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奥地利篇〔因斯布鲁克、萨尔茨堡、哈尔施塔特〕</p><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奥地利是一个位于欧洲中部的内陆国家,与多国接壤,东面是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南面是意大利和斯洛文尼亚,西面是列支敦士登和瑞士,北面是德国和捷克。首都兼最大城市是维也纳,人口超过170万。 奥地利曾是统治中欧650年哈布斯堡王朝的核心部份,其他民族有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和匈牙利人,占总人口的1%。官方语言德语。78%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span></p><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奥地利的经济有一个特点,即工业国有化程度高(也许我们不太理解,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国有企业控制了95%的基础工业和85%以上的动力工业,其产值及职工人数均占其总数的70%。如今的奥地利是一个半总统半议会的代议民主制国家,下含九个联邦州。 奥地利是当今世界最富裕的国家之一,2012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6330美元。其人类发展指数在2011年排世界第19位。</span></p><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历史上 ,罗马帝国衰落后奥地利曾先后被匈奴人、伦巴第人、东哥特人、巴伐利亚人和法兰克人占据。一支斯拉夫部落向阿尔卑斯地区迁移,占据了现今奥地利的中部和东部地区,建立了卡拉塔尼亚王国。公元788年查理曼征服了该地区,鼓励拓殖,并引进了基督教。查理曼之后,包括奥地利地区在内的东法兰克由巴本堡王朝继承。</p><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奥地利这个名字最早见诸记录是在996年,当时写作Ostarrîchi,用以表示巴本堡王朝的边疆领地区。1156年奥地利升格为公国;1192年巴本堡王朝又获得了施蒂利亚公国。1246年奥地利的腓特烈二世死后,巴本堡王朝绝嗣,奥地利遂落入波希米亚的普热米斯尔·奥托卡二世之手。但1278年在边疆领之战中奥托卡二世败于德意志的鲁道夫一世,从此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止,奥地利一直受哈布斯堡家族统治。</p><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哈布斯堡家族在14、15世纪积极扩张领土。1526年奥地利取得了波希米亚和奥斯曼帝国未有占领的匈牙利,两大帝国之间的摩擦日益增多。1683年9月12日的维也纳之战中奥地利联合来自波兰的援军将围困维也纳两个月之久的奥斯曼帝国军队击败。这场战役阻止了奥斯曼帝国向欧洲中西部扩张的行动,并维持了哈布斯堡王朝在中欧的霸权;随后的一连串军事行动,导致1699年卡尔洛夫奇条约的签订,奥地利获取匈牙利全境。从此至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复亡之前,哈布斯堡家族便等同神圣罗马帝国。</p><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随着普鲁士的崛起,奥地利开始了与普鲁士之间长期的争夺德意志地区霸权的斗争。同时奥地利也先后伙同普鲁士及俄罗斯两次参与瓜分波兰。<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解体,而在此两年前,弗朗茨一世(即神圣罗马帝国的弗朗茨二世皇帝)宣布自己为奥地利帝国的皇帝,统治范围是以奥地利为中心的哈布斯堡王朝世袭领地。1867年,为了化解奥地利在普奥战争中的失利对帝国的冲击,哈布斯堡王朝被迫对帝国内强大的匈牙利贵族做出妥协,宣布将奥地利帝国更改为所谓共主邦联──奥匈帝国,匈牙利地区在理论上升级为奥匈帝国内部的一个王国,并拥有自己的国王(在奥匈帝国半个世纪的历程中匈牙利国王始终由奥匈帝国皇帝兼任),议会和海关系统等;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止。在一战中战败的奥匈帝国被分割为多个小国家,其中原先内莱塔尼亚的一部分成为了奥地利第一共和国(在1918年10月21日至1919年9月21日间的11个月称为“德意志奥地利”),并被禁止与德国(即当时的魏玛共和国)合并。1938年,纳粹德国实现了德奥合并,奥地利到二战结束前的7年都受其统治。</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纳粹德国于1945年战败后,奥地利被同盟国和苏军分别占领,直到1955年奥地利国家条约签订为止。