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船底顶

So Young

如果说有些记忆会随着时间流逝,那么我希望我粗撇的文字能为你我储存一份回忆。如果说生命中某些时光值得回忆,那么我愿意用我的文字永久储存记忆。<h3><br></h3> 从深圳到韶关,驱车三百公里,十八人。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只耳闻知其人,没有见过面或者最多第二次见。没有什么初次见面的尴尬也没有放不开的羞涩,或者因为我们有共同的爱好亦或者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一致,大家都自来熟一路聊的很好。抵达韶关已经是凌晨两点了。车开到山脚下,此刻雨正淅淅沥沥的飘着。七公里,大概三百的爬升,用时将近两小时。走在凌晨两三点的深山里,周围一切都是静悄悄的只有我们的脚步声,只有我们气喘吁吁的呼吸声。头上头灯一直在照亮着往前方的路,而我也知道自己内心里也同样有一盏灯在一直照亮生活之路。<span style="font-size: 17px;">到达露营地已经快凌晨四点了。以最快速度搭好帐篷,即便地不平,天很冷,帐篷还很湿,但也秒睡了。</span> <h3>感受着清新的空气,听着不远处的鸟鸣,帐篷外滴滴答答的雨儿,在一声咳嗽声醒来。睁开眼,望着头顶的帐篷,一种很奇妙的感觉,有一丝丝兴奋也有一点点担忧。出帐篷,眼前是环绕的雾气和一座座山峰,不知道昨天晚上来时走过了怎样的路,但是我知道都不可能再有机会重来了。</h3><h3>此刻达叔正在给我们不慌不忙的弄着早餐。我们此次活动的领队,一个有着六零后的称呼,七零后的实力,八零后的长相,九零后的年龄,各项兼备的一个人。我觉得任何华丽的词藻都赞赏不出他在我们每个人心里树立的伟大形象。</h3> <h3>借着溪水简单的洗漱完,喝着达叔熬的小米蔬菜粥,我们整理行李出发山顶。</h3> <h3>对于一个还算是可以用的上“经常运动”的称呼的人来说,即便这次是重装徒步雨水相伴,我也没有多大的恐惧和担忧,我觉得自己的体能应该是没有什么多大问题的。可殊不知,一出发就落在了队伍的最后面,更不知后面的路程远比之前想象的要难走的多要虐的多。上山爬坡一直是自己的弱项,加之负重几十斤,速度更慢了呼吸也更急促起来。达叔在我身边不紧不慢的跟着,不催我,也没有太多的交流,但是我能感受到一种被照顾的温暖。</h3> <h3>“白房子”是此行上山的唯一一个可以落脚歇息营业的小客栈,走在队伍前方的小伙伴已经休整完毕而我才匆匆赶来,卸下包,只拍了张照,不敢做过多停留,继续赶路。从上坡过渡到平地,我走的似乎轻松了很多,放眼望去,没有期待的云海,映入眼帘的是一团团雾气。跟在驴老师身后,和他聊天,听着他传授的经验,步伐好像变得轻松了很多。</h3> <h3>一条大概长2米宽约0.5米的水沟打破了我们前行的惬意。这里是上山的必经之路,而稍一不小心,下面就是深渊。内心极度害怕,胆怯,但又不得不向前。驴老师在后面鼓励着我教我怎样走方法更好。双脚颤抖着挪动着每一步。我以为这是很虐的路了,殊不知这只是此行的第一个比较难走的路段,后面还有更大的惊喜等着我。</h3> <h3>过完这条沟,我们正式开始了大概长几公里的溯溪之旅。天空此刻也滴答滴答的下起了小雨,原本布有青苔的石头更加湿滑了。队伍也在此刻由零散变得整齐。