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归真,快乐游戏——琴江镇中心公立幼儿园益智区游戏活动

美友31676314

<h3>  我园以尊重幼儿兴趣爱好,激发幼儿自主活动为宗旨,根据课程实施进展情况,创建材料丰富、与幼儿发展相适宜的益智区游戏。我园教师注重材料投放的层次性和可探究性,很好的诱发了幼儿的多种经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我园教师注重观察分析,能适时适当介入幼儿游戏,给予有效指导,并不断反思,提升对游戏的实施能力。</h3><h3> 为了有效开展益智游戏,我园进行了活教育园本教研活动——如何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益智区材料的兴趣?各班教师博采众长,虚心听取他人建议后,做出了计划并落到实处。全园教师用心投放材料,并认真观察孩子们的游戏情况,适当增减材料,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益智区游戏。</h3> <h3>   大一班五子棋观察案例。</h3><h3> 第一天老师在益智区投放了五子棋。李明泽和李楷来到益智区拿起了五子棋准备大干一场。李楷小朋友得意的说“堵住你,不让你的五个棋子连起来”,李明泽不急不恼的继续自己的战略。没多久,李明泽获得了最终的胜利。看似简单的五子棋,既要不停观察对方的棋型,又要思考自己的五个棋如何尽快连成一条线。五子棋不仅考察幼儿的观察能力,又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h3> <h3>  自从投放了五子棋,孩子们兴趣浓厚,但是投放的五子棋数量有限。第二天,老师把鸡蛋托和黄白两种颜色的乒乓球放在了五子棋旁边。赖奕诚摆弄着鸡蛋托,似乎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他用五个黄色的乒乓球在蛋托上连成一条线。兴奋的说:“老师,乒乓球也可以下五子棋呢”。老师赞赏的说:“是吗?你请一个小朋友和你玩一玩试一试”。这种有趣的方式马上吸引了旁边的小朋友,纷纷玩起了乒乓球五子棋。</h3> <h3>  孩子们创意玩乒乓球五子棋一段时间后,有小朋友说“纽扣也可以下五子棋啊”,老师启发说:“是啊,还有什么可以当五子棋吗?”小朋友纷纷说:“瓶盖可以”,“石头也可以”,“积木也可以呀”……在老师的支持和鼓励下,小朋友在生活中寻找各种可以替代五子棋的东西,准备大干一场。</h3> <h3>  大二班中五班益智区混龄游戏“好玩的扑克牌”观察案例。</h3><h3> 孩子们在生活中常常看见大人玩牌,他们对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扑克牌有什么好玩的呢?中班的皓轩在益智区将牌按大小排序,大班的子萱把红色的牌挑了出来排序,翰文将牌按“红黑红黑……”的规律摆放……老师看见中班婧萱小朋友很想加入益智游戏,便鼓励她说“萱萱,你可以帮哥哥把红色的牌找出来”。于是婧萱忙着给瀚文递红色的牌,瀚文说“黑色,我还要黑色的牌”……两个小家伙忙得不亦乐乎,不时交谈,还吸引了旁边的大班小朋友找中班的弟弟妹妹帮忙,教他们玩法。</h3> <h3>  老师偶然发现有的孩子会把红色和红色对应放,于是第二天在益智区投放了画了花色的表格,花色和数字分开了的纸牌。大班的祺名第一个发现“我们可以按花色排序,还可以按数字排序”,婧萱和海彬听了一个用花色排,一个用数字排。