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如果这世上有一种体验可以打破时空,那一定是阅读。</h3> <h3>也曾在百草园、三味书屋与童年的鲁迅谈笑低语,玩耍打闹……</h3> <h3>也曾有一份信仰,随那猴儿在五行山下被唤醒踏上风雨西行路……</h3> <h3>阅读丰富了我们的生命,书中的文字也因为千万读者而不断被赋予新生。读书笔记、画报创作、戏剧表演,我们用自己的形式观照书中的浪漫神话、历史风云、众生幻象、个体命运……在阅读中,一路惊喜,一路启思。<br></h3> 一.学期阅读计划 <h3>本学期要求学生读完《朝花夕拾》与《西游记》两部名著,根据学期工作安排和备课组教学计划,制定了相应的阅读安排。</h3> 二.探究课堂模式 <h3></h3><h3>往常阅读课都是以学生自主阅读贯穿始终,保证了阅读的时间与连贯性,但是缺少方法的指导、团队合作的呈现和个人的独特思考。初一年级在不断尝试中探索出了阅读课的几种授课形式:</h3><h3></h3> <h3>1.方法指导课</h3><h3>阅读方法对于阅读的重点和深度有着引领性的作用,本学期重点教会学生采用圈点批注</h3><h3>法、精读与跳读结合法、知人论世法、比较阅读法等方法进行阅读,并制作了有关阅读方法的微视频。</h3> <h3>2.阅读分享课</h3><h3> 阅读到一定阶段,每个月会进行一次阅读分享会。以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专题探究。在《朝花夕拾》阅读过程中,主要对以下专题进行探讨:</h3><h3>专题一:鲁迅的童年;</h3><h3>专题二:鲁迅笔下的那些人物;</h3><h3>专题三:鲁迅的儿童教育观念;</h3><h3>专题四:鲁迅对真理和救国之路的探求。</h3> <h3>在《西游记》阅读过程中,分别对其主要人物、精彩情节、成书背景、思想主题及现实意义等专题进行了探究。每一个团队负责一个专题,前期搜集资料,小组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讨论形成基本方案,语文老师参与前期讨论给出修改意见,最终形成专题汇报思路。在阅读分享中也融入了团队特色,如知识竞答、戏剧表演等等,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得到多维度的提升。<br></h3> <h3>与此同时,初一语文组在共同探讨下,推出了首堂名著阅读公开课,由傅瑶老师执教,阅读课的创新走出了关键性的第一步。<br></h3> <h3>新型阅读课对于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老师需要有更丰富的知识储备,对作品本身有更深刻高远的认识,才能驾驭课堂、举重若轻。在学生进行阅读之前,老师们也做了大量功课,只有经历了从“自读者”到“教读者”的改变,才能真正做到“师生共读”的融合。</h3> 三.改变成果载体 <h3>以往的阅读成果的评价往往以测试的形式呈现,考试不失为一种具有说服力的评价方式,但初一的学生需要借助多样的形式激发阅读兴趣。初一语文组改变了以考促读的模式,评价模式也从结果性评价转变为过程性评价,学生因此有了多姿多彩的阅读成果展现:<br></h3> 读书心得 人物传记 读书卡片 手抄报 四.扩大展示效力 <h3>为与教育信息化接轨,本组老师还借助多种平台进行阅读成果展示,例如微课、微信公众号等等,下图为聂义忠老师公众号掠影:<br></h3> <h3>一个人读过的书,藏在他的言谈间,显于他的气质里。不读书,人只活一次,读书,让人在不同的故事与时空里活千千万万次。愿每一位同学在老师们的引领下,都能在书中历世间奇迹,看万千风景……<br></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总指导:何俊副校长</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策划:张慧敏 付茉</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编辑制作:陈曦</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资料整理:初一语文备课组</h3></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