岁,她和她8岁的弟弟李德明蜷缩在一床棉被之下,土匪一把掀起被子,我的母亲和我舅舅突然坐了起来,把土匪吓了一跳,土匪随即要将被子抢走,还是一个有点良心的土匪说了一声:他们还是孩子呢。就这样除了这条被子,其余财产全部抢光。这是我外婆家遭受的一次大劫难,从此家境一落千丈。但是不管怎么说,我母亲家人都没有生命之灾,躲过了1937年12月日本人在南京制造的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b></h1><h1><b> 在逃难之前,我的外公曾经留了一个心眼,将一坛金银首饰埋在一个逃难路过村庄的熟人家中,并且委托熟人代为看管,只是没有告诉他具体位置。家中一贫如洗之后,我外公乘着天黑冒着大雪摸到这个人家,只见这个人家在房子里外都已经挖的不像样子了,显然他们是起了歹意在刻意寻找这坛宝贝,我外公怕节外生枝,赶紧悄没声息潜伏进他家菜地,在粪坑旁边挖出了自己埋的宝贝,赶紧跑了。以后多少年,家里一旦困难就靠变卖这些金银和首饰勉强度日。在这些年里,外公外婆勤俭持家,始终都让我的母亲和其他孩子都能够上学,当时家里开了黄包车行,每天放学我妈妈都要帮助她的父母料理事物,记账,甚至还要和她母亲一起补黄包车的车胎。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妈妈过早的就体验了人间的酸甜苦辣。</b></h1> <h1><b> 我妈妈聪明能干,在学校一直品学兼优,在上学期间一直是尖子生,后来考上了美国人在南京办的教会学校----南京汇文女中,这在当时是南京的一所名校。从这个学校毕业的学生基本上都能够考上大学,品学兼优的学生还可以保送到美国的教会大学继续深造。根据我妈妈的当时情况,她完全有机会上大学和去美国留学,生活那时向她展开了绚丽的画卷,她有着光明的前途。我二舅舅李德仁在这次我父母钻石婚庆典说到:“我大姐完全有机会上大学和去美国留学”。很多人可能以为是开玩笑或者是赶时髦,那个时候怎么去留学呢,其实这件事是真实的发生过。如果当时我母亲上了大学或去了美国留学,那么我母亲的人生历史将会改写。<br> 当时已经抗战8年了,所有的中国人都在苦苦支撑。我母亲的家境也在此时彻底破落了,妈妈家里的4进房子的第四进已经年久失修,外公外婆已无法拿出钱来修缮了,妈妈家的老房子临近富民坊小学,外公干脆就将房子的第四进拆掉了,留出空地无偿的借给富民坊小学作为学生的活动用地,而地契税还是由外公家交,外公的这种仁慈心怀也时时教育和影响着我的妈妈及其他子女。妈妈家有弟妹共6个孩子,我妈妈是老大,当时正常的生活已经难以为继了,就在这个时候,我妈妈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放弃上大学和留学深造,高中毕业之后就参加工作,勇敢的挑起了家庭责任的重担,让弟弟妹妹们都有书读。这在当时对于一个十八九岁的孩子,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决心呀,同时给我的外公外婆多么大的安慰和支撑呀。每当我想到这里的时候我总是对母亲充满了敬意。<br> 我妈妈高中毕业之后的举动,汇文女中的老师和美国传教士都为她感到惋惜,学校为了照顾她,先安排她在汇文中学附小(富民坊小学)当老师,妈妈就一边教书一边就开始找工作,当时在南京高中毕业生也算是高学历了,另外我妈妈长相甜美,又是在南京大城市长大的姑娘,当时南京是国民党首都,所以找工作比较容易。她看到国民党励志社招秘书,速记员和会计,她就报名去励志社当会计,面试居然就录取了,后来她听到别人说励志社是个特务机关,她害怕了,考虑到这个工作有一定的风险就没有去了。我妈妈的好朋友就去了励志社,后来在1949年随国民党到了台湾,后来她们都有了很好的归属。但是我妈妈还好没去,这并不是她当时知道什么革命或反革命,而是希望能有个安稳的工作好帮助家里。妈妈如果去了台湾,家里又失去顶梁柱了,另外从此我的舅舅姨妈终身都要受政治牵连。<br> 后来我妈妈经过反复思考,决定要找一个离家近一点的,稳定一点的,工资高一点的工作,选来选去最后还是觉得当老师比较稳定,此时南京汇文女中附属小学(南京市估衣廊小学)正需要一名能够独当一面的老师,这样她的老师又推荐了她,这样就去了估衣廊小学当老师,从1946年开始走进了她一生的教师生涯。我妈妈是为了家庭而选择的这样一份工作,当她拿到第一个月的工资时候,就原封不动的交给我的外公作为大家庭的支出,可以想象到当我的外公外婆拿到我母亲的第一份工作报酬的时候的那份激动和高兴,从此这个家庭有了固定的经济来源了。