海彬突然说“萱萱,你的花色可以对应放到我的数字里”,于是两个小伙伴玩起了合作排序的游戏,发现相同的就放同一排,当他们都排好时自豪的笑着请老师拍照。</h3> <h3>  老师发现孩子们越玩越有劲儿,于是做了一面可操作的扑克牌操作墙,可以认识数字、一一对应、比大小、认识图案、学习相邻数、分解合成、加减运算、分类、排序等,还衍生出了很多游戏。如涵涵用纸牌拼图,大班的祺名教中班的海彬玩“钓鱼”等。混龄游戏很好的起到了以大带小,以小促大的积极作用。</h3> <h3>   大四班观察案例《好玩的竹筒》。</h3><h3> 今天,老师在益智区投放了竹筒和乒乓球。孩子们对竹筒并不陌生。几个孩子来到益智区摆弄起竹筒来,不一会儿搭出了各种通道。佳佳吹着乒乓球往前滚说:“乒乓球坐火车喽”……</h3> <h3>   张家伟和杨云迪拿起竹筒专心的摆弄起来。杨云迪把长竹筒和短竹筒串在一起说:“擀面杖擀面杖,谁要做蛋糕呀?”家伟说:“现在没人要做蛋糕,我们用竹筒来做火车和轨道吧”。只见两个好朋友兴致勃勃的摆弄起来,不一会儿玩起了开火车游戏:“呜呜呜呜……火车开啦”</h3> <h3>  孩子们对竹筒很感兴趣,如何激发他们把竹筒和其他材料结合游戏呢?第二天,老师在益智区增添了纸杯、松果、纽扣等材料。温昊阳来到益智区,他先是用竹筒在桌子上拼了一条通道,让珠子滚过去。玩着玩着,他拿起了纸杯倒放在通道两边,把松果和纽扣放在纸杯上。他满意的说:“这下好看啦,珠珠坐火车还可以看风景。”老师笑着说:“原来你的纸杯、松果、纽扣做的是林荫道啊!”昊阳开心的点点头。</h3> <h3>  第三天,老师又在益智区里加了瓶盖、筷子和竹席、麻将席数字。白佳怡拿着瓶盖和竹筒摆弄了一会儿,老师走过去问:“你想拿瓶盖和竹筒组合吗,这个想法很好哦,你想拼什么呢?”佳怡说:“我想拼一只漂亮的蝴蝶”老师微笑的点点头。旁边的廖梓麟激动的说:“我们在竹筒上面贴了数字,陈梦妃做题,竹筒上的数字是多少她就要放多少根筷子进去。”老师惊叹的说:“哇,你们还会用竹筒玩数学游戏啊!还可以玩什么呢?”陈梦妃立刻说:“还可以比大小。”老师赞许的给他们竖起了大拇指。小小的竹筒可以给孩子们带来无穷的乐趣,老师会继续观察、支持和激励幼儿。</h3> <h3></h3><h3>   大五班自然物材料观察案例。</h3><h3> 小石头、松果、小木块、竹筒、树枝、小木轮等自然物材料刚投进益智区,孩子们就左看看右瞧瞧,充满好奇心。时不时询问“老师,小石头放在益智区干嘛?”“为什么把树枝放在这儿”……老师笑眯眯的说“可以玩啊?看看谁能玩出花样来哦”。黄皓轩用彩色石头拼了一座房子,邓文浩用木片搭城堡,廖睿晟用松果拼花……看孩子们玩得专心致志,老师思考:他们都只用了单一材料玩,如何启发孩子们结合其他材料呢?</h3> <h3><h3>  第二天,老师在益智区投放了一座松果和竹筒搭的城堡。奕铭来到益智区也摆弄起来,不一会儿就用竹筒和松果搭了个山洞;睿晟用松果和木片搭了一座山;思好用木片和竹叶拼了一条毛毛虫,用石头和树枝拼小乌龟;皓轩用木片和石头做汉堡,文浩用石头和叶子做了一条金鱼……睿晟小朋友说:“我要搭一个篝火,请大家来参加我的篝火晚会”孩子们在与自然物材料不断亲密接触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他们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动手能力在不断发展。老师恰到好处的提问及榜样暗示作用,瞬间打开了幼儿的思路。</h3></h3> <h3>  第三天,老师发现孩子们越玩越有劲儿,于是就想是否可以让孩子用自然物结合数学游戏,如:分解合成、加减运算、分类、比大小等 。