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皆有教育,人人可为良师——记治新小学教育教学开放日活动

丝言

<h3>  在那遥远的小山村,有两栋崭新的建筑,一个宽敞的院落——在这仅有六百多户,两千多人口的村里,安静、清新、生动。二十名学生,八位老师。</h3> <h3>  12月10日,依据中心校一体化管理计划,治新学校教育教学公开日,学校敞开大门,邀请孩子的爸爸妈妈,走进校园、走进课堂。</h3> <h3>  家长们放下手里的活计,早早就到了。在牟校长的引领下,依次参观校园的图书室,科学、数学、音乐、体育、美术教学仪器室,科学实验室……</h3><h3> 在图书室,家长看着满架图书说“孩子就是在学校借书回家读了呢”,周老师说:“是的,周五是借书日,图书借给孩子,一周看完还回来就可以”。见家长拿着书喜欢的不得了,老师说,家长也可以看的,只要爱惜图书,按时归还……家长们开心地笑了。</h3><h3> 家长们不停感叹,现在学校的条件真好……</h3> <h3>  走进实验室,家长听了老师的介绍,恍然大悟:怪不得孩子经常要在家里带酱油啊、醋啊、苏打粉啥的去上学呢。懂些的家长立刻说,这到中学学物理、学化学都有用呢。</h3> <h3>  走进课内作业展室,看到孩子们规范美观的书写,家长们特别开心。</h3><h3> 走教的兰老师,和孩子们一个学期的作品还办了个小画展呢!老师们说,孩子们可喜欢兰老师了,颜老师考走了,再来个体育老师吧。</h3> <h3>  阳光体育大课间时间到了,治新小学坚持多年的体育项目“呼啦圈”已经被孩子们玩儿得出神入化,伴着节拍,孩子们操控自如,原地、行进间,半个小时的锻炼过后,就个个小脸儿红扑扑的了。</h3> <h3><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走进课堂,家长们认真的样子,不亚于小学生们。</span></h3> <h3>  中心校的小周老师是治新小学的包片师傅,已经不止一次来听课指导了,看到老师们和自己一起成长提高,小周老师也觉得很幸福。</h3> <h3>  这里的每一位老师,每天带着微笑,按时走进教室,背后的努力和执着却让人深深崇敬。</h3><h3> 瘦弱的赵老师每天上下班跋山涉水,二十多年风里雨里,但几乎不会因为困难耽误一天课。逐渐涨上来的代课工资让她感到些许欣慰;年轻的代课老师小米,结婚后为能按时上下班,带着年幼的孩子住在娘家;周老师因为路远,一周才回自己家里一次,她的音乐课、科学课孩子们特别喜欢;杨老师家在山的另一边,因为冬天太冷骑不了摩托车,就换成自行车,这样冷了就可以下车走走;牟校长身体不好做了手术,前一天还在医院接受放化疗,第二天会没事人一样的出现在老师学生中间;瘦弱美丽的郝老师虽然因为年龄原因没机会考编,但因为对教育工作的这份感情,克服重重困难,吉林治新每天长长的来回,却可以做到每天按时到校管理班级和上课;男米老师对自己班级的三个小女生亲切和蔼,像个慈父,学校里需要的时候也勇于担当冲在前面;范老师身体不好,又快退休了,但只要吃药能坚持,一定会到校给孩子们上好英语课……</h3><h3> 这所学校代课教师最多,路途最远最颠簸,但老师们知道山里孩子需要他们,他们从不把困难放在前面,崭新的校舍,温暖明亮的教室、可爱的孩子们让他们更加热爱这份职业。国家、社会对农村教育的重视和关注,更让他们看到希望,信心满满!</h3> <h3>  每次走进这所山村小学,心灵都被洗礼过一样。可爱的老师,淳朴的孩子。</h3><h3> 今天看到家长们,更是另外一种震撼!他们或许有种种的原因,没有像其他家长一样,想尽办法把孩子送去城里,送去镇上上学。但他们对孩子的期待丝毫不少,这种期待与希望沉甸甸地放在了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老师肩上。</h3><h3> 那一张张憨厚的笑脸,那一道道信任的目光……让你感动,让你沉重。参与一次活动,仿佛接受了一次教育一样。</h3><h3> 不只是这所学校,不只是这里的老师,这宁静的山村,这淳朴的农家,这纯净的孩子,都在教给我们一些东西。洗去浮华,寻找初心,学会用真心真意,去帮每个孩子生长未来学习、生活的本领和能力。</h3> <h3>学习的世界里,处处皆有教育,人人可为人师。</h3><h3> 2018年12月10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