这个背后有我妈妈的默默的付出和无私的奉献。<br> 那时我的母亲毕竟是妙龄青年,正是花季。我外公决定每个月从我母亲的工资里拿出一元钱给我母亲作为一个月的零用钱,就是这区区的1元钱,我妈妈也舍不得用,把它积攒起来,过了几个月也就是积攒了几元钱了,就扯上几尺花布,为自己做一件新衣服,那是她最高兴的事情了。后来这种勤俭克己,吃苦耐劳的精神伴随她的一身,这是这个阶段给她留下的深刻烙印。<br> 1949年解放军进入南京,国民党败逃台湾,改朝换代。我母亲作为新青年积极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中去,南京是1949年4月23日解放的,妈妈也是欢迎大军中的一位,那是激情燃烧的岁月,我妈妈也是热血青年。1949年6月,妈妈满腔热情报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也是一考就中,部队特别需要她这样有高中学历的知识青年,部队已经通知她去报到了。这个时候这个家庭的大问题和老问题又摆在面前了,我妈妈如果一走,这个家顿时会失去唯一的经济来源,外婆整天以泪洗面,外公整天唉声叹气不知如何是好,这时我伟大的母亲为了家庭又一次的做出了自己的牺牲,不去军政大学上学了,继续当小学老师以支撑这个家庭,这在当时母亲自毁前程需要多么大的决心呀。在1949年妈妈送走了自己的大弟弟李德明,在1950年妈妈又送走了自己的大妹妹李秀珍去参加解放军,大妹妹参军时只有16岁,刚到部队不习惯,又是我妈妈亲自又去部队做妹妹的思想工作,让她安心在部队,我们现在无法想象妈妈当时的心境。如果妈妈在1949年6月去了解放军军政大学,妈妈的个人命运将会改写,前途不可限量,现在至少也是响当当的离休老干部。这是妈妈为家庭做出的又一次牺牲。<br>  妈妈在1950年的时候还有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她被国家纺织印染工业部正式录取为工作人员,这意味着她将要离开南京去北京工作了,考虑到大弟弟,大妹妹刚刚去部队,家里父母年岁渐大,弟弟妹妹还小,特别是最小的弟弟李德宏才3岁,家里事情一大堆实在走不开,所以又忍痛放弃了。<br>  在多次面临的人生抉择上面,我妈妈都是将大家庭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抛弃个人的前途,这样的人在这个时代已经不多见了,甚至已经不被别人所理解了,但是在我看来妈妈的每次抉择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她尽到了一个家庭老大所尽到的责任,她给了父母极大的安慰,她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孝女,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伟大的。</b></h1> <h1><b> 我的妈妈在城市长大,又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性格随和,长相甜美,身边从来不乏追求者。但是我妈妈有一个愿望就是迟一点恋爱和结婚,多帮助一下家庭。等到后来妈妈年龄着实不小了,恋爱结婚才开始提上议事日程,我妈妈有个先决的条件,就是男方一定要工作稳定,不能够在外地或可能去外地,二是自己家庭负担重,结婚之后要将自己的工资继续交给家里,这个不近情理的要求不知道吓退了多少追求者。直到在1956年遇到了我的父亲,妈妈提出这个要求之后,父亲居然答应了。妈妈日后告诉我,其实我们那时并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和你爸爸结婚他的这个做法是我最满意的。于是我的父亲母亲在1956年的6月30日在南京结婚了。妈妈那年已经快30岁了,无论当时还是现在来看都是标准的大龄青年了,在这个大龄青年的称号背后有我妈妈多少的牺牲和无奈呀。于是在南京出现了这样一个家庭,女主人经常因为上班方便住在父母家,经常是星期天小夫妻才团聚,女主人的工资继续交给父母。所以当今社会的时髦词汇:留学,AA制,在我母亲的身上,并早在40年代和50年代都真实的发生过。