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小时候最盼望的就是赶场。</h3><h3><br></h3><h3>每逢赶场日,朝阳披露后,街面上逐渐热闹起来。店铺卸下了排门,挂上了幌子,亮出自家的商品。纸店中的金纸,银纸被朝晖抹上光泽;鞋店铺将摆满各色鞋子的长桌搬到街上;陶瓷铺搬出一个个大大小小的陶罐瓷瓶;铁匠铺开始叮叮当当;中药铺散发出三耐熟悉的香味。。。</h3><h3><br></h3><h3>而我只喜欢逛陶瓷铺。碗、碟、杯子这些便宜的小物件是我最爱不释手的。几毛钱几块钱买到一个心仪的,能让我开心好多天。</h3><h3><br></h3><h3>毕业后工作,攒钱买了一辆125型摩托车,摇摇晃晃上路。(那时候女式摩托车少)路过一个热闹的集市,心理素质不过关,紧张中把一个熬药罐撞碎了。赔钱的时候,老板看我一脸难过,以为我心疼钱,其实,我只是心疼那只罐子。。。</h3> <h3>时光荏苒。</h3><h3><br></h3><h3>我的孩子正经历她的小时候。而如今,已经没有五光十色的赶场体验留给她了。对于我也许只是因为匮乏才觉珍贵吧。</h3><h3><br></h3><h3>“放暑假了,我们去玩泥巴。”我。</h3><h3>“玩泥巴?那不是很脏吗?” 米多。</h3><h3>“哦,这是块神奇的泥巴。”</h3><h3>“远古时期,浑身长满了毛的古人偶然间发现了火,又偶然间发现泥巴在火中炙烤后变得坚硬无比。于是加以设计和利用制成了陶器。要不我们就体验一下古人的生活?” 我。<br></h3><h3>“不去。” 米多。</h3><h3><br></h3><h3>直到她胖乎乎的小手接触到洁白细腻的粘土那一刻,我看到她眼里有光。</h3> <h3>指尖与泥土共舞。</h3><h3>怎么形容这种感觉呢?</h3><h3><br></h3><h3>泥土细腻丰腴,指尖蘸少许清水。随着车盘的旋转,泥水像丝滑的巧克力汁从指尖流出。在温柔的摩挲中,你便和泥土有了关联,它就是你手中独一无二的作品,你开始期待它最终的模样。</h3> <h3>三星堆出土了世界上最早期的陶器,我惊叹于2000多年前古人的创造力和艺术审美。根据解说,那时的古人最高的人生价值就是为心中的神制作祭祀用的物件,在生产工具和技术极其原始情况下,即便耗费一生精力也在所不惜。</h3><h3><br></h3><h3>三星堆的陶器大部分是用于储水。作为现代的茶人,我能想到最适合制作的物件就是茶器了。找来图片,从最简单的做起。</h3> <h3>制作陶器的过程。</h3><h3>拉坯</h3><h3>修坯</h3><h3>晒坯</h3><h3>上釉</h3><h3>烧窑</h3><h3><br></h3><h3>拉胚成型是第一道工序,也是最关键的。拉出一个简单的圆并不简单。不是拉扁了,就是拉歪了。而拉胚的时间也只有15分钟左右。粘土反复拉胚后就会失去可塑性。</h3><h3><br></h3><h3>坐落在荔枝湾的陶艺坊,那一天非常安静。听不到往日的鸡鸣犬吠和江边的汽笛声。我们各自都专注地做着手上的活儿。</h3><h3><br></h3><h3>在陶艺师的指导下,我做出了一个公道杯,一个花插,米多做了一个口杯。当把这些作品晾晒在阳台上,啊,整整一个上午不知不觉过去了。</h3> <h3>等待。。。</h3><h3><br></h3><h3>两个月以后收到通知,陶器做好了。</h3><h3><br></h3><h3>公道杯还是这么土圆肥!陶艺师,说好的收缩率20%呢。拉胚时再薄点再瘦一点就好了。即便如此,它依然是我心中的白月光。</h3> <h3>这个花插选择了黑色的釉下彩。</h3><h3><br></h3><h3>心想如果不成功,拿来当酱油瓶放在厨房也是不错的。</h3> <h3>泡茶试杯。</h3><h3><br></h3><h3>用自己手作的茶器冲泡一杯喜欢的茶,掌心摸得到温度,真实又简单,茶汤沁出欣喜的甜。</h3> <h3>天寒欲雪,饮一杯茉莉红茶最宜。</h3><h3><br></h3><h3>静心独坐,捧茶入定,红玛瑙般半透明的茶汤,茶香醇正甘厚,茉莉花香轻盈微醺。一股暖意从齿喉直通肠胃。</h3> <h3>这个夏天的清晨,不知道米多是否是快乐的。看到她沾满的泥土的双臂,我想大抵是的。希望一天一天,曾经的快乐如潮水渐渐隐去,褪做小船,永远划在她记忆的河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