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逛故宫

闻新

<p class="ql-block"> 前几日,游览了久负盛名的故宫。故宫以前来过多次,第一次是在文革初期,记得当时故官举办“收租院”雕塑展,也是在初冬时节,我和众多的学生参观者从北门进入参观。其实当时对故宫的好奇远远超过了看展览,可惜当时除了办展览的宫殿外其余所有的宫门紧闭,不对外开放。以后再次参观故宫已是文革后期了。</p><p class="ql-block"> 故宫游览过多次,但每一次游览,感受似乎都有所不同,也许这与每次参观的侧重点不同有关,也与故宫在不同时期新增的开放景点有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故宫现在实行的是单行游览路线,即天安门北面的午门为入口,故宫的北门神武门为出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b><b style="font-size:15px;">参观故宫的游人从天安门东侧的门洞进入</b></h1>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style="font-size:15px;"> 出了天安门,正北面是形制相同的端门</b></h1>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穿过端门便来到了午门广场,午门是故宫的正门</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 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p><p class="ql-block"> 北京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style="font-size:15px;"> 这是太和门广场</b></h1>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h1><b style="font-size:15px;"> 太和门</b></h1>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style="font-size:15px;"> 太和门前的石狮</b></h1>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style="font-size:15px;"> 太和殿广场</b></h1>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时逢寒潮来袭,天气异常寒冷,但前来参观故宫的旅游团队依然很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style="font-size:15px;"> 这是太和殿</b></h1> <p class="ql-block">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为汉族宫殿建筑之精华。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位于故宫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称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建成后屡遭焚毁,多次重建,今殿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该殿是明清两代北京城内最高的建筑,开间最多、进深最大和屋顶最高的大殿,堪称中华第一殿。因皇帝登基、册立皇后等重大仪式都在此进行,它是皇权的象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太和殿等诸多大殿已禁止游人入内,游客们只能在栏杆外观瞻当年皇帝举行大典时的龙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是放置大殿旁边的鎏金铜缸,平时注满了水,以备灭火时用。宫中的铜缸、铁缸、鎏金铜缸共308口,其中鎏金铜缸22口。</p><p class="ql-block"> 鎏金铜缸上的刮痕为当年八国联军所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太和殿后面是中和殿,为皇帝参加盛大典礼或朝会前接见司礼官员朝贺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style="font-size:15px;"> 中和殿</b></h1>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style="font-size:15px;"> 保和殿</b></h1>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保和殿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清乾隆时重修。原名谨身殿,明嘉靖时改名建极殿,清顺治时始称保和殿。</p><p class="ql-block"> 每年除夕,皇帝在此宴请少数民族王公大臣。自乾隆后期,这里便成为举行“殿试”的场所。“殿试”是科举制度最高一级的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p><p class="ql-block"> 殿内的“皇建有极”匾为乾隆御笔。