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知青岁月(一)

美女姜

<h3>提起知青的话题我还是有些小激动,因为那本就是个激动的岁月,一切都是同甘共苦,任何人之间没有区别,也是个纯真的年代,现在知青们聚会说的最多的就是:要是那时怎样怎样……但脸上没有一丝懊悔的神情,说明我们依然纯真。</h3> <h3>纯真的我们把很多记忆封存在心里:有艰辛,有快乐,也有泪水啊,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但那是属于我们的年代。若是有人来问我那个年代给你们留下了什么?我会大声的说:是坚毅的性格,是纯真的性情,还有那不可磨灭的记忆!</h3> <h5>下乡前后的两张照片</h5><h3></h3> <h3>1975年9月初下乡至1978年4月末上学(1977年底参加高考),我和同学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形影不离两年八个月。九百多个日日夜夜:我们同甘苦共命运,吃的是一锅饭,点的是一灯油;我们一起虚心地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我们一起自豪地为心中的理想战天斗地;每当又苦又累又想家的时候我们会毫不掩饰的在一起痛哭;每当有欢有乐有好事的时候我们会相拥相抱着在一起欢笑。我们有着太多太多的美好、太多太多的无奈……</h3> <h3>一、难忘的第一天</h3> <h5>当年的光荣证(1975年9月2日)</h5><h3></h3> <h3>1975年9月3日,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我们坐着父亲单位雇来的大客车奔赴到广阔天地。</h3> <h3>那天送行的场面就如下图,我坐在客车左手边的窗前,身穿舅舅从部队寄过来的一套绿色军装,还是四个兜的干部服,不停的挥着手与亲人告别。大客车启动的一瞬间姑娘们已经哭成一片。</h3> <h3>43年前从清原县到我们夏家堡公社要翻山越岭拐18道胳膊肘弯。两辆大客车,我们三个大队的同学同坐一辆车,天桥和太平沟两个大队的同学坐另一辆车。我们的车最先到达金家窝棚大队,然后沿着公路到猴石大队,两个知青点的同学们分别下了车,剩下我们湾龙背的18棵青松被车载着一路向北,驶进最偏远的穷山沟。</h3> <h5>1976年2月欢送宗叔回厂留念</h5> <h3>我们青年点同学的父亲多数是厂子机关里的长或员,父辈们很自觉的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了条件最艰苦的大队,下了车还要徒步十五里旱路的深山沟——清原县夏家堡公社湾龙背大队甸子北小队。在此向我老爸致敬!向叔叔伯伯们致敬!</h3><h3><br></h3><h3>老知青们传送的顺口溜:</h3><h3>湾龙背</h3><h3>背龙湾</h3><h3>在这扎根实在冤</h3> <h5>这张网络图片像极了我们青年点靠东岭的那间房</h5> <h3>第一顿饭:到湾龙背吃的第一顿饭是大队的欢迎餐,热情朴实的贫下中农杀了羊招待我们这些初次离开父母的城市孩子。</h3><h3>在男生屋里南北炕上分别摆的饭桌,女生围坐北炕的长方形饭桌前。一大碗羊肉还有每人一碗的羊汤和大米水饭摆了满满一桌子,长途跋涉折腾了一天的知青们都没客气立马开吃,男生狼吞虎咽的吃相记忆深刻。我不吃羊肉所以眼睛就紧盯着碗里的水饭,刚要动筷子时竟发现白花花的米饭里有一支黑乎乎的死苍蝇。还算有修养的我没吭声悄悄离开。女同学都腼腆,她们以为我吃完,也只吃了三口两口的匆匆下了桌。<br></h3> <h3>第一封信:司机师傅和大小队领导及男生们还在就餐中,我们女生回到自己房间,赶快拿起笔来写家书,好让师傅随车带走,把我们的消息第一时间捎给父母!