在奥地利宣布成为永久中立国之后,占领奥地利的各国军队陆续撤离,奥地利最终获得独立并成为今天的奥地利第二共和国。1989年,东欧共产主义政权解体后,奥地利逐渐参与更多的欧洲一体化进程,并于1995年加入欧盟,又于1999年加入欧元区。</span></p> <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1. 因斯布鲁克,是奥地利西南部城市,蒂罗尔州的首府,濒临因河(Inn),这座美丽的小城坐落在阿尔卑斯山谷之中,意为“因河”上的桥。因斯布鲁克距离维也纳480公里、萨尔茨堡155公里。因斯布鲁克有完善的冬季运动设施,有设备齐全的滑冰场,设施优良,是奥地利旅游和冬季运动胜地。这座小山城曾经于1964年和1976年两次举办冬季奥运会,载入了体育史册。</h3><h3> 因斯布鲁克市区分布在因河(Inn)两岸,多古老建筑的街道,与东阿尔卑斯山雪峰交相辉映。菲尔施滕堡、斐迪南博物馆、民间艺术博物馆等都非常著名,旅游业发达。著名的黄金屋、霍夫城堡和宫廷教堂,巴洛克式的宫殿和凯旋拱门为玛丽亚·特雷西亚大街(Maria-Theresien-Strasse)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因斯布鲁克是个迷人的小镇,它的观光客居奥地利之冠。因斯布鲁克是哈布斯堡家族(统治奥匈帝国及后来奥地利帝国的皇族)的主要住所,是哈布斯堡家族的权力与版图开始走向颠峰的地方。
<br></h3><h3><br></h3><h3>黄金屋顶(Goldenes Dachl)在因斯布鲁克旧城区哈索费狄街尽头,建于1500年,属晚期哥特式风格的建筑,是为了纪念马克西米利安一世订婚而建造的。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委任尼克拉斯在1494年至1496年间将从前破旧的挑楼改建成为有哥特式穹隆的宫廷包厢,以便在这里就能观赏到广场上的比赛和戏剧表演。<br></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h3>因河,发源于瑞士阿尔卑斯山,朝着东北方向流入奥地利,过了蒂罗尔州及其首府因斯布鲁克后又折向东,沿着巴伐利亚和库夫施泰因区的边界向前流淌。<br></h3> <h3>玛丽亚·特雷西亚大街(Maria-Theresien-Strasse),也被称为特蕾西亚女皇大街,是因斯布鲁克最古老繁华的街道和豪华购物街,这条南北走向的大街满是装饰精美的古典建筑。著名的黄金屋顶、宫廷城堡、宫廷教堂和凯旋门都在这条大街上,尽头直通海拔2300多米的高山,而最著名的是大街中段矗立着的安娜柱。<br></h3> <h3>洗牛图。</h3> <h3>玛丽亚·特蕾西亚大街沿街商铺。</h3> <h3>因斯布鲁克霍夫堡宫,位于黄金屋顶附近,坐落在因河畔。霍夫堡宫由西格蒙特大公爵和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建于1460年,从13世纪到19世纪之间,这座宫殿仍旧不断地接受改建和增建,留下了几代皇室的印记,将不同的建筑风格堆加在这座皇宫之中。建筑的主体保持着巴洛克风格,而女皇玛利亚·特雷西亚则为其加入了大量的洛可可装饰,华美的宫殿和绚丽的壁画使其变成了一座浑然一体的艺术博物馆,馆内珍藏着大量皇家的珍品,可以从精致的器物之中找到王室的往昔生活。<br></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2. 萨尔茨堡又译作萨尔斯堡,是奥地利共和国萨尔茨堡州的首府,人口约15万,是继维也纳、格拉茨和林茨之后的奥地利第四大城市。萨尔茨堡位于奥地利的西部,是阿尔卑斯山脉的门庭,城市的建筑风格以巴洛克为主,据史料记载,萨尔茨堡是现今奥地利管辖地域内历史最悠久的城市。</p><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萨尔茨堡是音乐天才莫扎特的出生地,莫扎特不到36年的短暂生命中超过一半的岁月是在萨尔茨堡度过的。萨尔茨堡也是指挥家赫伯特·冯·卡拉扬的故乡,电影《音乐之声》的拍摄地。萨尔茨堡老城在1996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单。 </p><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萨尔茨堡靠近德国边境,是奥地利巴洛克古建筑胜地。市区面积不大,教堂众多,非常适合徒步漫游。美丽的萨尔茨河把萨尔茨堡分成新城、旧城两部分。一座座各具特色、历史久远的尖塔教堂和修道院,绿树成荫的园林和千姿百态的喷泉,把萨尔茨堡打扮得格外美丽。这里还有充满中古特色的引人遐思的民居、莫扎特诞生地、莫扎特音乐学院、莫扎特广场和莫扎特纪念铜像等。阿尔卑斯山的秀丽风光与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浑然一体,使萨尔茨堡被誉为全世界美丽的城市之一,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人类文明保护区。