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丑”是课堂审美的开始

张大奎

<h3><br> “丢丑”是课堂审美的开始 <br> 作者:悟庸<br>同事们聚餐,说好不谈工作,不提学生,<br>可聊着聊着,就绕不开学生的话题了。哪个孩子思维有多么多么好,哪个孩子有多么多么调皮,哪个成绩好一点的学生上了什么大学,哪个调皮捣蛋鬼现在成了大老板。可以说信手拈来,如数家珍。后来自己细细思量了一番发现,老师能记住的学生有两类,一类是班上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一类是班上调皮捣蛋的学生。很大一部分学生会随着时光的老去而淡出我们的记忆,这部分学生美其名曰“隐形的天使”。何谓“隐形的天使”,“隐形”是说他们在课堂上不举手,不发言,成绩不上不下,又不调皮又不捣蛋。“天使“是因为他们安静老实,不会给老师和班级制造麻烦,所以显得可爱可贵,所以称其为“天使”。<br>对这些孩子我也很困惑,曾经也使出浑身解数,鼓励他们上课举手,勇敢挑战自己,可热脸换来的是冷漠和怨怼。把讲台故意留给他们,但留下的仍是难堪和不解。<br>近些年,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课堂上提出了 “丢丑理论”。何谓“丢丑”,就是说,“课堂是丢丑的地方,如果你把丑丢完了,在你的身上就只剩下美了。”这个理论在学生们中间有很高的认同感,他们把这句话写在笔记本上,写在作文里当作鼓励自己的名言警句,我也很是欣慰。为此,在课前活动和课堂交流中努力为“隐形的天使”创造更多展示、说活和交流的机会,努力让他们打破封闭,走上前台,找回自信,乐于沟通。<br>现在我任课的班上,就有一个叫东东的孩子,他本身爱玩游戏,也看了一大堆网络小说,可能因为长时间的虚拟世界,与现实的课堂有了一定的距离,他不主动回答问题,也不主动和大家交流,于是我打算打破僵局,主动出击。课前让他推荐我们这学期的整本书阅读内容,其实就是推荐《水浒传》中的一个故事。第一次上台,他在黑板上写了一大堆没有人能认出的故事名,后来才知道,据说是“武松杀嫂“一节,然后就再也没转过身,背对大家,一边用粉笔捣黑板,一边口中念念有词,满头大汗地结束了推荐。当然,台下同学笑得前仰后合,学生评价说只听清了两个字“偷情”。于是建议东东下周继续,东东答应了,同学们也很期待,因为他丢的丑多,大家的笑点多。当时也征得东东同意,当天的写作练习题目就是《东东丢丑记(一)》。之后,他主动打电话,说第二次课前推荐要做个PPT辅助演示。我说更好,也很期待。转眼又到了他推荐故事的时间,在同学们背诵课文的时候他主动上来打开PPT,做好了推荐故事的准备。这次推荐的是“真假李逵”,他一边讲解,一边看同学们的反应,身体和黑板的角度呈45度角。有了第一次的经验,他说得沉稳多了,而且还加了点幽默的原素。到了设计的互动问答环节,因为没有同学立即响应,所以他又开始慌张了,开始语无伦次了。但这次的进步显而易见的,同学们评价也好起来了,我又帮他出了些点子,传授了一些秘决,他的脸上闪出了几丝掩藏不住的喜悦。当天全班的写作练习是《东东丢“丑”记(二)》,我故意在丑上加了个引号,引导大家理解“丑”是什么意思,都明白这是“不丑”的意思。于是,我让同学们写作时要发现东东的进步,并且鼓励他准备第三次上台,要求他克服第二次出现的小问题。同学们很开心,也特别期待《东东丢丑记(三)》。<br>其实说到这里,我们从美学或哲学的角度来看,丑和美如同纸的正面和背面,如同手心和手背,没有丑就没有美,没有美哪里会有丑呢。所以丢丑就是一种审美,审美也是从丢丑开始的。因此,我想在课堂上让学生“丢丑”,其实就是让学生主动“审美”的开始,也因此更加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尽力展示,不怕丢丑,丑丢完了就只剩下美了。也希望课堂上更多“隐形的天使”能飞得更高,唱得更欢,把自己的想法大胆吐露出来,既利于身体的健康,也利于心理的成熟,课堂何愁没有真情实感。这样,我们的课堂就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了,也不只是几个学霸的“霸言堂”了,而是师生共同拥有的“乐言堂”了。<br>2018年12月9日于鉴湖斋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