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系列游重庆篇

王明明

<h3>清晨游船在重庆朝天门码头靠岸。</h3><h3>朝天门为重庆沿江九门之一, 建于公元前314年,秦将张仪灭亡巴国后修筑巴郡城池时所建,为历代官接皇帝圣旨的地方。因古代称皇帝为天子,故此而得名。</h3> <h3>重庆朝天门码头</h3> <h3>清晨的山城</h3> <h3>年轻的骑行爱好者。</h3> <h3>广场</h3> <h3>第一站千年古镇磁器口。</h3><h3><br></h3> <h3>张飞牛肉</h3> <h3>宝善宫</h3> <h3>磁器口始建于宋真宗咸平年间(公元998年),因明朝建文帝朱允?杀苣言?隐修于镇上宝轮寺,故又名龙隐镇。清朝初年,因盛产和转运瓷器,而得名磁器口,作为嘉陵江边重要的水陆码头,曾经“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繁盛一时,美誉为“小重庆”。</h3> <h3>逍遥自在乐在其中。</h3> <h3>磁器口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是重庆历史文化名城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巴渝文化、宗教文化、沙磁文化、红岩文化、民俗文化各具特色:有古朴粗犷的巴渝遗风,有古风犹存的茶馆、有历史传承的码头文化;有佛、道、儒三教并存的九宫十八庙;有正气凛然的红岩志士抗战遗址;有独具特色的川剧清唱、火龙表演,有工艺独特、品种繁多的传统旅游产品,有享誉四方的毛血旺、千张皮、椒盐花生等饮食三宝,任你品味,任你选购。“</h3> <h3>印度飞饼铺</h3> <h3>陈麻花</h3> <h3>借鬼城招牌来吸引游客关注。</h3> <h3>一条石板 路,千年磁器口”,其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吸引力。</h3> <h3>磁器口码头</h3> <h3>临江茶馆</h3> <h3>磁器口主要商业街</h3> <h3>相对于民居就显得较为冷清。</h3> <h3><br></h3> <h3>休闲</h3> <h3>小庭院</h3> <h3>小商贩背着箩筐手拿杆秤边走边吆喝。</h3> <h3>手工肠粉现做现卖。</h3> <h3>重庆街头有二多,一是茶馆多另一是小吃排档多,当然大多在生活区。</h3> <h3>吆喝揽客。</h3> <h3>茉莉花</h3> <h3>母与子</h3> <h3>逛十八梯</h3><h3>十八梯其实是一条路,只不过全由台阶组成。这里是这个城市底层生活的概炼。长长的台阶两边鳞次栉比地分布着两、三层的下店上宅的老屋。屋子都是自行塔建的,破烂随意,却各不相同。有砖有木,也有混凝土的。从一栋房子身上,也能轻易看出数次改造的痕迹。感觉像老上海南市的棚户区。店铺有经营小饭馆的、卖菜的、茶社的,杂货的、传统手工艺的、衣饰的、理发的、租售碟片的、还有游戏机房,可谓五花八门,与日常生活有关的都 齐全了。但无一例外的是,经营的档次都是最低的。每个铺面的开间只有三、四米,而台阶宽约五、六米,密集的店铺令人应接不暇。</h3> <h3>排档摊</h3> <h3>  十八梯的路口很隐蔽,而且常年被一群做烧饼、卖针线的人们挡住。这条路全部用石阶铺成,陡陡的,弯弯的,共有十八级,活像一架搭在悬崖边上的巨型梯子,把山顶的繁华商业区和山下江边的老城区连起来,名字叫得非常传神。</h3> <h3>来来往往的行人穿梭在十八梯的台阶上。</h3> <h3>在解放碑闹市区的边缘,站在校场口路边向外望去,眼前一片空阔,只见到天空和长江。要努力地低下头去,才会发现原来在“下面”,完全出乎意料地还生长着另外一片城市,而且是古老的,味道和“上面”迥然不同的城市。</h3> <h3>高低错落的黑色瓦顶,浓密的黄桷树阴,打麻将、烫火锅的人群,在这片仿佛泛黄的旧照片一样的景观里,一条细细、陡陡、歪歪扭扭、长得看不到头的石阶路像串串香的签子一样串在中间,一直挂到校场口。</h3> <h3>  </h3> <h3>十八梯路两旁是一间又一间的火锅店、发廊、杂货铺、裁缝店、录像</h3><h3>厅、串串香,密密排开;掏耳朵的、擦皮鞋的、做木工活的,还有山城绝对少不了的棒棒军,散布在各处。屋子的二层都是木头的,很多用吊脚撑起;树阴后的窗子里,有老人静静地向街上望着;路边棚子下,人总是一群群的,不烫火锅时就喝茶打牌,不喝茶打牌时就烫火锅吹牛,还有很多人什么也不做就围在旁边看着;脚边,是趴在地上打盹的猫和狗,头顶,是挂在铁丝上的录像厅木牌,写满香港电影的名字,在微风中和刚灌好的腊肠一起转来转去。这里的一切,似乎都和时间没有关系,不紧不慢,悠哉游哉的。