</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迄今还留在隆宗门匾额上的箭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隆宗门出去便到了武英殿和寿康宫、慈宁宫区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当年的冰窖遗迹上改建的餐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条道位于故宫外朝西侧,由此往南右拐便到了武英殿区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位于断虹桥西侧的十八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位于武英殿东侧的桥——断虹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武英殿是紫禁城外朝西路的正殿,对应着外朝东路的文华殿。初建于明永乐年(15世纪初),做为皇帝斋居和召见大臣之处,也曾在此设画待诏。明末农民军攻入皇宫,许多宫殿被焚,而武英殿仍完好,农民军领袖李自成在武英殿举行即位仪式后即仓皇退出北京。清初,武英殿往往做为皇帝的便殿,举行小型朝典。自清康熙朝,武英殿始开书局,乾隆朝,武英殿做为皇家出版地,刊印了大量精美的珍本图书,世称“殿本”。同治八年(1869年),武英殿遭火灾焚毁殆尽,同年重建。</p><p class="ql-block"> 参观当日,武英殿未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style="font-size:15px;"> 武英殿宫门</b></h1>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这里便进入慈宁宫花园、慈宁宫和寿康宫区域,故宫博物院于2015年10月10日成立90周年之际首次对游客开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style="font-size:15px;"> 广场南侧是慈宁宫花园</b></h1>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b>慈宁宫始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明朝慈宁宫为前代皇贵妃所居。清朝的前期和中期是慈宁宫的兴盛时期,当时的孝庄文皇后、孝圣宪皇后都先后在这里居住过。顺治、康熙、乾隆三帝以孝出名,慈宁宫经常举行太后庆寿大典。慈宁宫门前有一东西向狭长的广场,两端分别是永康左门、永康右门,南侧为长信门。慈宁宫是在仁寿宫的故址上,并撤除大善殿而建成。万历年间因灾重建。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兴工将慈宁宫正殿由单檐改为重檐,并将后寝殿后移,始定今之形制。慈宁宫开放后已作为雕塑馆的展地。</p><p class="ql-block"><br></p><h1><b> </b></h1><h1><b style="font-size:15px;"> 慈宁宫(雕塑馆)</b></h1>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寿康宫位于慈宁宫西侧,始建于雍正十三年(1735),是乾隆皇帝为生母(徽号崇庆)建造的颐养起居之所,由正殿、东西配殿、后殿、围房等组成,分三进院落。崇庆皇太后在此生活了42年,此后几位皇太后也在此居住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style="font-size:15px;"> 寿康宫</b></h1>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寿康宫举办的乾隆与生母祟庆皇太后“母子情牵”的展览</p> <p class="ql-block"> 军机处,清代官署名。亦称“军机房”、“总理处”。是清朝中后期的中枢权力机关。雍正七年(1729),因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漏泄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军机处职能原为承名拟旨,参与军务,后逐渐演变为全国政令的策源地和行政中心,其地位远远高于作为国家行政中枢的内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h1><b style="font-size:15px;"> 位于隆宗门内的军机处</b></h1>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h1><b style="font-size:15px;"> 内廷西六宫之永寿宫</b></h1>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style="font-size:15px;"> 内廷西六宫之太极殿</b></h1>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style="font-size:15px;"> 内廷西六宫之储秀宫</b></h1>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style="font-size:15px;"> 内廷西六宫之翊坤宫</b></h1>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style="font-size:15px;"> 乾清宫</b></h1>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乾清宫始建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清两代曾因数次被焚毁而重建,现有建筑为清代嘉庆三年(1798年)所建。乾清宫是内廷正殿,即民间所谓“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中的第一座宫殿。乾清宫面阔9间,进深5间,高20米,重檐庑殿顶。