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也许回家是最好的礼物</font></b></h1> <h3> 无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 </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 ——题记</h3><h3> 当阳光如水般倾泻在大地上时,破旧的老屋前就会出现一道伶仃的身影。</h3><h3> 那是村口的李老太。</h3><h3> 每次我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时,总会见她拄着拐杖,坐在院子的木凳上,微躬着背,双目失神地望向门口的小巷,像是在等待什么。见我经过,她用沧桑的嗓音唤我:“姑娘,又回来看爷奶啦,真好,真好……”李老太满头白发,满脸沟壑,笑起来时眼角与两颊的皱纹更深了,但我总觉得她那双饱经风霜的眼里含着深深的心酸与寂寞。</h3><h3> 村里别的小孩经过时,李老太也会热情地打招呼,邀他们做客,但小伙伴们私下却说,李老太是个怪嬷,像个木偶一样天天坐在院子里,怕是脑子有病。</h3><h3> 我不觉得她坏,奶奶曾轻声告诉我李老太家的事。李老太有个儿子,这几年在厦门谋了个好营生,工作忙,一年只能回来三两次,老伴也走了,儿子想接她到城里,但她又舍不得离开生活了一辈子的老屋,只好每日孤独地在院子里等儿子回家……</h3><h3> 有一次我从她门前经过,她又一次坐在院子里唤我,邀我进屋。我迟疑了一下答应了。李老太愣了一下,随后就欣喜地起身引我进屋。李老太穿着青布棉衣,黑色布鞋,手上拄着拐杖,走起路来颤巍巍的,让人觉得只要有一阵微风吹过,老太就会像一片秋黄叶被风吹走。</h3><h3> 屋里的摆设很简单,一方木桌、一套木质靠椅、一台电视机、墙上的一个时钟与神龛。电视上播放着厦门卫视的“美丽厦门”宣传片。老太伸出布满厚茧如粗树皮的手,指着电视上一幅又一幅的厦门宣传照,自豪地说:“我儿子就在那里工作……”她像极一个手拿漂亮芭比娃娃的小女孩,微仰着头,等着接受别人的赞许与艳羡的目光。她又指了指墙边那几盒保健品说:“我儿子几天前寄来的……花了那么多钱买的,说是给我的礼物……唉,他太忙了……”李老太缓缓低下头,叹了口气。</h3><h3> 我与李老太辞别,回到奶奶家。从山上望去,正值村小学放学铃响,一个个小豆丁们背着书包扑向爷爷奶奶的怀抱,一派温馨美满。</h3><h3> 而与村小学几百米之隔的李老太的老屋,依旧是一道伶仃的身影,李老太等待着的最好的礼物——也许就是儿子的回家与陪伴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