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改革开放四十年

山山草

<h3>1978到2018,改革开放走过了四十年。</h3><h3><br></h3><h3>四十年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而过程也是十分的曲折复杂,我个人的体会是:改革开放没有一马平川与一帆风顺,认真回顾改革发展历程,对于当下的我们有很多启发与借鉴。</h3><h3></h3><h3><br></h3><h3>1978年大事记:</h3><h3>恢复高考,全国科学大会,小岗村农民土地承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讨论,打破两个"凡是"禁锢,十一届三中全会: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拉开改革开放大幕。</h3><h3>这一年,也恢复了重点中学。本人也有幸成为第一批重点高中的学生。</h3> <h3>高考是无数青年走过的独木桥,不论这种方式有多少问题,可在中国,这毕竟是相对公平的竞争机会。对于在文革时期荒废了大好时光的知识青年,更是难得的改变命运的机遇。</h3> <h3>"不论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都是社会主义劳动者。"</h3><h3>~科学的春天来临。</h3> <h3>五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论战,冲破了思想的束缚,为改革开放做了理论准备。</h3> <h3>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将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h3> <h3>安徽小岗村农民的联产承包,启动了农村的改革。农村的经济改革,大大提高农村生产效率,释放出来的农村劳动人口,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农民工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h3> <h3>陈春先先生,一位优秀的物理学家,曾与陈景润同时破格晋升为正研究员。在1978年访问美国硅谷和128号公路园区后,为美国的科学技术与产业相结合的硅谷模式所打动,这位科学家回国后创办科技咨询服务部(当时个人还不能办公司),成为中关村民营企业第一人。</h3><h3>向前辈致敬!</h3> <h3>  1980年,本人上大学,典型的"八十年代新一辈"。</h3><h3> 整个八十年代,是思想最活跃,最开放的时期。这一时期,是"姓资"?还是"姓社"?"计划"与"市场","商品经济"还是"市场经济"?旧的观念在一点点被突破。</h3><h3> 而在八十年代,我们的党,国家和全社会也为改革开放付出了沉重的代价。</h3><h3><br></h3> <h3><br></h3><h3>1984年,邓小平第一次南巡,写下"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平息了关于经济特区的争论。</h3> <h3>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许海峰摘得首枚金牌,李宁摘得三块金牌和中国女排"三连冠",振奋了国人精神。</h3> <h3>1984年9月,中青年改革开放论坛(莫干山会议)。当时是"三个对话":两代人的对话,中央和地方对话,理论与实践的对话。</h3> <h3>1984,国营企业改革破冰。马胜利成为了风云人物,如今的年轻人,有几个听说过马胜利呢?</h3> <h3>1984年,民营企业刚刚起步。这一年,诞生了万科,诞生了联想。</h3> <h3>1984年,建国三十五周年庆祝游行。"小平您好"的照片传遍全国。</h3> <h3>1984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h3> <h3>飞乐音响,新中国的第一张股票也诞生在1984年。</h3> <h3>1986年,《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诞生。</h3><h3>邓小平题词"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可以说我们今天的工作都受益于国家"863"计划。</h3> <h3>1988年,我参加工作。</h3><h3>在此前一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上,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提出了经济建设三步走。要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这样时期,关于计划与市场的争论不断,生产资料的价格双轨制成为产生腐败的温床。</h3><h3>人民日报发表了《中关村电子一条街调查》,此后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实验区设立,中国第一个高新区由此诞生,这也是后来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核心区。</h3> <h3>1988年3月,人民日报发表《中关村电子一条街调查》,催生了中国第一个高新区的成立。</h3> <h3>昔日海淀镇,今天的中关村西区。</h3> <h3>清华科技园,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园中园。