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丙察察”,进藏到拉萨。

俊海

<h3>  西藏,这个几乎覆盖了地球上所有地貌特征(海洋除外)的地方,神秘而令人向往。2018年10月26——11月10日,朋友相约12人组团,在团长段若石的精心筹划和率领下,完成了酝酿二年的走“丙察察”进藏之旅。</h3><h3> 从云南大理包租两辆车、两名80后司机(兼导游),因泸水至福贡正在修路难以通过,改变计划走214国道经洱源、丽江、香格里拉,从德钦向西南斜插过去,在怒山山脉的沙土路上穿越白马雪山,远眺梅里雪山,过金沙江、澜沧江沿怒江北上再一路向西,翻过了雄珠拉、昌拉、益秀拉、德姆拉、色季拉和米拉6座4500米以上的山口,转入318国道、林拉高速到达拉萨。</h3><h3> 一路行宿在滇西北和藏东南天高云淡的高原上,拍摄了沿途的雪山冰川和民俗人情、原始的森林湖泊和湿地草甸,以及圣山寺院等等。尽管德(钦)贡(山)路段和“丙察察”线一路颠簸,一路尘土飞扬,弄的灰头土脸,确实很辛苦,但那优美原始的自然风光,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实乃看不够、拍不完,让你滋生出去一次还想再去的萌动。</h3><h3><font color="#010101"> 朋友,您若想观赏雪山冰川的美景,想拍到原始的自然风光,想探究藏文化的历史,想挑战自我和体验高山反应的滋味,那就请走一趟“丙察察”线到拉萨吧!</font></h3> <h1><font color="#010101">(一)路况最差的进藏线。</font></h1> <h3>  “丙察察”指云南丙中洛——西藏察瓦龙——察隅的进藏线路,据说是目前8条进出藏线路中路况最差的一段。这段路275公里,几乎是沿怒江而造,远看象一条细链挂在山崖岩壁上,路窄弯道多,坑洼不平。行车在路上颠簸不止,会车时外侧车几乎要冲到江里,始终让你提心吊胆。目前已修了部分护栏,正在修桥梁涵洞和护坡等,听说也要修成和两头衔接的柏油路。</h3> <h3>  “丙察察”起点丙中洛——称人神共居的世外桃源。居住着藏、汉、怒、傈僳族多个民族,笃信基督教。</h3> <h3>  雾里村。在丙中洛上游9公里,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小村庄,她背靠碧罗雪山,隔怒江与高黎贡山相望,原名五里村,后因雾的美丽而改。进出村庄的通道就是两头都要走一段茶马古道才能上桥过江。</h3> <h3>  茶马古道。</h3> <h3>  </h3> <h3>  怒江第一湾(这个季节江水很浑浊)。</h3> <h3>  进入干热河谷,江两岸高山峻岭,只生长一些小毛草。</h3> <h3>  大流沙。其实是一种常年的地质灾害,距察瓦龙6公里,是“丙察察”线最险的一段,因地质疏松稍有风吹草动大大小小的碎石块就会从坡顶沿扇面飞滚而下,约1公里的路面被流下的碎沙都染成了灰白色,远看那流沙飞瀑甚为壮观。现虽砌了一段护坡筑了防石网,但不时仍有顶部的碎石飞落路面,乘车或徒步通过时一定要注意观察。</h3> <h3>  察瓦龙原是进出西藏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驿站,现为乡政府所在地。地处偏辟,镇小人少,荒凉冷清,偶有停电停水,但衣食无忧,wifi可联通。</h3> <h3>  这是从德钦斜插丙中洛和“丙察察”线司机手机上的导航图,他们称为大肠路!</h3> <h3>  刚过怒江大桥发现前方一处塌方的泥土和石块散落在路面,前车人下车将大的石块搬走才通过。</h3> <h3>  路过老虎嘴。</h3> <h3>  一路途经的6个山口分别是: 雄珠拉(4636米), 昌拉(4498米), 益秀拉(4706米),德姆拉(4900米),色季拉(4728米), 米拉(5013米)。</h3> <h3> 察隅县城吃晚饭的街道。