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12月8日(周六)的下午,同事杨老师登门造访,还带来了一袋看上去很普通的无包装的茶叶。</h3><h3>初到昌宁,当地的方言听起来也似懂非懂。两泡红茶过后,隐约听明白了是邀请我去他家吃晚饭,品尝一下当地的特色美食一一蜂蛹。</h3><h3>来云南也有一周了。吃过了两次蜂蛹。或青蒜炒或油炸。最初的那种新鲜感了也已逐渐消退了。昌宁人真诚纯朴的待客方式也深有体会了,但毕竟来的时间还太短,到家里去还真有些不大好意思。心里盘算着找个什么借口婑婉地去表达一下。</h3><h3>待接下来细听听他说的话,这才明白,原来是邀请我和他的家人(老婆孩子)一块到离县城二十公里之外的山寨去。去寨子上的岳父家去烧野蜂窝吃。</h3><h3>烧野蜂窝?怎么个烧法?又怎么个吃法?这可算是件闻所未闻的新鲜事了。</h3><h3>说起烧蜂窝,他告诉我,就连当地土生土长的昌宁人,也不一定都吃过刚烧下的野蜂蛹。通常在饭店里吃的那些蜂蛹,多数都是人工养殖的而且是冷冻过的,味道完全两样。</h3><h3>听他这么一说,平生就喜欢猎奇的我更心潮涌动于是便欣然应诺了。</h3> <h3>晚上七点,坐上同事的车子出发了。此刻昌宁的天色还不算很晚,和上海差不多有近两个小时的时差。</h3><h3> </h3> <h3>出了县城南行二丶三里就进山了。山路虽说蜿蜒起伏、崎岖不平的,但路况还基本算好。全是新铺设的水泥路面。夜间车又少,二十多公里的山路行驶还不到一小时,就到达了目的地一一温泉镇下六甲一一同事的老岳父家。</h3> <h3>走进客厅就被眼前的茶台给惊呆了!山里一户普通人家,竟然摆放着这么大的一整块原木茶台,真够气派的!快看看下面这段小视频吧,录的时候移动速度有点快,注意看最后的画面。</h3><h3>是不是有又回到了那个时代的感觉。</h3> <h3>倒好茶后,刚坐下来,小杨便开始向我介绍了这里的一些情况。这个寨子叫下六甲(当地人习惯称山村为寨子)隶属于温泉镇。寨的名子源于古时驻扎部队的编号,究竟是哪朝哪代也无从考证了!</h3><h3>寨子里的人,祖祖辈辈都以种植核桃和加工茶叶为生。这里也是“昌宁红"茶叶的主要产区,茶叶的品级属于中上等。他下午给我送去的那袋红茶,就是他自家茶厂手工炒制的。树龄也有60多年了!绝非等同于市场上那些精美瓶瓶罐罐和礼品盒内包装的那些茶叶了。</h3><h3>听他这么一说,回去后是要慢慢地享用了。</h3><h3>望着时不时抚摸茶台的我,小杨又讲起了他过往的经历。多年以前,他也从事过收购古木的生意。至今,还在山里藏卧着一棵直径超过了一米的金丝楠树。从纹理及香气上推断应算得上是中上品了。</h3><h3>听着他的讲述,环视这宽大的别墅庭院,内心颇有些感触。</h3><h3>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带一路"战略思想指引下,在西部大开发政策和各级政府帮扶带动下,滇西的山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条条水泥铺设的山路,从山寨一直通往县城,高速公路也正在加紧建设之中。要致富必先修路。路通了,当地特产核桃,茶叶销量也就上去了。家家户户的茶厂也都添置了机械加工设备。寨子里多数人家都已建成了套院别墅。逐步坚实地迈向小康。</h3><h3> </h3><h3> </h3> <h3>黑幕降临,天空如墨。</h3><h3>开始进入主题了。在小杨的老岳父带领下,我和另外四人,持着手电简依次沿着漆黑的山路向寨外走去。内心充满了神密之与好奇。