</p><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p> <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莫扎特(德语:Wolfgang Amadeus Mozart,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 --- 1791年12月5日),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萨尔兹堡(当今的奥地利,萨尔兹堡Salzburg),是欧洲最伟大的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之一。35岁便英年早逝的莫扎特,留下的重要作品总括当时所有的音乐类型。莫扎特不仅是古典音乐的杰出大师,更是人类历史上极为罕见的音乐天才,有“音乐神童”的美誉。他也是第一位公开脱离保护人的自由作曲家,使其人格备受后世音乐家敬仰。</h3><h3><br></h3><h3>莫扎特纪念铜像。</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h3>萨尔茨堡街道两旁的店铺里到处可以看到有莫扎特头像和与音乐相关的纪念品。</h3> <h3>著名指挥家赫伯特·冯·卡拉扬雕像。</h3> <h3>萨尔茨堡的“中国楼”店招。</h3> <h3>色彩艳丽,设计独特的中餐馆。</h3> <h3>莫扎特广场。</h3> <h3>老外的面包圈总是做得很大。</h3> <h3>这家店铺的旅游纪念品都由女主人亲自手工制作。</h3> <h3>米拉贝尔宫和花园因欧盟峰会在萨尔茨堡召开而拉起警戒线,被禁止入内,很遗憾。米拉贝尔宫是奥地利萨尔茨堡的主要名胜之一,巴洛克风格,模仿意大利和法国宫殿,由萨尔茨堡主教沃尔夫.迪特里希修成。 拥有美丽花园的米拉贝尔宫因为在电影《音乐之声》中的露脸而让世人惊艳。</h3> <h3>萨尔茨河。</h3> <h3>莫扎特故居,1756年1月27日,莫扎特诞生在萨尔茨堡盖特莱德街9号的一座米黄色6层楼房里。在三、四层楼之间的外墙上镶着很大的白色艺术字:“莫扎特出生处”,楼上还挂着一面长长的奥地利国旗,从六楼一直垂到二楼。在拱形大门旁刻有“莫扎特博物馆”几个字,顶端有莫扎特头像浮雕。从1917年起,这座公寓楼房就作为莫扎特纪念馆对外开放。<br></h3> <h3>莫扎特曾经用过的小提琴和钢琴。</h3> <h3>身穿奥地利民族服装的漂亮姑娘。</h3> <h3>萨尔茨堡的莫扎特广场上乐队的演奏,使人处处感受到这座城市浓郁的音乐气息。</h3> 调皮的男孩。<br><h3><br></h3> <h3>萨尔茨堡要塞,是萨尔茨堡城内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拍摄萨尔茨堡城市风光的绝佳处。这座屹立于悬崖峭壁上的城堡要塞建于1077年,由大主教格博哈德主持修建,随后再由历任总主教逐步扩建而成,是欧洲最大的中世纪城堡之一。</h3> <h3>巴克小桥Makartsteg是一座人行桥,在这座小桥的护栏上挂满了心锁,是很多人爱情的见证。<br></h3> <h3>英姿飒爽的萨尔茨堡女交警。</h3> <h3> 3. 哈尔施塔特镇(Hallstatt)是奥地利上奥地利州萨尔茨卡默古特地区的一个村庄,位于哈尔施塔特湖湖畔,海拔高度511米,2005年12月有923名居民,直至2015年已有1221名居民。哈尔施塔特的“Hall”可能源自于古克尔特语的“盐”,得名于村庄附近的盐矿,历史上这一地区就因盐而致富。因此这里又被称作“世界上最美的小镇”或“世界最古老的盐都”。<br></h3><h3><br></h3><h3><br></h3><h3>宛若仙境般的小镇。</h3> <h3>海拔3000多米的山峰和清澈透底的湖泊,把这个地方变成了人间天堂。住在临湖的庭院旅馆,推窗见湖,遥望湖上泛起清烟,仿佛来到人间仙境。<br></h3> <h3>小镇上的店铺洁净而优雅,门面装饰鲜花是必备的。</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哈尔施塔特气候温暖,一年四季都适宜旅游。这座在险峻的斜坡和翡翠般的湖泊间伫立的湖畔小镇,到处可见童话般清幽美好的木屋民舍。</p> <h3>哈尔施塔特湖清澈透底,在高山峡谷之中,像一条宽阔的绿色绸带。一排排临湖而建的木屋,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这些木屋与中国江南民居非常相似,但墙壁、窗户、阳台等都采用木头做材料。为了不同于别家,每家每户还会在屋形、色彩上表现自己的风格。由于处于湖边,每户人家还在临岸的水中建有木船屋,专门停靠自家小木船或游艇,作为交通工具。<br></h3> <h3>这里的居民似乎个个都是艺术家。每户人家的木门全打开着,里面展示并出售他们自制的各种手工艺品:麻线编的装饰品、民族娃娃、各种陶制品、木雕艺术品,有可爱的动物卡通造型,也有现代感十足的生活物品,还有名人的雕像等。<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