“丙察察”路段两天时间有惊无险地过来了,路况比我想象的要好,虽处在荒凉的峡谷高原上,但并没遇上大的滑坡、泥石流或雨雪天被阻挡在路上的情况,感谢老天爷的佑顾!沿途的风光虽别有一种内地看不到的景色,也并非网上描述的那么美丽,可能季节不同风景不一样吧。不管怎样,这是一生中的一次探险经历,随着路况的不断改善和对旅游景点的开发,原来意义上的《探秘丙察察》恐将消失。</h3> <h3>  走过“丙察察”按计划继续向林芝、向拉萨前行,风景这边独好!</h3> <h1><font color="#010101">(二)风光优美的藏东南。</font></h1> <h3>  从察隅逆桑曲河经古玉乡到八宿县的然乌镇即进入318国道,这边山上白雪皑皑,山脚植被茂盛,河水潺潺、碧绿清澈,路也好走多了,一下象换了人间。</h3> <h3>  然乌湖。</h3> <h3>  帕龙藏布大桥。</h3> <h3>  米堆冰川。位于米堆河上游,靠近川藏公路,是藏东南海洋性冰川的典型代表,它以发育美丽的拱弧形构造闻名。目前汽车只能开到米堆村,需要步行约3公里才能到达冰川脚下。这里聚冰川、湖泊、森林、农田和村庄融合在一起,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h3> <h3>  波密路傍的帕龙藏布江。</h3> <h3>  扎西岗村(属鲁朗镇)的晨曦。</h3> <h3>  林芝市区。</h3> <h3>  </h3> <h3>  尼洋河谷。</h3> <h3>  巴松措(又名错高湖),藏语意为“绿色的水”,为5A级景区,湖面海拔3700多米,面积近6000亩,位于巴河的深山峡谷里,是红教的一处神湖圣地。在川藏公路巴河镇口出,45公里后进入景区。</h3> <h3>  巴松措湖心岛。</h3> <h3>  结巴村,属巴松措景区上游的一个景点。结巴藏语为“遗忘”的意思。相传一位朝佛人独自转湖把马鞍遗忘在这里,他认为这是神的指点,于是便安家在此成为第一个居民。</h3> <h3>  从结巴村去新措的路上。</h3> <h3>  新措(湖),司机陈默带我们去的一个人迹罕至尚未开发的景点,位于结巴村上游的深山峡谷里。从结巴村开车经罗池村20多公里到桑通牧场,再徒步走湿地草甸子,穿过原始森林,3公里即可到达。</h3> <h3>  荒郊野外没地儿吃饭,干粮充饥格外香甜。</h3> <h3>  桑通牧场、原始森林和新措这一片被高山峡谷隔离尚未开发的地方,真是天高皇帝远的一个世外桃源。当你在蓝天白云下漫步在牧场松软的草甸子上和新措湖边时,抬头可见美丽的雪山、原始森林的参天大树,低头就是蓝绿相间的河流湖泊,悠闲吃草的牦牛和马匹,眼里全是景,举手就是一张满意的照片,拍拍拍!在这里真正感到了什么叫流连忘返!</h3> <h3>  计划去的纳木错因下雪关闭改去羊卓雍错(仙女湖),位于浪卡子县,距拉萨市120余公里。</h3> <h1><font color="#010101">(三)令人敬仰的朝觐者。</font></h1> <h3>  进入藏区一直到拉萨,沿途可见这些善男信女有的独行,多数结伴,五体投地,一步一叩拜,风餐露宿,不辞劳累,不知走了多少天,行了多少路,又不知是到哪个寺、哪个庙去朝拜觐见?到拉萨的布达拉宫、大昭寺、哲蚌寺和色拉寺就更多了,捐钱捐物的比比皆是。佛教徒令我敬佩,虔诚的康巴汉子让人仰慕,见识了什么叫顶礼膜拜,见识了藏传佛教的魅力!</h3> <h3>  大昭寺前的朝拜者。</h3> <h3>  哲蚌寺的朝拜者在野餐。</h3> <h1><font color="#010101">(四)历史厚重的藏文化。</font></h1> <h3>  “布达拉”是古梵语,意为“系舟岛”。布达拉宫(室内严禁拍照)座落在拉萨中心的红山上,海拔3700米,共13层,主楼高115.7米,是西藏地区规模最大、式样最全、保存最完整的宫堡式建筑群。</h3><h3> 公元7世纪30年代,吐蕃第33代藏王松赞干布统一了象雄和苏毗后迁都逻些(今拉萨),选红山建此王宫,当时外建3道城墙,内建千座宫室,既是吐蕃王朝居住的地方又是处理政务的中心,地位十分显赫。