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一支金城边氏家谱

老墨

<h3>  从沈阳参加《中华边氏通谱》审稿会回来后,即与在摄影网结识的同姓影友联系,问他有家谱否?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我希望他能否把珍藏的家谱拿来让我看看,他欣然答应。于是,他就带着家谱从皋兰县城来到省城兰州,我们才谋面。<br></h3><h3> 这位族亲名边学泰,但见他身材魁梧,面相端庄,虽初次相见,但边姓一家,倍觉亲切。只看过他照片拍得不错,原来他还是县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曾先后任企业厂长经理等,如今也已退休,几乎走遍全国到处拍照,尤其是还熟练图片后期调制技术,是个与时俱进自学成才的人。他是始祖守能的第十二世孙,一九五零年生,他小我3岁,我们也就以兄弟相称了。</h3> <h3>学泰在新疆克拉玛依魔鬼城拍照</h3> <h3>学泰夫妇在甘南迭部藏区扎尕那景点</h3> <h3>  当他小心翼翼打开用綾缎包裹着的红漆木匣时,我发现这是一幀蓝布套装的五本古装册子,还特意做了一个云头如意封,册子左首题签楷书《金城边氏家谱》六字。打开再看,册子竟是折页装,每页都记述着密密麻麻的人名,如展开就成了长卷。还有单独的一册,纸张已皱褶翻卷破损,应是最早的抄本。</h3> <h3>这是经过文革破四旧时偷偷藏匿的一部家谱</h3> <h3>家谱的蓝布封套还作了个如意云头裝</h3> <h3><h3>家谱有南京应(印)天府迁来的记载</h3><h3></h3></h3> <h3>这一页有天启六年的记载</h3> <h3>家谱前五世神主</h3> <h3>金城边氏家谱前五世关系图</h3> <h3>这套家谱是折页装,可以展开成长卷。</h3> <h3>  细读所列序言等文字后,始知这支族人竟是来自应天府(南京),第一代祖辈边守能大约在明代天启六年(1626年)前来到甘肃皋兰,距今已有392年了。据学泰讲,在皋兰县境内,他们这支族裔至今已传至15代,现子孙散布各地,大约已有500多人口。</h3> <h3>  我金城边氏,初称陇西边,是秦汉以来的世家大族,边姓后裔多称自己是陇西边氏,建祠皆名陇西堂。但到了现代,因西北地处边远,信息闭塞,经济又相对落后,所以这支曾经显赫的族人已大都不为内地族亲所知道了。</h3><h3> 古陇西郡治在狄道即今临洮,所辖自陇山以西到黄河以东,地域广大,所属之金城,即今之兰州。兰州又称皋兰,县治解放后才迁往现址,旧称石洞寺或石空寺,乃丝绸之路上的一处佛窟。原以为学泰支系称金城边氏,也许与祖脉靠边,未料却是明天启年间来自南京的一支,看来寻访陇西老边,还得继续。</h3> <h3>  这支明代迁来的族亲,还有什么历史信息可发掘呢?经查阅史籍,这里牵扯到一次大的战争。话说明推翻元朝后,曾经不可一世的蒙古贵族并不甘心垮台,自朱元璋登基之后,就边患不断,不断受到袭扰。为巩固边防,明代开始大规模修筑长城,时称边墙,并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在沿线建卫所驻军,设九边重镇统领防务。</h3><h3> 嘉靖年间,青海蒙古和河套蒙古与盘踞在今天祝、永登、古浪、景泰之交的松山蒙古鞑靼势力,相互勾结,经常对周边兰州、皋兰、靖远、临洮、凉州等地侵掠。到了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兵部尚书兼三边总督李汶(今任丘西陈王庄人),大司马兼甘肃巡抚田乐(今任丘北鄚州镇人)、甘肃总兵达云(凉州人)等奉旨收复大小松山。七路大军出击围剿,松山一战尽歼鞑虏。为巩固战果,以绝后患,决定在大松山(今寿鹿山)周边,在皋兰以西修筑长城400余里,从黄河畔经景泰,过古浪直到武威,时称“松山新边”。同时,为加强防卫,又从内地调集招募兵丁来戍守边防。</h3> <h3>  然而随着30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的驾崩,光宗继位不到一月就因食“红丸”暴毙,天启皇帝熹宗朱由校登基时,已是国运不济。在位七年,宦奸魏忠贤专权,朝政腐败至极,边患不断,内乱叠生。为平息叛乱,天启二年“御史冯英请设州县兵,按亩供饷。”也就是说各州县都可招兵自保,以田亩税收支付兵饷。有鉴于此,百姓自然都乐意当兵,只是贪腐日甚,帑银亏空,兵丁吃饭不保,大都不堪一击。</h3><h3> 明史记载,天启四年,南京地震如雷,到天启六年冬又发生地震。而在甘肃,这年春,先前被镇压驱逐的蒙古旧部,又趁机作乱,图谋夺回松山故巢,遭到守臣冯任和总兵董继舒反击,虽大败之,但却提出每岁索要“偿命银一万三千”的蛮横要求,否则绝不罢休。于此可知大明王朝的末日已经不远了。</h3> <h3>  天启七年,刚23岁的木匠皇帝,也因服“仙药”而亡,而后其弟崇祯朱由检执政才17年,就在清军围城时上吊了,明朝就此灭亡。皋兰边守能就生活在这一末世,而能有一份家业,耕种自保,人丁绵延,就已经十分不易了。</h3><h3> 学泰家谱中最早的那个残本之序,是清同治十三年由八世玄孙边生华所撰,而其最早的家谱却毁于同治四年(1865年)的回民叛乱,这又是一个战乱动荡的岁月,距宣统退位才47年。而到了文革,家谱祖灵又遭焚毁劫难,幸亏还有偷偷藏匿的残册断篇,才得以知道家族根脉,真是弥足珍贵。</h3><h3> 一部家谱从侧面可以知兴替,明盛衰。皋兰边守能家族的命运,是和国家历史紧密相连的。度尽劫波兄弟在,想起那些因战乱和天灾而灭门的族群,家族能得以繁衍不绝,我边姓先辈都是顽强抗命的幸运者啊!</h3><h3> ——2018年冬任丘边氏继组后裔边强谨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