逆着溪水不断往上,踩过一颗颗雨水浸泡过的石头,踏过一段段流淌的溪水,攀岩着一次次峭壁,我们携手共进互帮互助。如果说石头很滑但是我想它滑不倒我们并肩的脚步,路很陡峭,它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h3> <h3>一路向上,说实话沿着溯溪的道路,有几处我真的有点不知所措。攀岩着树根,借助绳子的力量,采用屁降的方法。每一步都好艰辛。只要一不小心就会滑倒。而我就是那个一不小心的。不知是没踩稳还是石头过于湿滑,只有一瞬间的记忆,屁股和溪水来了个亲密接触,在我还没来得及反应,还没来的及想我要是被溪水冲走了怎么办的时候,被一旁的小哥哥单手抓起,嘴里不断的安慰着我说:没事没事,身上只湿了一点点。旁边的小伙伴都吓傻了,而我全程也处于懵逼的状态。</h3> <h3>来不及过多的安慰情绪和自我矫情,哪怕鞋子裤子浸湿了,继续赶路,只是后面的每一步都异常的小心小心再小心。极其艰难的走完这一段溯溪流,将要进入的是船底顶的经典路线"乱石坡"。而不幸,没有跟上前边带队的大队伍,和我一起的几个人都误走了一段路,风雨里的每一步都不容易,我们还错走了一座山的距离,好不容易爬上来又得重新爬下去。一同的人些许有几个开始轻微的抱怨。可是人生不也一样吗,难免我们在某些十字路口会迷失方向,可是重要的是,我们能够在错误之后意识到错误并且去沿着正确的道路行走!</h3> <h3>多花费了大概一个小时的时间,我们才踏上"乱石坡"这条经典路线。心里有打预防针,知道这段路不好走,可是好像这个不好走也超乎了自己的预测。除了看不到的山顶就是走不完的石头。除了走不完的石头还是走不完的山峰。不说在悬崖峭壁中攀岩但也至少算是感受了一把攀岩中的悬崖峭壁。好在心态很好,一路都自我调节。后来再回忆起这段路,感觉每一步都好危险,要是哪一个石头松动了滚动下去了怎么办?要是哪一步自己没有抓稳摔下去了怎么办?</h3> 从露营地点到山顶其实还不到13公里,可能是一路雨水相伴,增加了行走的难道,我们的进程缓慢。秋枫哥哥一直在跟催着我们最后一队的要抓紧前进的步伐,一定要赶到5.30之前到达顶峰。我们都用力的往前走着,天越来越黑,脚步也越来越沉重,我明显的感受到身体的劳累。缠着秋枫哥哥一直问还有多久到顶,还有多久到露营地,他说还有十分钟。实践证明他是个大骗子!!<h3>身体越来越累,步伐越来越慢,天也越来越黑,还没有到顶。“再坚持一下过了这个山坡就到了”秋枫哥哥在一旁又督促道。终于在一片金黄金黄的草甸上迈上一个坡,终于看到了船底顶的标志!顿时感觉一切劳累都值得。菲儿姐和驴老师一行人也还在山顶,匆匆合完照,赶紧下山奔赴露营地。还有着美味的饭菜火锅等着我们呢。</h3> <h3>此刻下山去1.3公里之外的营地,天已经黑沉沉的了,而雨也在此刻添起乱来。越下越大。原本以为就1.3公里而已,很快就可以到达。而殊不知,在我现在的记忆里,这1.3公里是那样的刻苦铭心难以忘怀,也是那么的让我突然的惊醒生活的真谛。在漆黑而又寒冷的黑夜里,借着头灯微弱的灯光,淋着越下越大的雨,和身上逐渐湿透的衣服和脚上的鞋,行走在不确定方向的湿哒哒的山路上。每一步都想抱怨每一步都想哭,而每一秒都不能停下来,因为一停下来必定会失温感冒,必定会发生潜在的危险。我突然间想起去年的也是这个时间点,一个人去武功山的情景。很长的一段时间我都觉得自己是勇敢,而现在看来完完全全的是鲁莽。