</h3> <h3>1988年,多事之秋。这一年"兵败汉城",学潮余波未息,更大的政治风波即将来临。</h3><h3>国人喜欢"8"字,不过此后的逢"8"之年似乎都不太安定。</h3> <h3>1988前后: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诞生。这也曾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在成立的最初几年,也是有被关掉的可能。上交所交易的活跃,是在邓小平92南巡之后了。</h3> <h3>1988前后:1992年,邓小平再次南巡,推动了改革开放继续向前。</h3> <h3>1998年:我进入到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h3><h3> 98年大事记: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由于国内大洪水产生了"抗洪精神",国企改革脱困,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刺激了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规划得到批复。</h3><h3> 这一年,我亲眼目睹了中关村科技园区新的发展规划的诞生过程。当时的两项工作改变了我此后的职业生涯:一是与业内同行(前辈)筹办一个投资公司,一是筹备清华创业园。那个投资公司没有正式运营,可我受到风险投资的启蒙教育;而清华创业园的运营之始,我们就是按照"孵化+投资"的模式来尝试的。这要感谢清华科技园开明的领导,在国企体制内给了我做天使投资的机会。</h3> <h3>3月,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成思危先生代表民建中央提交了《关于借鉴国外经验,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被列为全国政协九届"一号提案",为推动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贡献卓著。</h3> <h3>1998,金融危机横扫亚洲,"亚洲四小龙"遭受重创。</h3> <h3>1998,"房改"使房地产开发成为过去二十年中国的支柱型产业,而房地产泡沫则绑架了各行各业和身在其中的普罗大众。</h3> <h3>1998,可以用壮士断腕来形容当时的国企改革。</h3> <h3>1998,大洪水袭来,人民子弟兵用自己的双手和肩膀抗衡了洪水冲击,铸就"抗洪精神"。</h3> <h3>  1999年8月20日,清华创业园开园。</h3><h3> 这里诞生了有网智业,慧点科技,视美乐,海兰信,数码视讯,中文在线,兆易创新等一批优秀创业企业,而对这些企业的投资,奠定了启迪创投乃至清控银杏创投的基础。<br></h3> <h3>昔日的领导,老师和同事,你们现在可好?</h3> <h3>清华创业园首批创业者一年一度的相聚。</h3> <h3>十九年过去,这些70后的创业者已经成为年轻人眼中的大叔。</h3> <h3>2008年大事: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h3> <h3>  </h3><h3> 四川汶川大地震,地震强度超过了我少年时经历的唐山大地震。</h3><h3> </h3> <h3>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文化与体育事业也有了长足发展,到2000年,中国已经成为体育强国。</h3> <h3>逢"8"之年的秋天依然不太平,雷曼兄弟公司轰然倒下,引发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h3> <h3>4万亿救世措施,尽管推动了产能过剩和房地产泡沫,可同时也让一批小微企业受益。北京市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就是在这年底完成设立的,成为了我们管理的第二支基金的出资人。</h3> <h3>"危机"就是"危"中有"机",2008年末,谁能想到第二年创业板能顺利启动?创业板开立九年来不仅有700多家企业上市,也成就了一批投资机构,我们也是受益者之一。</h3> <h3>  2018年即将过去,这个逢"8"之年还是动荡不安,中美贸易,中兴通讯事件,金融去杠杆,资管新规,P2P崩盘,一二级投资市场价格倒挂,资本市场政策的不确定性,,,</h3><h3> 历史不会简单的重复,而又是惊人的相似,时近年末,传来上交所要设立科创板的消息,市场的悲观情绪有所缓解。</h3><h3> 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年,没有一马平川和一帆风顺。只是在当下,水深风大浪急,不似当年摸着石头过河,而是要在游泳中提高游泳技能,个人和企业要提升专业能力,加强规则意识,全社会要完善信用体制,,我们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h3> <h3>2018年,相识四十年的老同学再聚首</h3> <h3>2018年,我们的团队在成长</h3> <h3>中国创投二十年之际,获得殊荣。是荣誉,压力和动力。</h3> <h3>  2018全球&amp;中国百佳CEO给我们的启示:拒绝短期主义,信守长期主义。</h3><h3> 坚持三个基本原则:具备使命感,坚守价值观,锤炼工匠精神。</h3> <h3>  谨以此篇纪念我们经历的改革开放四十年!</h3><h3> 期待下一个四十年更精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