于是我走到益智区进行引导:“小朋友们,想想能把这些自然物结合数学游戏玩吗?”李想想了想,用木轮、木块、小石头做数的分成;接着廖睿晟用树枝和木轮做数的分成;文浩用树枝做加法……过了一会儿李想又用小木块按大小,高矮排序呢!</h3> <h3>  大六班益智区观察案例《好玩的吸管》。</h3><h3> 小朋友带来很多的吸管,老师把吸管投放到了益智区,还投放了鞋盒吸管迷宫。几个小朋友来到益智区,刘星宇拿起吸管套在手指上玩,这时廖文宣也加入了游戏。他们一会儿把吸管放在瓶子里,请别人猜哪种颜色会先掉下来;一会儿又拿着吸管拼拼摆摆。老师适时的问:“星宇,这是什么呀?”“金箍棒”“哇,好神奇的金箍棒,吸管还可以拼什么呢?”小朋友纷纷拼起了有趣的图案,摆起了迷宫!</h3> <h3>  孩子们对玩吸管兴趣浓厚,如何启发孩子们把吸管与其他材料相结合呢?第二天,老师在益智区加了蛋托。小朋友在玩吸管时,发现了旁边的蛋托,发现可以把吸管穿过蛋托。老师趁机说:“你们真不简单,能把吸管和蛋托相结合玩。可以摆出什么来呢?”文宣摆了一个圆形和正方形,高兴极了,接着又摆了一个数字,请星宇猜摆了什么数字?俩孩子愉快的玩着。温梓瑜用吸管搭了一座桥呢😄</h3> <h3>  第三天,老师在蛋托上写了数字,在吸管上加了圆点。刘星宇、廖文宣、温梓瑜三个小伙伴又来到了益智区。梓瑜拿起蛋托,开始手口一致的点数。星宇把吸管上对应的点点数量插到蛋托上,文宣在给他检查是否对了。瞧这三个小伙伴玩得可开心了!</h3> <h3>   大七班观察案例《科学小实验》</h3><h3> 实验一:气球火箭</h3><h3> 发现班上的孩子很喜欢玩气球,老师就在益智区投放了些气球。这一天,梓锐在益智区玩吹气球,一松手,气球满世界乱串。老师走到他面前说:“你的气球到处乱跑,你想个办法,让它往你希望的方向飞。”旁边的心怡听了,跟梓锐说:“你拿个绳子绑着它。”梓锐眼睛一亮,“我知道了,我在我家的科学书上有个实验,叫做气球火箭,我们一起来玩一下吧。”于是,他去找来绳子,吸管。找心怡帮忙,把气球粘在一小截吸管上,穿在绳子上,绳子绑在两把凳子上,拉直。由晨阳把气球吹大,梓锐说道:“气球火箭要发射了,10、9、8、7......发射!”晨阳把手一松,气球转着圈向绳子的另一头飞去。小朋友们发出了一片欢呼声。</h3> <h3>  实验二:小苏打吹气球</h3><h3> 孩子们玩了好几遍《气球火箭》,这时,晨阳摸着脸颊说道:“没有打气筒,吹气球吹得我的脸好酸呐。”我适时的问道:“那是不是可以想个办法,不用嘴就可以吹大气球。”这时,蓝羽星说道:“我在我妈妈手机上看过,在一个瓶子里装一些水,气球里装一些粉,绑在瓶子口上,气球就变大了。”心怡说道:“那不是水,是白醋,气球里的是苏打粉。”“可是我们这没白醋和苏打粉啊”这是,我适时的拿出了苏打粉和白醋,“瞧,赖老师这有,一起来试试《小苏打吹气球》吧!于是孩子们兴致勃勃的玩起了“小苏打吹气球”,当成功将气球吹大时,一片欢呼跃雀。</h3> <h3>  实验三:熔岩喷发</h3><h3> 在孩子的惊呼中,看着变大的气球,羽星自言自语道:“如果把气球拿掉,会怎样呢?”“是哦...我们试试吧!”还没等说完,晨阳就把气球拔掉,但瓶子里的白醋已经没了反应。这时,老师适时的提醒他们:“瓶子里的白醋和苏打粉,在刚刚已经发生了化学反应。重新倒白醋,放苏打粉试试。”孩子们尝试了起来,梓锐突然说:“我的沸腾了”。孩子们好奇的问:“你的为什么能沸腾呢”“我用了碗装白醋”反应过来的孩子们,马上把瓶子换成碗,倒入白醋,慢慢的孩子们发现原来碗口不会那么高,可以不需要倒入那么多醋。