今年是我父母的钻石婚和我母亲的90大寿,在筹备这场庆典的时候,我确实是浮想联翩,我还能够亲自为我父母的钻石婚和母亲的90大寿出力,实在是我的荣幸。母亲的90大寿对我们更是有不同意义的一件大事。好人一生平安,这是母亲长期从善积德,老天对她的回报。<br> 我妈妈在1957年怀上了我,我是在1957年12月出生的。在我出生之前外公召集家庭开会,他对大家说,你们的大姐已经负担家里很长时间了,马上你们大姐就要生孩子了,家里再也不能让你们大姐继续负担了,这样妈妈的弟弟妹妹相继开始负担家里了。直到这时,妈妈才真正拿到了她自己的工资。我出生之后就在我外婆外公家抚养,我是李家的第一个第三代的孩子,又是大姐的孩子,所以我一生下来就子凭母贵,外婆外公对我宠爱有加,特别是外公更是将全部精力都放在我的身上,只要出门都是将我扛在肩上,视为掌上明珠。我的外公是1961年去世的,那时我才3岁多一点,照理来说我还不应该有很强的记忆,但是直到现在我3岁前的很多往事我都历历在目,在中华剧场门口玩耍,做饼给我吃,舍不得我去幼儿园等等,他生病及去世,送葬等情景也清晰的在我脑海中。这不是我的记忆力强,而是外公外婆对我实在太好了,印象深刻难以磨灭。我现在才理解,其实我的外公外婆将他们对大女儿的爱和愧疚,全部释放和转移在我的身上,我也是沾了我妈妈的光,令人终身难忘。现在每年清明,我们大家庭都要去南京鸡鸣寺祭拜我的外公外婆,在前一天的晚上我都睡不好觉,就是到了鸡鸣寺我也会有一种特别的感受。<br> 爸爸妈妈在有了我之后,又相继有了我的弟弟和妹妹,家里人口增加,开支也在增加。当时我父亲的月工资是81元,我母亲的月工资是67元,这在当时都是属于高工资,如果他们将工资全部用于自己的家庭,那是绰绰有余的,但是爸爸家在农村,又有母亲要赡养,家里经济负担极重。所以在我的记忆中,我们家一直不富裕,总是入不敷出,我的父母都是为了各自的家庭做出了很大的牺牲和贡献。顺便说一下,我妈妈1946年参加工作,由于是在教会学校教书的,所以工龄不算,一律从1952年教会学校改为公立学校算起,自从52年评定工资起我妈妈的工资是67元一个月,一直到了她退休她的工资还是67元一个月,没有长过一分钱。真正长工资还都是她退休以后才有的事。<br> 妈妈后来从估衣廊小学调到了水佐岗幼儿园做园主任,后来又到水佐岗小学当老师,这离开我们南师附中的家属宿舍也有很远的距离,所以我的印象中,我的妈妈几乎天天起早摸黑,辛苦异常,我还曾经在水佐岗小学上过一年学,那时我小,早上跟着妈妈去水佐岗小学,我再也跟不上她的步伐,就是跑也跟不上,她拉着我的小手,走了2,3步就要把我一拎悬空落在前面,我每天上学都跑得满头大汗,这段经历我怎么也忘不掉。这也让我经常想起我的母亲那时的辛苦,天天起早摸黑早出晚归。直到最后才调到察哈尔路小学当老师,这才离家近了。<br> 妈妈在大家庭的时候,父母心疼她不让她做家务,就是中午的饭菜也是由父母精心烹调,然后让我的小姨娘李秀银送到她的学校给她吃。这样我妈妈成立小家庭之后也不善于治家,做饭做菜她也不擅长,经常要花别人几倍的时间才能做完家务,我们小时候的时候经常不穿袜子,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穿着她穿过的列宁装,个子小衣服大,就把衣服折着缝起来,大一点就慢慢放出来,直到穿到小学四年级,衣服已经放出了很多条边了,衣服颜色也不一样了,当时我很自卑,直到长大了,我才理解了我的妈妈当时已经完全手足无措了,超出了她的生活能力,完全是一边学一边干,难以应付了。也正是因为她不擅长做家务,到了后来她却要操劳我们那么一大家子七八个人的吃喝拉撒,真是难为她了,她的辛苦,我们可想而知。也正是她的这种歪打正着的培养,养成了我的艰苦奋斗的作风。<br> 外公去世之后,外婆在家,所以我妈妈经常在星期天带着我们去外婆家,那是我最快活的时刻。现在我知道其实是我妈妈的孝心,她要给她的母亲更大的慰藉。我记得1964年我的大舅舅李德明在武汉生病病危,她们姊妹商量对外婆保密,直到后来大舅舅病情继续加重已经开始准备后事了,我的外婆也一定感觉到了,那天妈妈在和外婆讲大舅舅的情况,我坐在旁边亲眼看到我的外婆大颗大颗的眼泪掉下来,我都感觉到外婆内心的悲伤了。妈妈事后告诉我,这段时间是外婆的特别时期,我要住在外婆家陪外婆,你自己回去上学晚上自己照顾自己。我妈妈陪着外婆度过了她最困难的时期。老天有眼,大舅舅后来也转危为安了。<br>  在文革期间,妈妈把外婆接到家里来照顾。