公元9世纪吐蕃王朝解体,之后连年的战争和自然灾害使其遭到毁灭性破坏,沦落成隶属大昭寺的一处宗教活动场所。</h3> <h3>  公元1642年,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建立了甘丹颇章西藏地方政权,于1645年在布达拉宫遗址上开始修建以白宫为主体的建筑,并于1653年将甘丹颇章政权机构从哲蚌寺迁来。</h3><h3> 1682年五世达赖圆寂,第司—桑杰嘉措为其修建灵塔殿的同时,在保留法王洞和观音殿等一部分旧建筑的基础上又修建了红宫,其后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和佛殿也就都建在了这里。十三世达赖时期,在白宫顶层增建了东日光殿和红山脚下的部分建筑。1933年十三世达赖圆寂,灵塔殿建在了红宫西侧,至此布达拉宫再没有新建项目。</h3> <h3>  八世达赖在布达拉宫后山脚下利用重建布宫时取土挖的深坑建了个龙宫,古称龙王潭。</h3> <h3>  布达拉宫四角都建有一座这样的雕楼。</h3> <h3>  这座被誉为“世界屋脊明珠”的宫堡式建筑,无论从宫殿布局、土石木结构、金属冶炼,还是雕塑、壁画和珍藏的唐卡等文物,无不体现了古代藏族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和民族文化艺术的伟大成就,几乎浓缩了西藏民族的全部历史,是一座研究藏族历史、文化和艺术的宝库。</h3><h3> 1961年,国务院将布达拉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1年又将大昭寺和罗布林卡作为布达拉宫的组成部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誉为“是集行政、宗教、政治事务于一身的综合性建筑”。</h3><h3> 游览布宫需要凭有效证件提前预约购票,11月1日进入淡季(免票)也要提前预约取票按时进入。安检也很严哟!</h3> <h3>  大昭寺,位于八廓古城的中心。八廓藏语为“环形朝拜路”之意。八廓古城有古寺26座和形态各异的街港101条,1300多个大小院落内住着藏、汉、回、门巴等20多个民族6万余人。鸟瞰八廓古城街巷幽静,曲径自通,宫厦套着百屋、傍着古寺,每天来大昭寺朝拜和到商业街购物的人群络绎不绝,弥漫着浓郁的藏文化气息,这里是拉萨市传统商业、居住和朝圣的集中区。</h3> <h3>  八廓古城在历史长河中见证着西藏政权的更迭和社会制度的变迁与跨越,见证了藏传佛教的发展与鼎盛,见证了贸易的兴旺与繁荣和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见证着拉萨这座千年古城的兴衰与变化。因此,到了拉萨一定要到这里来看看。</h3> <h3>  罗布林卡(内部维修),位拉萨市区,是一处园林式宫殿。相传公元1755年七世达赖首先在此兴建了格桑颇章宫殿,作为政权机构夏天办公的场所(夏宫)。后历代达赖喇嘛续建了宫布护法神殿、集合大殿、卧室及阅览室等。</h3> <h3>  哲蚌寺,位于拉萨市西北侧的山上。</h3> <h3>  寺内也不让拍照。</h3> <h3>  色拉寺,位于拉萨市南面的山脚下,与布达拉宫相望。历史上曾与西藏噶厦政府分庭抗礼,发生过反对大扎摄政的政变。</h3> <h1><font color="#010101">(五)苦乐相伴的滇藏行。</font></h1> <h3>  这次参团的除北京9位平均年龄65.2岁的老朋友外,还有一位80后、二位90后的年轻人,湖南籍阿明身强力壮是一位背包客;福建籍白面书生(化学博士)小林也喜欢到处旅游;想不到细皮嫩肉、白白净净的小姑娘甘沁,竟是一位云游四方的徒搭(徒步或搭车)族;加之常年奔跑在云、川、藏旅游线上情况熟悉、经验丰富的两位司机陈默和郭顺生,他们的参与为我们顺利完成这次旅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带来了无比的欢乐!