机灵的梓锐还弄了点颜料进白醋里,便于观察。老师适时的激励,让孩子们信心十足,得到了充分的满足。</h3> <h3>  中一班益智区游戏《趣味瓶盖》观察案例。老师在益智区投放了各种颜色、大小的瓶盖,瓶盖制作的玩具成品、半成品,图片、图形等。黄薏如小朋友拿起了一个大瓶盖,在大瓶盖上堆放着小瓶盖……“这是什么呀?”“蛋糕呀,温老师,我拼了一个蛋糕”过了一会儿,她把所有瓶盖都弄在了桌子上,小心翼翼的围着。“这又是什么呢?”老师好奇的问。“这是一个大城堡”“哇,你真有想象力”老师及时的赏识激励,让薏如信心百倍,其他小朋友羡慕不已。</h3> <h3>  谢馨雨小朋友发现瓶盖真有趣!她拿起了瓶盖玩具车摆弄了几下,又拿起了瓶盖制作的毛毛虫玩了起来,她轻声数着瓶盖,饶有兴趣的观察着……</h3> <h3>   谢天欣拿了一张爱心拼图,小心的沿着爱心线条挨着盖瓶盖,不一会儿高兴的说“看,我拼了一个爱心”。边上的温梓萱、谢馨雨、陈梓彤小朋友发现有星星、月亮、太阳、云朵等拼图,纷纷拿起拼了起来。梓彤还把太阳线条里面用瓶盖填充了,老师赞赏的说:“呀,瞧彤彤这个太阳真丰满”。其他小朋友投来羡慕的眼光并模仿了起来。老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亮点,同伴的榜样作用不容忽视。</h3> <h3>   孩子们对玩瓶盖意犹未尽,第二天老师又在益智区投放了卡纸、鞋带、有孔的瓶盖、数字瓶盖、瓶盖毛毛虫、数字卡等。孩子们发现了新材料,非常开心。张恒睿拿起鞋带和有孔的瓶盖穿了起来。老师亲切的问:“你在做什么?”“我在给妈妈穿项链”。赖韵涵看到了,也一起过来帮忙穿,还帮睿睿试戴项链呢!</h3> <h3>  卢圣哲发现了瓶盖数字卡,很快就对着圆圈摆了起来,边摆边数着“1.2.3……”圣哲玩起了数量与数字对应的游戏,老师欣赏之情溢于言表。这时他又发现了数字毛毛虫观察了一会儿自言自语说“天冷了,我要给毛毛虫穿衣服”不一会儿,毛毛虫的衣服穿好了。老师适时发出感叹:“这样,毛毛虫就暖和了”并说:“要是毛毛虫的衣服有规律的花纹就更漂亮啦”。圣哲思考了一会儿说:“我可以给毛毛虫穿一件绿白绿白的衣服”。老师点点头:“可以呀”。老师的支持和鼓励,不但保持了幼儿的浓厚兴趣,还发展了幼儿的思维,拓展了游戏内容。</h3> <h3>  老师临时在毛毛虫身上标了数字,谢天欣看见了,拿起勾线笔在瓶盖上也慢慢的写起了数字,馨雨发现了数字瓶盖大声说:“这里有很多数字瓶盖”。其他小朋友发现后,都拿起了数字瓶盖对应放在毛毛虫身上的数字上,找到了就特别兴奋“我找到3了”“我找到5了”……找到后,小朋友还默契的读了起来。</h3> <h3>  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将玩瓶盖发挥得淋漓尽致呢?一段时间后,中一班的温老师又在益智区投放了矿泉水瓶、瓶盖、蛋托、纸筒、纸杯、拧瓶盖的玩具等材料。廖梓睿小朋友摆弄着新材料,摸不着头脑,有点着急了。老师提醒说:“看看能不能给瓶盖戴帽子”,一旁观看的张志博马上说:“我知道了”,一边拿起瓶盖拧了起来。我点点头,他更自信的拧了起来。廖梓睿也很快拧了起来,老师发现他们很多都只拧了一半,连忙说:“没拧紧会漏水的”。“可是拧不动啊”,老师接着说:“你观察下颜色,再试一下。”他俩认真一看,相视一笑,都发现了什么,把之前的瓶盖全都拧了下来重新找对应的瓶盖拧上去。一旁的陈泽雨看见了,也过来帮忙拧,不一会儿都拧好了。陈泽雨提议:“我们来垒高吧”。她们忙乎起来,可是没垒几个就会倒下,后来黄诗琦拿了纸巾筒,把瓶盖放在里面试试大小正合适。老师说:“还可以垒高不倒下吗?”