</h3><h3>南北炕上的八位大小姐趴在各自的行李卷上铺开信纸写下的第一行字竟然是一模一样滴:亲爱的爸爸妈妈您们好!还没写下文就哭了起来,记得是玉琴这个老闺女领的头,咦咦~呜呜~的哭声此起彼伏,我在来的车上还逞强没流眼泪,此刻也是哭的稀里哗啦!哭哭写写,写写哭哭,信是何时怎样给的司机师傅印象全无。<br></h3> <h3>第一次队会:傍晚青年点带队师傅宗叔率领我们去参加生产队的欢迎会。队里的饲养房就是队部,泥草房,但屋里够宽敞,一铺大坑是饲养员睡觉的地方,屋外就是牲口棚。我们到会场时社员们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已经坐满了一屋子,我们列队进入排成两排席地而坐。</h3><h3>王队长的欢迎词真真的朴实无华,宗叔的话语入耳入心,期间会场叽叽喳喳的闹个不停,特别是妇女们打情骂俏的声音羞得我们始终不敢抬头……<br></h3><h3>还好,时间不长会议在宝林副书记(大队)的总结后结束!</h3> <h3>第一个夜晚:队里开会回来,宗叔组织青年点同学开会,任命了点长、副点长还有生活和学习委员等职务,宗叔讲要求提希望,我们又个个表决心,该落实做饭人选了,男同学没费劲搞定,女同学可就难缠了。会址从男生房转移到女生屋,男生可以睡觉了女生继续开会,其实我心里知道宗叔和同学们都认为我是最合适的人选,我是家里的老大会做饭能吃苦,更主要的是性格豪爽,为人正直,敢作敢为,身强力壮。哈哈,揭底怕老乡哦!青年点里有我的四位小学校友!</h3><h3><br></h3><h3>不管怎么说我铁下一条心,坚决不当火头军。心里想着:我豪情满志的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到农村来是要干一番事业的,只有虚心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和贫下中农打成一片,滚一身泥巴练一颗红心才能大有作为的。窝在点里做饭哪还有前途啊,贫下中农谁能认识我了解我呀!</h3><h3><br></h3><h3>第一个夜晚,为了谁来做饭而煎熬着,下半夜了还没个头绪,最后宗叔一锤定音,从南炕炕头依次往下排轮班做饭,一人一星期。(我是南炕的炕三,两个星期后轮到我,别人再没机会上位,烧火娘娘我坐稳了)。<br></h3><h3><br></h3> <h3>二、有关“吃”的记忆</h3> <h3>新到农村的知青,国家有政策规定,按人头发放200元的安置费,还给了每人几斤大米和白面。整个秋天里有玉米面大饼子吃,有白菜萝卜土豆老三样垫底的菜吃,偶尔还能改善改善伙食。还好,吃的没太为难。</h3><h3><br></h3><h3>爆料了不许笑哈:我们吃饭从来就没有用过碗,点里统一给每人买了两个比二大碗还大一圈的陶瓷小盆,一个盛饭一个盛菜。盆再小也是盆,你懂的😊</h3> <h3>繁重的体力劳动,吃的又是新鲜粮食而且个个超级能吃,1.7斤重的玉米面饼子每顿都能吃上一个,宝宝们回家过春节时个个肥了一圈,尤其是我体重猛增到143斤,获一美名“胖子”😊</h3> <h3>东北的农村冬天农闲时是吃两顿饭的,入乡随俗的我们可真是受不了啊!下午两三点钟吃了饭,晚上七八点钟就饿了,饿的前胸贴后腔,饿的心发慌,饿的抓心挠肝,饿的难忍受。我们第一次给家里发出了求救信。</h3><h3><br></h3><h3>盼望着盼望着,一周后盼来了厂子的大解放车,车上捎来了救命的饼干,我们亲爱的爸爸妈妈用面袋子装来了饼干,一家都没例外。此刻我在抹眼泪😭</h3><h3><br></h3><h3>晚上煤油灯下(大队刚通电不久,电量不够用,隔天给电),手里捧着红宝书,嘴里嚼着脆饼干,感觉是那么的美好!一点不瞎说,那段时间我每天晚上在读《共产党宣言》,没文化的我真是一句也没读懂,读书笔记只好空白。</h3><h3><br></h3><h3>吃了饼干该漱漱口吧,经常是从被窝里窜出去到厨房舀水发现水缸结冰了,只能放弃了。冬天过去了,我也长蛀牙了。