</h3> <h3>耗尽了最后的体力和最终的耐心,终于我们看到了队伍前方的小伙伴露营地的灯光。什么也不想去想,直呼菲儿姐的名字,此刻菲儿姐和驴老师已经搭好帐篷了。第一时间躲进帐篷里,脱掉脏兮兮的衣服,好冷好冷,手脚都是麻木的。和菲儿姐一起依偎着,互相搓手取暖。旁边的驴老师在帮我们忙东忙西的。本来大家都想起山顶来一顿美味的晚餐,可是帐篷外雨下的很大气温很低,没有一个人再愿意从帐篷里出去。而此刻总有一个暖心的背影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一份温暖的声音在我们耳边响起。达叔知道我们都淋雨着凉了,一个人煮了姜茶送到每个人的帐篷外面挨个的询问要不要喝点姜水暖一暖。我没有喝但是我的心已经被暖化了。</h3> 后来我们这一顶帐篷邀请了几个人一起喝酒聊天谈心。菲儿姐,驴老师,董大哥还有赵龙哥当然也包括达叔。全程我没有过多的语言,看着菲儿姐看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天气很冷,但心是暖暖的。这一夜肯定是没有睡好的,但是却异常的感到幸福。雨滴答滴答的落在帐篷上,下了一夜。终于在清晨的一缕微光中暂时停了一会。<br><h3><br></h3> <h3>简单的收拾了行李冲锋衣鞋子已经是湿透的状态,特难为的又不得不穿着湿透的鞋子,裹着围巾戴着帽子,走出帐篷,心里不敢想象今日下山的艰难。加绒的打底衣会不会湿透?下山又穿什么?</h3><h3>达叔做饭菜的身影打破了我顾虑的心,在我们起来时,他已经把米饭蒸熟了,在不紧不慢的做菜。旁边是熬好的姜茶在加热。大家陆续起床整理行李。有人做饭有人整理行李,有人吃东西,有人拍照,场景很是惬意,提醒小伙伴无人机该派上用场了。</h3> 虽然是拿着溪水煮的饭借着沟里的流水熬的汤用的没有洗的青菜炒的菜,但是我们吃的甚欢。吃饱喝足我们又必须趁雨停趁早下山。<h3><br></h3> <h3>达叔借了他的雨衣给我,在我穿短袖时候替给了我袖套。用队伍中小伙伴的话来说,达叔是万能的,你缺少什么他正好刚刚有。下山的道路比想象中的简单,一路冲在队伍的最前方。而我也明显的感觉到了脚踝出现的不适,在下山下坡的过程中尤为明显。但是还是一直坚持着,尽量跟上高老师菲儿姐驴老师一行人的步伐。下山的路程总共16公里,用时将近6小时。其中我们也跋山涉水翻山越岭踏水过河。驴老师一直在夸我很棒,一直在鼓励我,而我知道每一份鼓励都是一份动力,每一份动力都会化作一份温暖。</h3> <h3>最后环山公路的六七公里,我们队伍前面的几个人有说有笑的走着聊着,好像这两天的累意都已经消除殆尽,留下的只有飘荡在这座山的欢笑声。司机已经在约定的地方等候我们多时了,看到来时的这辆车,我知道,这一趟旅程圆满的画上了一个句号。</h3> 换上干净的衣服和鞋子,此刻的一碗滚开的泡面是多么的让人觉得幸福,连汤都喝的很干净。吃完在开着暖气的车上等待后边的小伙伴归来,天冷也天黑的快,待全部小伙伴们到来天又黑了。吃完饭,我们又踏上了归程。在全部人员上车和车子发动的那一刻,我们这段经历圆满结束。<h3><br></h3> <h3>感谢那么负责任的领队;感谢菲儿姐和驴老师;感谢同行的所有小伙伴;感谢大自然的馈赠;感谢船底顶的经历;同时也感谢自己,我相信我值得拥有更好的,也相信我终将会一直做自己喜欢的的事情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