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武夷山,大家一定会想到武夷山的美景吧。 但对于爱茶的人来说,自然会想到武夷山的岩茶。武夷岩茶品种繁多,有一千多种呢。武夷山有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九十九岩,岩上长了许多的茶树,故称作岩茶。 位于武夷山景区九龙窠岩壁之上的六棵大红袍母树,三个品种,分别为雀舌,北斗,奇丹。大红袍等纯种茶都是这几棵母树培育出来的。 对于这几棵母树,也众说纷云。其中一种说法认为,最早的时候大红袍的母树是三棵,后来因为发大水造成山体滑坡冲了一棵茶树下来,就变成了四棵,由于中国人对“四”这个数字有忌讳,所以就从原来的母树上嫁接了两棵,就变成了现在所看到的六棵。 而石壁上“大红袍”三字,流传最多的是由天心寺的方丈所题,又有说是当时崇安县县长吴石仙题的(1944年)。
但对于慕名前来参观的游客来说,“大红袍”这三个字大气喷薄的精神气质却早已深入人心,人们也不在意是哪位大师的题字了。 “大红袍”根据茶青产地不同,还分为:正岩,即茶青采自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品质最好;半岩,即采自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周边;洲茶,即采自武夷山风景名胜区附近的乡、镇市面上常见到的大红袍是通过嫁接而生长的茶叶,称为二代大红袍,又称小红袍,分为若干等级。 茶叶只有等级之分,没有真假之别。若要买到货真价实的茶叶,除了商家的一颗红心,还需要您的一双慧眼喽。
说到武夷岩茶,听到过一句话:香不过肉桂,醇不过水仙。意思是说肉桂的香气高,水仙的茶汤醇。 好山好水出好茶,接下来就跟着柠檬采岩茶去。
道路两旁都是郁郁葱葱的茶园,风景美得不要不要的。
武夷山大红袍是武夷岩茶的代表,是武夷岩茶的茶王。 大红袍的春茶四月底五月初开采,而柠檬此次的寻茶也正赶上了采茶最忙碌的时间。 因为茶树长在岩上,采茶人需要翻山越岭到不同的岩上采茶。 采茶人趟过山间的小溪,到另一座岩上采茶。 大家干得热火朝天,采茶的喜悦弥漫在整个山间。 采茶人小心翼翼地将嫩芽采下。我在想,这嫩芽焙出的茶得有多香啊。而这些勇敢而勤劳的采茶人更让人尊敬。 采茶人收获满满。 武夷山脚下,大家趁着好天气忙晒青。 这次的寻茶之旅,除了看茶、采茶,还得说说这位“宝玉”姑娘。我被拉去她的“地盘”喝茶。这位漂亮MM就是宝玉啦。但此“宝玉”非彼“宝玉”,人体贴又热情,好妹子一个。 宝玉的“地盘”可不小,一二楼是制茶工厂,三楼才是她的品茶室。刚进门口,我便见制茶师傅们在“摇青”。翠绿的茶叶在空中飞舞,又有节奏地落下,再跃起,再优美地下落.....美好总在不经意间发生。 大家认识这些制茶的工具或机器吗?
这是发酵茶叶的发酵箱。 发酵箱内的温度可以调节。就是通过风筒转动然后把煤炉散发的热量带进发酵箱。这个方法太绝妙了。 安静地“躺”在发酵桶内“蒸桑拿”的茶青(发酵)。 这是炒青的机器。 茶叶的揉捻机器。 烘焙机器。 传统的焙火。 参观完了一楼的工厂,来到三楼茶室去喝茶。这一晚上我一共喝了6款茶。加上白天品的7款,这一天,我一共品了14款。最后,居然,醉茶了...... 左边正山小种,右边高山野茶。 俗话说得好:没有比较,就没有好坏之分。一比较,大学问哦。 金骏眉。 大家通过肉眼,是否能分辨出哪个更好? 两款金骏眉都不错,但第二款的马头岩金骏眉更是胜出一筹。 武夷山大红袍。左边是浓香型的,右边是清香型的。我更喜欢清香型的大红袍。但对于葡萄酒,我则更喜欢有力量的,层次丰富而岁月感更强的.......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吃盏茶去。 柠檬寻茶下一站--西双版纳易武古镇。 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