她们想了想,把三个纸筒放在一起,果然不会倒。</h3> <h3>  梓睿把瓶盖放在鸡蛋托里,五颜六色真好看。他说:“温老师,我做了一个披萨”。这时志博觉得好玩也加入了,两个人还商量着有规律的摆放着瓶盖。“温老师,我拼了一个数字1”老师激发道:“还可以拼什么呢?”后来他们拼了4、0,长方形,毛毛虫等。</h3> <h3>  梓睿和志博拼了一会儿,突然弹起来瓶盖。梓睿说:“我们弹中了就可以把瓶盖收到自己的蛋托里,轮着来,看看谁的蛋托先装满瓶盖就谁赢”。只见两人兴奋的玩着,还不时发出“耶,我弹中啦!”“哎呀,就差一点点”……突然梓睿跑过来说:“他犯规,弹了两次”,志博不服气的说:“他放得那么近弹也不算”老师说:“你们把规则定清楚,再遵守约定,游戏才能继续玩下去。”两个人点点头,一起约定好:每个人只能弹一次,弹的时候不能超过蛋托的位置。两个人又高兴的玩了起来。</h3> <h3>   泽雨拿起几个一次性纸杯装了一些瓶盖,摇晃着,他又把纸杯罩着瓶盖摇晃着:“黄诗琦,你猜一猜哪个纸杯里的瓶盖多?”猜了两次都猜到了,泽雨有点沮丧。老师说:“泽雨,你是不是让诗琦看到啦?”泽雨恍然大悟,他多拿了几个纸杯罩着,还换动着位置。这回难度加大了,诗琦更仔细的听着摇着,猜到了就开心的跳起来拍着手。适当加大难度,幼儿更有成就感,就像跳起来摘到桃子的心情一样。适当增减材料,孩子们的畅想也更加多元化。老师适当的引导和支持让游戏更加系统丰富。</h3> <h3>   中二班益智区观察案例《沉与浮》。</h3><h3> 12月4日早上吃完饭后放了一桶水在桌子上,突然一个调皮的孩子扔了一个松果进去并大声说:“大家快看,松果在游泳。”瞬间其他孩子一拥而上……老师看着孩子们充满着好奇心,于是悄悄在益智区投放了泡沫、树枝、松果、石头、贝壳、莲蓬、两盆水等材料。紫茹和梓嘉来到益智区摆弄了起来。梓嘉问:“老师,莲蓬这么大为什么沉不到水底?贝壳更小都可以。”老师说:“你垫一垫它们的重量试试”梓嘉说:“贝壳更重。”老师微笑回应,梓嘉开始大胆的和其他孩子分享自己的发现,他们都学着拿起材料掂重量猜会沉还是浮。</h3> <h3>  为了让孩子们有记录的科学思维,12月5日,老师在益智区准备了笔和记录表,引导孩子们画箭头表示物体的沉与浮。孩子们来到益智区时,老师说:“孩子们,你们可以把你的猜想记录在猜想一栏哦”孩子们便开始掂一掂,记一记。老师发现有个别孩子不会画箭头,就耐心温和的引导。记录好猜想的孩子,想急着试一试了。老师微笑的说:“你们可以去验证一下你的猜测是否正确。”孩子们纷纷把材料放进水里,并把验证结果记录下来,还互相说着:“松果猜对了””硬币是沉的呀”……</h3> <h3>  在观察孩子们玩沉浮游戏时,会用笔和手按压泡沫,老师灵机一动,打算激发孩子们利用区域里的材料改变物体的沉浮性质。第三天,老师在益智区增添了橡皮筋,矿泉水瓶、盐等材料。并说:“小朋友,你们有什么办法让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浮起来的物体沉下去吗?”几个孩子来到益智区,开始尝试起来。不一会儿,只见福强把把贝壳放在浮起来的莲蓬上吧,开心的说:“老师,贝壳浮起来了”“哦,原来你是借住漂浮物让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呀,这个办法不错!还有什么好办法吗?”悠悠突然把一包盐倒进了水里:“我要把盐溶到水里”过了一段时间,她惊奇的大叫:“大家快看啊,硬币在浮起来了”老师高兴的问:“这是什么原因让沉下去的硬币浮起来了呢?”“我就倒了盐进去”“哦,盐改变了水的性质。”小朋友听了都纷纷做起了实验。