一路上,他(她)们不仅帮大家搬运行李照顾老同志,处处展现出了年轻人的朝气篷勃,两司机在垭口和各景点的跳跃秀姿势摆拍,阿明和小林与雪山冰川的零距离接触,小甘姑娘遇事不惊和勇于担当的侠女风范,以及行车路上谈古论今、两车用对讲机飙歌说唱不止、荤素都不介意的欢乐等等,等等,无不为大家驱走了寂寞,消除了疲劳,带来了愉悦!真的,有这五位年轻人一路同行真好,我再次谢谢他(她)们!!</h3> <h3>  两位在跳什么舞呢?!</h3> <h3>  噢,是滑坡和溪水阻断了前行的道路,路政人员正在抢修。为防止车辆陷入泥水抛锚,大家下车从岸上的独木桥艰难通过。</h3> <h3>  到高原游玩多数人犯怵的是高山反应,其实只要循序渐进,三五天也就适应了,象察隅、林芝、拉萨市这些海拔3000米上下的地方,喜欢饮酒的晚饭小酌两杯还有助睡眠呢!</h3> <h3>  从桑通牧场乘车返回时,上了正在修筑的路没多远,9座车被拖底盘漏光了机油,小车以牵引绳拖着大车走,在冲一个漫坡时拖车的钩子又被拽断了,真是屋漏偏逢连阴雨、人倒霉了喝凉水都塞牙啊!无奈先把车推在路边,在联系救援车远水解不了近渴的情况下,段总确定小车先送一车人回去,陈默联系客栈老板朱大鹏来接余者并帮忙解决。算来算去,除小甘姑娘执意留下陪陈默看车外,每车必须装6人才能拉走(今天还拉了陈默的一个背客朋友),这不身材苗条的老段、老孙两位领导“享受”后备箱的待遇了!!唉,出门在外什么情况都可能遇到!</h3> <h3>  结果,据说是客栈老板和小郭司机把人送回客栈后再次返回时已开始下雪无功而返。次日晨再去,是很有经验的朱大鹏(河南漯河人)用一种特殊的胶水将裂缝一一粘好,等完全凝固了灌上带去的机油才开回来的。</h3> <h3>  说说司机陈默,陕西生,北京长大。初识,一尺多长的几根小辫,小山羊胡子,淸瘦黝黑的脸庞,新潮的装束,藏人吗?把老命交给他如何??乖乖,几天下来完全改变了我的看法,他强健的体魄、娴熟的驾技、对路况和环境的熟悉,处变不惊以及不知疲倦的精神劲头令我叹服。高原山路行车中连说带唱,谈古论今,方言俚语可以乱真,连北京胡同里的小吃都门清,在海拔5000米的垭口我们喘气都不均匀,他竞连蹦带跳作秀拍照,自己说到了高原看到雪山他就兴奋、激动!这些与他两年兵退伍后无工作,从徒步背包客,骑行自行车、摩托到开车搞客运四处闯荡,既锻炼了身体又增长了见识这些丰富的经历不无关系。</h3><h3> 陈默的小辫是进藏第一天从一根开始,每天梳理增加一根以计天数的。</h3> <h3>  二位司机和小甘在布达拉宫广场秀姿势。</h3> <h3>  再次感谢段总的精心组织和各位团友的一路关照,致军礼!</h3> <h3>  辛苦伴着快乐的15天行程,两千多公里的路很快走完,11月9日晚大家相聚在一个川菜馆里进行了依依不舍的告别,10日各自返程。北京的朋友一起乘9点的火车走青藏线至西宁,分别直飞或转机再由西安乘火车顺利回京。</h3><h3> </h3><h3>(借用了同行老师们的几张照片,亦表谢意!)</h3> <h1>几点感受:</h1><h3> ①“丙察察”线现没有旅友们描述的那么恐怖,比我们从香格里拉到贡山那天的路好走多了。沿途风光也比不了察隅至林芝这段周围的景美。</h3><h3> ②我们是坐汽车循序渐进入藏,高山反应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强烈,车上备的氧气一罐也没动。我感觉只要注意不做过急的动作就没事。</h3><h3> ③西藏地处高原,景色有异样的迷人,确是摄影的天堂,但毕竟雨季滑坡和泥石流多发,冬季又易大雪封山,要去一定要选好出行的时节。</h3><h3> ④我不主张目前自驾走“丙察察”进藏这条线路,尤其是单车自驾到原始的景点,您懂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