</h3> <h3>李草药</h3> <h3>夏天里,傍晚或夜间的十八梯更加热闹。小孩子被大人按在街边的塑料盆里洗澡,每一个行人仿佛都是自己家的亲戚;旁边躺椅上的老人也泰然自若,全不顾饭店和录像厅的嘈杂。不熟悉这条街味道的路人走在石梯上会被火爆的炒锅呛出喷嚏。耳边不间断的是港产武打片的“嗨”声,在VCD、DVD几乎家家普及的年代,十八梯相对密集的旧式录像厅表明这里的生活状态至少要落后城里10年。而它就掩藏在重庆上下半城之间,以自己的方式辗转着日月晨昏。</h3> <h3>发廊</h3> <h3>小酌一杯,其乐无穷。</h3> <h3>十八梯的人似乎已习惯了他们的生存环境,不管一街之隔的解放碑步行街再繁华,再热闹,他们仍旧过着自己的生活而不在乎旁人的眼光怎</h3><h3>么看、怎么讲。</h3> <h3>十八街茶馆店</h3> <h3>这二张照片是网上下载的,作者摄于2018年9月12日,在九年后的今天十八梯终于迎来了旧区拆迁改造,再过几年十八梯将会从历史的记忆中逐渐消失,要想了解十八梯的历史,只能从照片中来回味。</h3> <h3>一街之隔的解放路。</h3><h3>离开了十八梯转向了充满现代气息的闹市,解放碑步行街。虽然只有10多分钟的路程但反差太大了。</h3><h3><br></h3> <h3>热心的姑娘。</h3> <h3>小吃城</h3> <h3>解放碑</h3> <h3>步行街</h3> <h3>山城街景</h3> <h3>参观大足北山石刻及宝顶山石刻。</h3><h3>大足石刻(Dazu Rock Carvings):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八大石窟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庆十大文化符号之一。</h3> <h3>大足石刻是位于中国西南大足区境内所有石窟造像的总称,迄今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窟多达75处,雕像五万余尊,它代表了公元9—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是人类石窟艺术史上最后的丰碑。它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唐、宋时期中国石窟艺术风格的重大发展和变化,具有前期石窟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并以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保存完好而著称于世。1999年12月,以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五山”为代表的大足石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h3> <h3>孔雀明王窟</h3> <h3>宝顶山石窟</h3> <h3>宝顶山摩崖造像始凿于南宋年间,四周2.5千米内山岩上遍刻佛像,包括以圣寿寺为中心的大佛湾、小佛湾造像。以大足大佛湾为主体,小佛湾次之,分布在东、南、北三面。巨型雕刻360余幅,以六道轮回,广大宝楼阁、华严三圣像、千手观音像等最为著名。</h3> <h3>大足石刻以其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和保存完整而著称于世。它集中国佛教、道教、儒家“三教”造像艺术的精华,以鲜明的民族化和生活化特色,成为中国石窟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h3> <h3>华严三圣像</h3> <h3>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相 1174-1252年</h3> <h3>大足石刻开凿于唐永徽元年(公元650年),盛于宋代。现存摩崖石刻造像5万余尊,铭文10万余宁,遍布100多处。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北山(包括北塔)、宝顶山、南山、石门、石篆山石刻,是大足石刻中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的石刻造像代表。</h3> <h3>卧佛</h3> <h3>鹅岭公园拍两江的夜景。</h3> <h3>嘉陵江、长江会合处夜景。</h3> <h3>神农系列游到此结束,谢谢观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