我和外婆住在一起,我清楚的记得,每天早上都是我妈妈在外婆还没有起床的时候,就为她泡好一杯茶,并且为她烧好早饭才去上班,从未间断。外婆有哮喘病,身体日益虚弱,在1971年的冬天,那天很冷,外婆情况不好,那时根本没有救护车,有病都是自己送医院。妈妈和我一起借来了板车,将外婆放在上面,我在前面拉起板车,妈妈在后面推着板车,我们从南京的察哈尔路三牌楼一直步行拉到了南京鼓楼医院,妈妈忙前忙后挂号看病,医生一诊断当即开了病危通知书,就这样我的外婆再也没有走出医院。妈妈在外婆生病住院期间,特别是知道外婆时日不多的时候,就一直陪伴在外婆身边,我还清楚的记得当时913林彪事件,空军全部被控制,我的二姨娘李秀珍是空军,得到母亲病危也回不来,外婆病得已经不能说话了,头一会抬一下,一会抬一下希望她的二女儿出现的眼前,就连这点小小的愿望也没有实现,令人悲伤。外婆去世之后在清凉山火葬场火化,追悼会那天李家大小姐——我的妈妈失态的撕心裂肺嚎啕大哭,几乎昏厥。我那时还不是太理解,等到后来我才理解,我母亲是她的父母最疼爱的女儿,她和父母有着很深很深的感情,从此她就再也见不到她的父母了,这种绝望的情感,只有爱到一定的深度才能够表达出来。<br>  外婆去世时,我最小的舅舅李德宏还没有结婚,也是我妈妈出面写信给她的弟弟妹妹们,希望大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大家齐心协力将小舅舅的婚事办掉了。</b></h1> <h1><b> 70年代后期,我的大舅舅所在的部队驻扎在湖北襄樊的农村,孩子的教育成了大问题,于是我妈妈毅然决定将他的儿子李宇东接到我们家中寄宿,在她工作的学校察哈尔路小学上学,李宇东是四年级的时候独自一个人乘船从武汉来到南京的。我的二姨娘李秀珍当时在空军也驻扎在江苏盐城的农村,孩子上学面临同样问题,于是我妈妈又将二姨娘的儿子王正航接到南京上学,这样我们家连同我们三个孩子就是同时5个孩子了,那时房子只有2房间,小孩子就都住在一间,上下铺,挤了满满一屋子,那时公安半夜来查户口,一进来看到这么多人头都吓了一跳。<br> 那是什么都是要票的年代,就是有钱也买不到东西,他们可以带来全国粮票,而其它的副食供应就成了大问题,那个时候买肉要肉票,南京户口一人一个月半斤猪肉供应,那我们家那么多人一个月2斤半猪肉怎么够呢,更何况孩子都是长身体的时候,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于是我妈妈想办法找卖肉的学生家长,经常和人家套近乎,有的时候能够买个2毛钱的计划外猪肉(当时猪肉7毛多钱一斤)就高兴的不得了了,另外,那个时候买熟菜猪头肉可以拿票多买一倍,也就是半斤肉票可以买1斤猪头肉,我经常带着李宇东去察哈尔路路口买猪头肉,回家来和白菜烩一烩。多少年之后李宇东在美国已经成家立业,她的女儿的学校要学生写一篇父亲的过去的作文,李宇东就将这段猪头肉的故事说给女儿听,女儿将这个对于美国人来说近乎天方夜谭的故事写成作文交了上去,感动了很多人,还获了奖。那个时候买豆腐也要豆腐票,没有办法,当时我外婆的妹妹也就是我的姨奶奶在三牌楼菜场卖豆腐,我们家的豆腐票都是在她那里买豆腐,妈妈经常带着我早去,在姨奶奶还没有开始卖豆腐的时候,她要先划豆腐,她有意将卖给我们的豆腐边多留一点,这样我们用同样的豆腐票买到的豆腐要比别人多。每当我想起这段经历的时候,我总是怀念我那朴实的姨奶奶,她已经作古,她对我们的帮助我忘不掉。我在说这段的时候,就是想说妈妈为了这么多孩子真是吃了好多苦,这在现在物质丰富的时代,去看这些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都无法理解,但是在当时那个困难的年代,这一切都真实的发生过。孩子多了不但要管生活,更要注意品德和他们的安全。记得有次王正航不知道为了什么事情和几个小纰漏发生了争执,小纰漏就打了王正航一下,王正航的山东人的脾气顿时爆发,上去咬了小纰漏一口,小纰漏吃亏了扬言要报复,妈妈知道后吓坏了,深怕事情搞大了,托人找到小纰漏家亲自上门放下身段去说情,后来小纰漏看到是李老师家的孩子,就说这件事情过去了,转危为安。这样的事情还很多,可以说妈妈为了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她的心血,我们很感激她。前年妈妈和爸爸去美国,到了西雅图,李宇东全程陪同和接待,带着他们还去了旧金山,妈妈很感动也非常高兴,总是把他们的好挂在嘴上,其实我了解李宇东,他是在用行动报答我的妈妈。