殿的正中有宝座,两头有暖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h1><b style="font-size:15px;"> 位于乾清宫大殿前东西两侧的日晷和嘉量</b></h1>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交泰殿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约为明代嘉靖年间建,顺治十二年(1655年)、康熙八年(1669年)重修,嘉庆二年(1797年)乾清宫失火,殃及此殿,是年重建。交泰殿为皇后千秋节受庆贺礼的地方,是皇后生日时接受庆贺礼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殿内“无为”匾为康熙皇帝御笔。</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坤宁宫位于交泰殿后面,是皇后的寝宫。取自道德经中的坤得一以宁这一句,故名坤宁宫。坤宁宫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正德九年(1514年)、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两次毁于火,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重建。清沿明制于顺治二年(1645年)重修,顺治十二年(1655年)仿盛京沈阳清宁宫再次重修。嘉庆二年(1797年)乾清宫失火,延烧此殿前檐,嘉庆三年(1798年)重修。乾清宫代表阳性,坤宁宫代表阴性,以表示阴阳结合,天地合璧之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延禧宫,为古文宫内廷东六宫之一,位于东六宫区的东北下角。建于1420年,初名长寿宫。1535年改称延祺宫。清代又改名为延禧宫,1686年重修。明清两朝均为妃嫔所居,清道光帝之恬嫔、成贵人曾在此居住。</p><p class="ql-block"> 咸丰五年延禧宫再度烧毁后,便一直保持着破败的状态,到了宣统元年,清王朝的掌权者隆裕皇太后,决定再度重建延禧宫,在延禧宫原址上修筑一座水晶宫,以铜铁为梁柱,玻璃砖为墙壁和地板,整体建筑建在一个直径长达数丈的水池上,以镇祝融之灾,并由隆裕太后题匾曰“灵沼轩”。</p><p class="ql-block"> 水晶宫的建筑工程一直到宣统三年(1911年)冬季都还未结束,最后因国库负担不起只得罢建。留下了这座皇宫中的西洋烂尾楼。</p><p class="ql-block"> 1917年张勋拥溥仪复辟,延禧宫北面的部分未完工建筑被飞机炸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style="font-size:15px;"> 位于宁寿门外的九龙壁</b></h1>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style="font-size:15px;"> 金碧辉煌的皇极殿</b></h1> <p class="ql-block">  皇极殿为宁寿宫区的主体建筑,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初名宁寿宫。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至四十一年(1776年)改建宁寿宫一区建筑时,将宁寿宫改称为皇极殿,作为乾隆皇帝归政后临朝受贺之所。</p><p class="ql-block"> 皇极殿为仿乾清宫制度改造。嘉庆元年(1796年)新正,传位授宝典后,太上皇乾隆帝于此举行“千叟宴”,嘉庆七年(1805年)、光绪十年(1884年)先后修葺。光绪二十年(1894年)在皇极殿行慈禧六十寿辰贺礼。光绪三十年(1904年)西太后七十岁生日前后,在此分别接见奥、美等9国使臣。慈禧死后,曾在此停灵、治丧。</p><p class="ql-block"> 皇极殿与太和殿、乾清宫形制相仿,在故宫三大殿中是唯一让游人穿殿而过的。2012年4月对公众开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宁寿宫位于皇极殿后,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初为宁寿宫后殿,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至四十一年(1776年)将前殿建为皇极殿,原匾额移至后殿,遂改称后殿为“宁寿宫”。</p><p class="ql-block"> 宁寿宫、养性殿、乐寿堂、颐和轩以及皇极殿两侧庑房现为故宫博物院“珍宝馆”陈列室。</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养性殿位于宁寿宫后的养性门内。为宁寿宫后寝主体建筑之一,是太上皇的寝宫。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仿内廷养心殿建造,体量略小,平面布局特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h1><b style="font-size:15px;"> 这是养性门</b></h1>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style="font-size:15px;"> 乐寿堂</b></h1> <p class="ql-block">  乐寿堂为故官宁寿宫后区中路建筑之一,其南是养性殿,其北有颐和轩。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建成,嘉庆七年(1802)修葺,光绪十七年(1891)重修。光绪二十四年(1891)慈禧太后曾在此居住。</p> <p class="ql-block">  颐和轩为宁寿宫后区中路建筑之一,南有乐寿堂,北为景祺阁,轩与阁之间有穿廊相连,形成工字殿。颐和轩建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嘉庆七年(1802年)、光绪十七年(1891年)两次重修。</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珍妃井位于北京宁寿宫北端的贞顺门内。