牙疼不算病,疼起来真要命,说的真对太对。谁疼谁知道哦。牙坏了是不可逆的,现在我的牙都是后装修的😛</h3> <h3>第二年没了优惠政策,我们成为地地道道的农民。春天种地的季节也是青黄不接的时候。点里没有菜吃,挑担水倒入一口大锅里加一勺大粒盐,把十几个土豆叉成丝也放入大锅里再添一羹勺荤油(商店工作的小丽妈妈装满一个大雪花膏瓶的猪大油捎到点里),珍珠翡翠白玉汤很快完成。吃着玉米面饼子,喝着神汤,啥心情一言难尽!说实话那大饼子嘎巴我真没吃够,那咸盐水可是不敢恭维了!</h3><h3><br></h3><h3>现在想想我们点同学真的都是英雄,堪称大侠,没有两个月打底,多苦多累也没人提回家。我们很自觉的错开了回家的时间,因为回家的同学回来时能给大家捎来家里给做的肉酱、鸡蛋酱还有肉炒咸菜及红方青方等等。</h3><h3>回家的同学,第二天开始骑个破自行车河南河北的转一圈到各家报到,报喜不报忧的给家长简单讲讲我们在农村的生活,重点是说他(她)哪天回点里,家长按时给我们准备咸菜大酱,临走时再各家跑一趟取货。点里还有了个不成文的规矩:同学回来的第一顿饭大家把家里给捎来的好吃的都摆上桌共享。然后就放回自己的箱子里自用了。顺便提一嘴“青方”也就是臭豆腐,从家带来的时候大家抢着吃,后来大队代销点采购了几坛子来,小青年们每人买回一罐头瓶,这瓶臭豆腐硬生生让我们吃到作呕,从此不敢再提它😭</h3><h3><br></h3> <h3>吃亏长见识哦!我们开始正经过日子了,自留地里种上了各种青菜;秋天来了也知道了淹上一大缸酸菜和一小缸咸菜;每年养一头肥猪,春节前我们也杀猪做豆腐,头蹄下水先美美滴解馋一顿,剩下的肉都按到坛子里淹成咸肉,细水长流要吃到来年杀下一头肥猪;哈哈,每年也要下一缸大酱滴,尽管那酱缸里爬着白胖的蛆,可丝毫不影响小葱蘸大酱的美味;我们学会了推碾子拉磨,也知道提前一天晚上去给毛驴带上驴蒙眼占位;我还学会了烙煎饼;一个簸萁能簸出5种规格的玉米碴。<br></h3> <h3>继续爆料:点里杀猪做豆腐或年节改善生活的时候男生不用我们女生做饭,别误会哈,不是他们懂得体贴关怀而是怕吃到我们的头发😛😛😛</h3><h3>我们女生的任务就是刷洗18个的洗脸盆,反反复复,左一遍右一遍,因为洗脸盆要当饭盆用的。别说接受不了,也别说你恶心了,人就是环境下的人。青年点只有一个大泥盆用来和面,两个陶瓷盆用来洗菜,大餐的时候怎能够用,只有我们的洗脸盆冲上前线,一专多能!</h3> <h5>我在青年点用的茶缸</h5><h3></h3> <h3>有一个场景我记忆犹新:1976年秋的一天,我们吃了豆饼匹做的豆腐(豆子榨油后的渣子叫豆饼匹),据说吃多了豆饼匹做的豆腐会上头的。那天晚上我们异常的兴奋,男女生在各自的房间里隔着墙开始互喊绰号:女生齐呼“大沙鱼”,男生共喊“万吨巨轮”,厉害呀!我的姐,那“万吨巨轮”正是姐姐我😛</h3><h3>再后来就唱起歌,男生吼一段样板戏还有禁唱的所谓黄歌,女生也不是弱……记不得是谁起头唱起了:“年三十无月光,寒冬腊月透心凉……”唱着唱着男生也加入合唱,再唱着唱着歌声伴着哭声了,那天不知是怎么了我们像疯了一样用歌声哭声宣泄起内心的惆怅。晚上十点多带队的刘师傅从大队部开会回来才制止我们的哭和唱,是豆腐惹的祸呢,还是豆腐惹的祸呢?</h3> <h3>我用平淡的口吻述说我们的知青生活,别人或许会不屑,我们经历者却视它为宝贵的财富。最坚强的内心往往是在最痛苦的煎熬中打磨出来的。知青这一特有名词,别人怎样解释我不得而知,对我们经历者来说,它代表的是一段刻苦铭心的记忆!</h3><h3><br></h3><h3>未完待续</h3>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tdnujzd?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我的知青岁月(二)</a><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