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2018年11月30日,在台江区第二届小学智慧课堂团队赛上。音乐学科的两位年轻教师的编创课例:《行进的步伐》、《欢腾的那达慕》,分获综合学科一等奖第一名和二等奖。
</h3><h3><br></h3><h3></h3> <h3>这两节赛课,均是在打磨中蜕变而成。磨课团队历时一个月的磨课中,尽量把每一个细节做完美。教师聚焦融合亮点,巧妙利用信息技术解决课的重难点。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生为出发点设计教学。教学中关注学生音乐学习能力的点滴积累,引导学生将知识灵活运用,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学生的音乐学科素养,真正实现教师智慧的教、学生智慧的学。
</h3><h3><br></h3> <h3>《行进的步伐》一课,由台三小郭晶老师执教。虽然只有三年教龄,但郭老师从容自如,在她的引导下,学生做到“动而有序”,充分展示“动”的魅力。教师改变传统编创教学手段,将智能手机编曲软件引进课堂服务编创教学,静态曲谱动态化。“看得见、摸得着、听得见”,编创教学不再“纸上谈兵”,提高了编创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层层深入,在实践、探究、体验中师生共同合作、编创完成一首威武雄壮风格的进行曲。课中教师巧妙地运用“双板”技术,继承传统板书功能,将学习任务单、学生先学成果即时呈现,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无声融合;惊险节奏归类游戏、孩子们“抢权”,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反馈、互学、倾听中巩固先学成果。在编创四小节节奏环节,每个孩子将自己作品用便利纸贴在成果栏,通过小组内展示、比较,讨论、评选出一个最佳作品,最后由小组长组织组员修改、完善、提交。教师通过手机拍照上传功能展示各组作品,由全班推选出一首最具进行曲风格节奏,并进一步讨论完善。最后使用手机作曲软件,将共同合作编创完成的旋律,用蓝牙小音箱播放出来。教师引导学生演唱、排序四个小组旋律,最终将它们编辑合成一首作品:《504进行曲》。孩子们用自己创作的“进行曲”进行踏步、行进的表演,进一步感受体验威武雄壮风格进行曲的特点。这种创新的编创教学课堂是学生之间借助对方的力量互相向前生长的过程,每个学生个性得到充分释放,潜能得到充分激发,突出学科知识育人的终极目标。
</h3><h3><br></h3> <h3></h3><h3>光明小学的年轻教师肖海燕执教的《欢腾的那达慕》一课,学生化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究知识,提升了学生音乐学习的参与能力。
通过分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先让学生灵活运用力度记号知识设计、表现“加油歌”;再结合课前编创的赛马、摔跤、射箭的旋律、节奏,在实践、探究、体验中共同体验、表现回旋曲式结构的乐曲《欢腾的那达慕》。教师在课前学习的赛马、摔跤、射箭的旋律、节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究、体验中认识回旋曲式结构知识,师生共同合作表现回旋曲式结构的乐曲《欢腾的那达慕》,轻松实现知识到能力的转换。
课中,教师改变了传统的过程性评价方式。利用手机拍摄微视频,即时回放学生表演,学生在准确、客观的自评、他评、互评中进步成长。在倾听中完成高品质信息的获取,实现交互性思维的碰撞与表达。
</h3><h3><br></h3><h3></h3> <h3>感谢为老师们提供磨砺和成长平台的所有领导和老师们。音乐智慧课堂的探索之路还很长。坚持、努力、创新。愿在共同学习中,师生共同成长。<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