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打京城,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仓惶西逃。临行之前,慈禧太后将幽禁在景祺阁北小院的珍妃召至颐和轩,为了给光绪面子,假意说也要带珍妃一块走。但珍妃倔强的说了一句“国难当头,皇帝怎么能走,这里才是大本营”。此话一出,光绪听了痛心不已,而慈禧听后彻底恼怒了,于是命太监崔玉贵等人将珍妃推入井中溺死。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銮驾回京,珍妃被追封为贵妃,其家人获准将尸体打捞出来,安厝于西郊田村,后葬于清西陵的崇陵妃园寝。后称此井为珍妃井,沿称至今。井上有井口石,中有铁棍锁之,现仍完好</p> <p class="ql-block">  探起身子看眼前的这口古井,井口非常小,我猜疑那么小的井口如何将一个成人推下去?经查有关说法原来把珍妃打捞上来安葬后,便在在珍妃井口上重砌了一圈石头,将井口围得只剩下10寸大(33.3厘米),再把压在上面的井口石用铁棍上锁。据说可以镇压住珍妃的亡魂。我这才明白井口如此之小的原因了。</p><p class="ql-block"> 看着眼前的珍妃井,心里想着当年光绪与珍妃的故事,身为皇帝的光绪,连自已最心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又有何能力来抵御外敌、保卫国家和人民不受涂炭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style="font-size:15px;"> 位于宁寿宫花园北端的“倦勤斋”</b></h1>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畅音阁,为清宫内廷演戏楼,全称故宫宁寿宫畅音阁大戏楼,位于故宫养性殿东侧,宁寿宫后区东路南端,座南面北,建筑宏丽,是故宫中最大的戏楼。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始建,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建成。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曾维修,二十二年于阁后(南)接盖卷棚顶扮戏楼。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维修。</p><p class="ql-block"> 畅音阁与京西颐和园内的德和园大戏楼(为仿畅音阁规制建造)、承德避暑山庄的清音阁大戏楼并称清代三大戏楼。</p> <p class="ql-block">  阅是楼位于畅音阁对面,是皇帝和皇后、妃子们看戏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奉先殿,位于故宫内廷东侧,为明清皇室祭祀祖先的家庙,始建于明初。清沿明制,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重建,后又多次修缮。奉先殿现为故宫钟表馆陈列地。</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御花园位于故宫中轴线的最北端,在坤宁宫后方,明代称为“宫后苑”,清代称御花园。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 (公元1420年),以后曾有增修,现仍保留初建时的基本格局。园中不少殿宇和树石,都是十五世纪明代遗物。御花园原为帝王后妃休息、游赏而建,但也有祭祀、颐养、藏书、读书等用途。</p><p class="ql-block"> 御花园以钦安殿为中心,钦安殿左右有四座亭子:北边的是浮碧亭和澄瑞亭;南边的是万春亭和千秋亭。</p><p class="ql-block"> 倚北宫墙用太湖石叠筑的石山“堆秀”,叠石手法甚为新颖。山上的御景亭是帝、后重阳节登高的去处。园内现存古树160余株,散布园内各处,又放置各色山石盆景,千奇百怪。</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style="font-size:15px;"> 故宫博物院出口─神武门</b></h1>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神武门为故官北门。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玄武门,后因避康熙皇帝玄烨名讳改名神武门。内设钟鼓,与钟鼓楼相应,用以起更报时。城台开有三门,帝后走中间正门,嫔妃、官吏、侍卫、太监及工匠等均由两侧的门出入。清代选秀女,将嫔妃迎入宫中均走此门。1924年,逊帝溥仪被驱逐出宫即由此门离去。门外上方匾额“故宫博物院”为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于1971年题写。</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用了大半天的时间匆匆游览了故宫的多数景点,如文中开篇所说,每来一次故宫,都有不同的所见和感受。</p><p class="ql-block"> 距上次来故宫也有七、八年了,这期间,故宫经过不间断地修缮,多处景点相继向公众开放,比如慈宁宫、寿康官及慈宁花园区域,还有延禧官、珍妃井等景区我都是第一次参观。故宫三大殿之一的皇极殿我也是首次参观。</p><p class="ql-block"> 故宫毕竟太大了,年代也已久远,当看到儲秀宫等宫中殿宇已斑驳褪色的雕梁画栋时,我开始明白为什么不少宫殿不开放的原因了。</p><p class="ql-block"> 国家为了保护好故宫这座举世闻名的历史遗产,每年都在有计划地进行修缮,这次参观就看到“养心殿”正在大修的告示。</p><p class="ql-block"> 过一段时间我还会来参观故宫的,那时一定还会有新的发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