</h3><h3>约行一公里,路边一破旧院落,开门进去之后,才看清这是一个规模不大不小的茶叶加工厂。这季节不生产,又是夜幕之下,也就顾不上细瞧这些设备了,快步追上前面摇晃的灯光并随之爬上了楼顶的平台上。</h3><h3>在几支手电筒的照射下,终于看清了眼前的这只野蜂窝了。</h3> <h3>怎么还不动手呢?原来是在等野蜂回到巢中才能动手。蜂窝上有一个约一元硬币大小的圆洞,洞门口也有值班哨兵,待哨兵入洞换岗时,上前用纸巾将洞门塞堵,这之后便可放心大胆地去摘取了。</h3><h3>小杨介绍说,这只蜂窝是两三个月前在野外觅到的,提回来时还很小,现在算是成型了。但比起人工养殖的蜂巢又小了许多。虽然小了些但毕竟是野生的,从营养价值上来说,养殖的蜂巢是无法比拟的。野蜂在山里吃的可都是天然的中草药及有药性的树皮汁液,而养殖的蜂吃的只是起人工饲料。</h3> <h3>光说话了,什么时候摘下来的,没看到。</h3> <h3>破旧的帘子点烧了,估计是用来烧蜂巢的。上前去看看究竟怎么个烧法,忙乱中掏出手机,拍下了这段视频。</h3> <h3>烧蜂窝也有学问。烧的时间短,蜂死不了,炸开了会逃走;烧的时间太长,蜂焦蛹糊了就不能吃了。怎么样? 生活中处处有学问,高手在山间呀!</h3> <h3>这火候把握的真好!蜂已昏睡,蛹尚鲜嫩。</h3> <h3>这个可不能用手去触碰,蜂尾刺上还有毒素。</h3> <h3>据说养殖的蜂蛹收购价是九十元一斤。那野生的呢? 不知道,也没有人舍得卖呀!</h3><h3>这么珍贵的天然野味呀!绝对不能浪费了。即便是少数撒落在碳灰中间的,也要用筷子一一挑拣出来。必须要用筷子,再晚了就被烤焦了。</h3><h3>筷子的功夫及文化,老外们真的是不懂!</h3> <h3>死去的野蜂也要先在热锅里烘干一下。这也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要把握好火候和温度的。不过,这对炒茶叶的高手来说也太容易了,仅凭脸颊和手掌的体感就可操控了。</h3><h3><br></h3> <h3>经过不停地翻炒后,出锅再放到竹编的细箩里去,等稍微凉了后,再用两只手轻轻柔搓。最后再筛一筛,除去蜂的翅膀及芒刺。</h3> <h3>蜂巢全是宝。再把蜂窝切成块状,放入锅中沸煮。这也能吃?错!这可是名贵的中药呀!据说用此汤泡脚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特效,应该属于民间秘方吧!</h3> <h3>千呼万唤……</h3><h3>期待中的蜂蛹汤终于登场了,汤中嫩蛹雪白如珍珠,汤中又配以三青(青姜、青葱、青椒)的细未来调味,也可自己再加上点胡椒粉。</h3><h3>这可是高蛋白的大补汤呀!在当地,一年之中能喝上一次也是难得的。这等美味也只属于那些勤劳吃苦的山民们了。我也算是有口福之人了吧!</h3> <h3>这滋味,果然与先前在酒店里吃的大不一样。这也如同吃海鲜一样。鲜活的野生的与那些养殖的冷冻的,怎可相提并论呢!</h3><h3><br></h3> <h3>此处省略若干文字</h3> <h3>女主人又为我盛上半碗蛹汤又加半碗米饭,</h3><h3>这口味……不可名状,终生难忘!</h3> <h3>吃的尽兴,吃的忘形。不知不觉近三更了,下山回程起码还要一小时吧。</h3><h3></h3> <h3>路边与主人握手告别,再次感谢全家人的热心款待。也衷心祝愿他老人家</h3><h3>福如东海!寿比南山!</h3><h3> </h3><h3> <br></h3> <h3> </h3><h3> 戊戌畅月物华天宝于云南之昌宁<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