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文化、虢国文化的发源地~天鹅之城

雪杉

<h3>周末随指南针户外来到地处黄河流域的三门峡~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的城市。</h3> <h3>三门峡市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仰韶文化、虢国文化及由老子《道德经》衍化而来的道家、道教文化便是这诸多历史文化的典型代表。</h3> <h3>相传大禹治水,使神斧将高山劈成“门”、“神门”、“鬼门”三道峡谷,河道中由鬼石和神石将河道分成三流,如同有三座门,三门峡由此得名。</h3> <h3>要想深入了解一个城市,先从博物馆开始。三门峡博物馆坐落在市内西部陕州风景区内,是在日本友人石川一郎先生捐资200万元的基础上,于1989年11月建成的一座综合性博物馆。</h3> <h3>博物馆占地面积4.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总的建筑风格是:馆中有园,园中有馆,古朴庄重,秀丽典雅。</h3> <h3>三门峡市博物馆,以史为线,从炎黄之帝起,将三门峡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娓娓道来,为我们展示了其最为闪耀的两颗明珠——仰韶文化、虢国文明。</h3> <h3>是一座集文物收藏、陈列展示、科学研究、社会教育与文化交流诸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h3> <h3>馆内主要收藏三门峡地区出土的历史文物和自然资源标本,馆藏文物近3000余件。</h3> <h3>包括青铜器、陶器、玉器、铁器、瓷器等类别,向世人展示三门峡自古至今灿烂的文化遗产和丰富的资源。</h3> <h3>小口尖底瓶、中华第一剑、人龙纹玉璋,还有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生活劳作器具、衣饰,一件件珍贵的藏品如星贝,无声但仍光华夺目,久经岁月仍生机盎然,让人不禁驻足仰望。</h3> <h3>这次博物馆之行宛如一场时空之旅,让我切身感受了本地历史文明,领略到先辈的智慧巧思。</h3> <h3>现为国家文物二级风险防范单位, 河南 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第一批面向社会永久免费开放博物馆。</h3> <h3>钟鼓楼,又称谯(qiao)楼,始建于唐,跨街而建,气势恢弘。楼下是用大青砖砌起的大拱门,楼上有鼓,系古代“晨钟暮鼓”敲击之用。</h3> <h3>钟鼓楼陕州风景区内原陕州古城的北大街,占地12000余平方米,是一处在原遗址上重建的、集人文景观与园林艺术为一体的旅游景点。</h3> <h3> “三山并鼓楼,宝塔镇中州。”这两句诗说的就是陕州故城的景致。三山指的是羊角山、凤凰山和土地山 ,宝塔是指宝轮寺塔。陕州故城被誉为“四面云山三面水,一城烟树半城田”。</h3> <h3>宝轮寺塔是宝轮寺的寺塔。是唐僧道秀所建,公1177年僧人智秀重建,距今已有800余年。宝轮寺早已毁灭,可这座塔却完好地保存了下来。它是中国四大回音建筑之一,是陕州城遗存下来的标志性建筑。</h3> <h3>因三门峡水库的兴建、居民搬迁,陕州城被拆除。三门峡水利枢纽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黄河上兴建的第一座以防洪为主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控制流域面积68.84万平方公里,枢纽总装机容量42万千瓦,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h3> <h3>1960年建成著名的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水坝高353米,库容162亿立方米。三门峡大坝是苏联帮助中国修的第一个大坝 。大坝现在因为黄河淤泥沉积的原因 ,调蓄能力已经丧失了 ,每年政府还要花几十万养着这个大坝 ,为此争论,是不是要炸掉这个大坝 ,但是因其有着重要的历史纪念意义,一直保存着。</h3> <h3>地坑院也叫天井院,是古代人们穴居生存方式的遗留,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距今已有约4000年的历史。</h3> <h3>和尚领队带我们来到曲村地坑院,在这儿我们品尝了原生态地坑院特有的美食“十大碗”。</h3> <h3>十大碗是地方传统的十碗水席。大家吃得津津有味,感觉很舒坦、很惬意。</h3> <h3>曲村地坑院周围有很多柿子树,树上结满了柿子,个头儿较小。