这是在特殊时期培养出的特殊感情。<br> 在李宇东和王正航之后,还有二舅舅的女儿李亦凡,我爸爸老同学陈敬泳的儿子也分别住宿在我们家读过书。在我的印象中我们家一直人丁兴旺。在这个背后更多的是我妈妈的无私奉献和乐于助人。<br> 妈妈对我的培养教育也是身教重于言教,她对我反复强调的就是我是家里的老大,要担负起责任。这点给了我很深印象。在我妈妈身上我知道了什么是老大。老大就是责任就是奉献。<br> 到了80年代我们兄妹3人相继上大学又相继毕业了,家庭状况有了根本性的好转。妈妈也在这段时间退休了。她也开始享受到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好处。我也有意识的独立,不去麻烦她了,我觉得她几乎操劳了一辈子,也该享享福了。<br>在我们兄妹3人面临人生抉择的时候,她也总是坚定的支持我们,做我们的坚强后盾,从来没有拖过我们的后腿。其实我妈妈对我们的教育没有停留在知识的层面,更多的是她精神方面。她教育我们吃亏是福,告诉我们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更让我们知道好人有好报。在这次举办的我父母钻石婚庆典上二舅舅李德仁代表李氏家族对我妈妈的深情表达,她非常感动,她告诉我,听到这些,这么多年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br> 我自从结婚之后就离开父母家了,父母的晚年基本是靠他们自力更生,也就是在这几年他们才请了住家保姆,父母什么事情都是自己去做,特别是母亲整天忙个不停,从来不愿意麻烦子女,这给我们省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我们有时打电话回去问候,他们也总是说一切都好,让我们放心。他们思维敏捷,与时俱进,妈妈是社区老年合唱团最老的团员,她在家也经常弹奏钢琴,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br>  爸爸妈妈几乎都是独自处理事情,遇到什么事情都是靠自己解决,就是遇到病痛等折磨也是自己扛下来,尽量不让儿女操心。另外妈妈还是一个极能隐忍的人,她多次骨折,就是在88岁的时候还换胯关节,在生病住院期间,我们为她请了护工,她能够自己做的尽量自己做,不麻烦护工,这点都受到了鼓楼医院护工的一致好评。此刻她又住进了鼓楼医院,正在进行身体的全面检查,医生建议要进行股骨头的置换手术,这个手术连医生也认为她年纪大了,会有一定风险,但是她却乐观的对待这一切,一切随缘,她更在乎于生命的质量,今天是我妈妈的生日,上午我在医院她告诉我:今天走路感觉不怎么痛,我让她下床走路也还好,正好鼓楼医院骨科主任也在,看到她这样的情况也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主任说我们医生做手术就是为了减轻病人的病痛,如果不痛,那么现在做手术没有意义,建议回去休养一个阶段再说,所以原定9月26日的手术暂时不做,我想这一定是我的外公外婆在保佑她了。我们衷心祝福她能够再次出现生命的奇迹。<br>  今天是我亲爱的母亲的90岁了,她的90年是奉献的90年。她很平凡,做了很多平凡的小事,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今年的9月22日是她的90岁生日,我赶紧写下此文作为生日礼物送给我的母亲。另外,我的母亲所释放的大爱,一定会让很多人都有感受,也一定有很多我们不为人知的事迹,我想用我的这篇文字抛砖引玉,激起更多人的共鸣,不断的完善补充,使我逐步完善此文。我相信我母亲所走过的路,所做过的好事,一定会激励更多的人,让爱不断的延伸和发展。<br>&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吕向宇<br>&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2016年9月22日写于南京&nbsp;<br>&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作者为李德群长子)</b></h1><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