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b04fbb"><b> “涧松寒直转,山菊秋自香”,在这寒意料峭的寒冬,陕西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观摩研训活动于2018年12月10日和11日在古城西安如期举行,来自各地市的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参加了这一盛会。短短的时间里让我有如浴春风的体验、有醍醐灌顶的顿悟、有茅塞顿开的欣然,细数之,可叹可赞之处甚多。<br></b></font><font color="#b04fbb"><b> </b></font><font color="#b04fbb"><b></b></font></h3> 开训篇 <h3><font color="#b04fbb"><b> 本次活动由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和夏波名师工作室主办,省教科院李振东书记在开幕式的发言中强调了《道德与法治》学科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而又特殊的作用,勉励参训人员珍惜机会,学会担当,为提高我省《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水平尽自己的责任。夏波老师简要介绍了会议的内容安排。</b></font></h3> 培训篇 <h3><font color="#167efb"><b> 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的康利老师带了第一场报告《核心素养下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设计》。康老师分别从核心素养下的课改方向、课程的突出特点及任务和教学设计的优化与实施三个方面进行了互动和交流。开篇康老师展示了自己对耳熟能详的词语——素养一词的见解让人感到了他极高的课程素养,实为大家之谈!一双司空见惯的筷子,康老师用独特的视觉里阐释了文化自信,令人叹服!在提升观点认识、发展道德思维能力、陶冶道德情感、榜样示范、强化道德实践,指导道德行为这五大任务的讲解中,康老师贴近一线教师的疑问和困惑,用深入浅出的课例答疑解惑,观点让人在耳目一新中引发思考、做法让人在匠心独具中感悟良多。教学评价,学习目标就是要带领学生去哪里、学习方式就是学生如何到那里,通俗话的解释让人倍感亲切。结束时康老师随手拿起一个水杯,随意的设问给本科目的教师以深邃的启示,超越知识,指向观点;超越功利,指向精神的学科教学设计理念深入人心。</b></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b> 来自交大附中的杨红英老师展示了《维护国家安全》观摩课,贴近学情的教学设计让八年级学生化难为易,把维护国家安全之思化为维护国家安全之行。来自西工大附中的程英老师展示了《生命可以永恒吗》观摩课,生动而深刻的选材让七年级学生在思考生命中体悟生命的意义。西安市23中学生的精彩论述更为课堂增色不少。课后陈海兰老师和夏波老师精彩的点评留给我们是更多的思考,新时代的道德与法治老师应该如何承担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惟有静下心来研究、俯下身去实践、直起身来思考、挺起胸来成长!</b></font></h3> <h3>七年级学生精彩的展示</h3> <h3>八年级学生素养的展现</h3> <h3><font color="#39b54a"><b> 北京师范大学李晓东教授带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设计思路和教学建议》的报告,李教授从根据和背景、框架和内容、教法与学法三个层面围绕核心素养深度阐释了课程设计的理念。对核心素养以地球三层结构为比喻,形象的引领我们对学科核心素养进行深度的理解。“十九大报告每一句话都有中国故事”给九年级的教师以化繁为简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以地理题和历史题为载体谈核心素养,深邃的思考带给我们更深刻的理解;“不学德法连春晚都看不懂了”,一句诙谐的话语幽默地展现了学科的特殊意义和极端重要性;最后李教授从关注学生思考、提升教师智慧、追求学科本质三个递进纬度谈了教学改进策略。给学生“挖坑”与和“被挖坑”警示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做好路标;从以考改促教改、注重高阶能力、调整教学思路三个角度谈教师应对策略。勉励广大陕西道德与法治教师且行且珍惜,且行且坚定!</b></font></h3> 训后篇 <h3><b>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再高明的教学方法脱离了实践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再先进的教学思想离开了学生也是无源之水。学生的迫切需要的就是我们化思为行,自觉承担起新时代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崇高而神圣使命的不竭动力!</b></h3> <h3>认真聆听</h3> <h3>专心关注</h3> <h3>仔细记录</h3> <h3><font color="#ed2308"><b> 研训活动结束后,夏老师对活动情况进行了总结。参训老师带着满满的收获踏上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新征程!</b></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