听说个头小的柿子适合做柿饼,容易晒干,还比较容易出柿霜,而且甜度高,口感好,我们尝过之后,果然如此。</h3> <h3>青砖灰瓦,枯树绕墙,聊天的人群、深处于地平线之下,与地面世界的热闹喧嚣相比,这里显得静谧……</h3> <h3>陕州地坑院,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张汴乡北营村,距三门峡市区11公里,规划面积23平方公里。</h3> <h3>作为一种古老而神奇的民居样式,地坑院蕴藏着丰富的文化,是全国乃至世界唯一的地下古民居建筑,是我国特有的四大古民居建筑之一。</h3> <h3>地坑院是在平整的黄土地上,挖一个边长为10至12米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深坑,深6至7米,然后在四壁凿挖8至12孔窑洞,窑院一角的一孔窑洞挖出一个斜向弯道通向地面,作为居民出入院子的门洞。</h3> <h3>每个地坑院的入口各具特色,形态各异。</h3> <h3>这个地坑院是举办婚庆的场所。</h3> <h3>如今“穴居”地坑院在河南省三门峡境内保存较好,至今仍有100多个地下村落、近万座天井院,依然保持着“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的奇妙地下村庄景象,其中较早的院子有200多年的历史,住着六代人。</h3> <h3>地坑院具有坚固耐用、冬暖夏凉、挡风隔音、防震抗震的特点,冬季窑内温度在摄氏10度以上,夏天保持在摄氏20度左右,人们称它是“天然空调,恒温住宅”。</h3> <h3>被誉为“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2011年,地坑院营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h3> <h3>陕州地坑院景区的邮局,品味很独特,给人一种很浓厚的文化气息。工作人员的态度很好,本来想给儿子寄一张明信片,结果寄了4张。</h3> <h3>湿地公园~每到冬季,在河南省三门峡东西近百公里的黄河沿岸湿地上,成千上万只大天鹅不远万里从西伯利亚飞到这里越冬,吸引着无数游人前来观赏。</h3> <h3>据研究人员考证,这群白天鹅来自西伯利亚,她们之所以每年如期来到三门峡越冬,是因为三门峡山川秀丽,湖面广阔,水肥草美,食物充足,市民有着良好的保护生态的意识,并采取了得力的保护鸟类的措施,创造了人与鸟和谐相处的优越环境。三门峡也因此有了“天鹅城”的美誉,成为了我国内陆地区最大的白天鹅栖息地,每年冬季,这些白衣精灵的到来,使这座城市变得魅力非凡!</h3> <h3>白天鹅时而自由自在地划水飞翔,时而优雅地结伴嬉戏,远远望去,好像一群可爱的白精灵。</h3> <h3>湖面上,成千上万只白天鹅自由自在地飞翔、嬉水、觅食,安详地修养生息。这些圣洁的仙鸟,或飞、或游、或走、或卧、千姿百态,构成一副副动人的画面,成为三门峡一道亮丽的景观,招引四方游人争相观赏,络绎不绝。</h3> <h3>上世纪90年代以前,每年冬季只有几十只,后来增加到几百只。如今,每年最多时有上万只白天鹅在此栖息。黄河湿地浅滩中有大量水生植物根茎、叶子、草籽等天然食物,这些都是白天鹅的最爱。</h3> <h3>她们时而成双成对、悠闲游弋,时而倒立翻滚、觅食饱腹,时而列队出行、击水追逐,上演着一场场美轮美奂的冰上芭蕾,就像一幕幕生动的电影画面,一幅幅灵动的美术佳作。身临其境,令人心旷神怡,如醉如痴!</h3> <h3>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是国家AAAA 级景区。</h3> <h3>天鹅湖景区~免费公园,环境非常好。</h3> <h3>现有面积8850亩,其中陆地6150亩,水面、滩涂2700亩,核心景区包括双龙湖白天鹅观赏区、陕州古城和沿黄生态林带三部分,是一处融生态、文化和人文地理于一体的自然山水景区。今年天鹅来的早,据说都是从西伯利亚来的,已经有上千只,最多时可达1万只。</h3> <h3>黑天鹅的数量很少,所以显得异常珍贵。</h3> <h3>今年天鹅来的早,已经有上千只,最多时可达1万只。</h3> <h3>小溪和林中小溪,以前和她们一起出去过,老朋友又见面了。小溪是今年去甘南时认识的,和她的爱人已经是很好的朋友了。这次出行又结识了很多朋友。</h3> <h3>这次三门峡之行,有很多遗憾:1.由于司机师傅路况不熟,没能拍到红腹锦鸡;2.正赶上寒流天气,天气阴沉且巨冷,影响了拍摄效果;3.时间仓促,没时间去虢国博物馆。留个念想吧!</h3> <h3>两天的行程,简直是匆匆一瞥。那颇具历史文化的博物馆;婀娜多姿的天鹅;奇异罕见的地坑院,让我们对三门峡这个文化古城充满了神秘和向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