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彩礼,起于中国古代婚礼程序之一,又称订亲财礼、聘礼、聘财等。中国自古以来婚姻的缔结,就有男方在婚约初步达成意向时向女方赠送聘金、聘礼的习俗,这种聘金、聘礼俗称"彩礼"。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一段时间,彩礼和彩礼相关的订婚和婚约都受到了批判,曾一度被废止。时至今日,其俗却在民间顽强地存在,大有愈演愈烈之势。</h3> <h3>彩礼沿袭至今,各地礼数规矩不一,经济条件好的和经济状况差的区别也相当大,对待彩礼的态度和认知也各有千秋,上演着一幕幕世道人心。有的地方甚至演绎着借机榨干男方父母的倾向,出现结不起婚的怪象,为构建日后的幸福生活埋下隐患。在甘肃庆阳部分地方,这种现象尤为突出。</h3> <h3>庆阳是中华民族早期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二十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七千多年前就有了早期农耕,四千多年前周先祖不窑在此开启了农耕文明的先河。这里是"环江翼龙"和"黄河古象"的故乡;是中国"第一块旧石器"的出土地;是中医鼻祖岐伯的出生地和《黄帝内经》的诞生地;甘肃唯一的革命老区,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永远的红区";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核心区,长庆油田的发源地……。而这里也是"天价彩礼"的重灾区。</h3> <h3>不知从何时起,在庆阳农村的部分地方出现了一种新型市场~"人市"。每年冬闲的几个月里,便是"人市"最为红火的日子。而在过去被列入"下九流"行列的媒婆媒汉,在"人市"里却成了香饽饽,好烟好酒好茶、专人专车接送,像神一样被相亲的男方迎来送往,而每当搓合成一桩婚姻,媒婆媒汉就会得到不下五位数的现金收入,以致于有人组团加入媒婆媒汉的行列。由于"天价彩礼"和女方贪焚岢刻的结婚要求,部分男方不得不一再降低相亲标准,犹如农牧市场里交易牲畜,不论长相条件如何,只要掀开尾巴是个母的就行的现象多有发生。</h3> <h3>如今的彩礼已是扭曲变态变本加厉完全丧失本意,多数都令男方倾家荡产穷其一生所有、债台高筑,究其根源是社会给女人的地位太高致使她们及她们的家人忘乎所以,打着彩礼的旗号做着赤裸裸的买卖婚姻交易,索要天价彩礼的同时出卖自己的人格。敢问索要天价彩礼的女人及女方家人那个潜意识里不是怀着自私狭隘的心态想一夜暴富和为一但离婚稳赚不赔做准备的?否则为何索要天价彩礼?</h3> <h3>电影《刘巧儿》里的"刘巧儿"人物原型~庆阳华池县封芝琴,当年为追求婚姻幸福,不顾家人反对,坚决和封建陋习做斗争,冲破封建枷锁告状一事轰动全国,这一案件被列为二十世纪中国八大名案,这一案件的审判方式被作为经典"马锡五审判方式"写入法律教科书。封芝琴争取婚姻自由的故事和刘巧儿的艺术形象传遍全国引起共鸣,试问今日之庆阳怎么了?</h3> <h3>《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一章总则第三条明确规定:"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其中的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就是禁止通过媒人和其它方式向对方索要彩礼、车、房……等财物。</h3> <h3>婚姻是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的,而不是金钱。是时候向天价彩礼说不了!</h3> <h3>字画作者:王海强,甘肃庆阳人,蒙外祖父言传身教,酷爱书画艺术,沉浸书海三十余载,遍访名师,作品受人赏识、收藏。宁县博物馆王氏宗祠祖训、族规、族约、名人传略皆出其手!</h3> <h5>[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或匿名网友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