</h3> <h3>  中三班益智区观察案例《编织游戏》。</h3><h3> 今天老师在益智区投放了不织布做的编织玩具,可小朋友很少去玩。今天来到益智区的孩子问老师:“这是什么?怎么玩?”老师微笑的说:“你编一编试一试。”阳阳拿起一个花瓶编了起来,还不错哦。有了老师的鼓励他编得更起劲儿了。乐乐小朋友也尝试编了起来,不一会儿,小背心编得有模有样哦。</h3> <h3>  有了一次成功的体验,小朋友对编织慢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第二天,邓老师在益智区投放了纸盒,篮子编织玩具。雨涵小朋友在盒子上编了起来,老师问:“你编的是什么呀?”“天冷了,我给妈妈织围巾。”旁边的士锦听了也兴奋的说:“我也要给妈妈织围巾。”瞧他们专注的样子,真可爱!</h3> <h3>  第三天,老师在益智区增添了一次性筷子、冰棒棍、布条以及编织的成品图片。安琪看到图片忍不住感叹:“好漂亮呀!”只见她拿着交叉的冰棒棍编了起来,其他小朋友也跟着摆弄着新工具有模有样的编了起来。成功的体验对幼儿影响非凡,老师的适当引导和鼓励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h3> <h3>  中四班益智区观察案例《好玩的纸杯》</h3><h3> 12月2日上午,老师在益智区投放了很多纸杯,用一张纸画的数字宝宝,数字数字,冰棒棍等材料。玩区域游戏时,陈芷旋一眼就看上了这个纸杯,玩起了数字与冰棒棍点子的对应游戏。看她成功后高兴的模样,老师以笑脸鼓励。</h3> <h3>  老师发现孩子们对纸杯感兴趣以后,在12月4日上午增添了不同颜色和图案的纸杯。老师发现孩子们摆弄纸杯时发现纸杯可以分类,还可以排队。老师趁机说:“可以按一定规律排队吗?”孩子们忙乎起来了,有的用红黄蓝的规律,有的用黄红蓝的规律,有的用蓝红黄的规律……还有一些孩子拿着纸杯玩起了对对碰的游戏,看谁在规定时间内最快找出一样的图案等,孩子们玩的不亦乐乎!</h3> <h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为了在班级益智区活动中,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12月5日下午区域活动时间,老师把传声筒投放到了益智区。聪明的孩子们玩起了打电话的游戏,玩着玩着,男孩突然说:“我们发现线线可以传声。”于是大家都对着纸杯说话,振动被毛线传送到另一个纸杯,孩子们兴奋极了。只见孔艳涵小朋友制作出了一个新的传声筒,邀请她的好朋友玩起了打电话的游戏。</h3> <h3>  针对大家开展益智区游戏情况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我园进行了二次教研——如何在区域活动后进行有效分享?教师如何有效介入益智区游戏?我园教师不断反思,纷纷提出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性材料,以恰当的语言、眼神、肢体言语等支持和鼓励幼儿进一步游戏。</h3> <h3>  撰稿:包慧敏、魏伶珍、赖格格、黄云娟、陈妍、赖婷、温丽霞、付金婷、邓丽平、董秋怡、温柔</h3><h3> 编辑:陈文娟</h3><h3> 图片:中大班老师</h3><h3> 审核:温春霄</h3>

老师

益智

瓶盖

小朋友

孩子

纸杯

游戏

气球

吸管

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