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大诗人艾青在诗中说,酒具有“水的外形,火的性格”。著名的彝族诗人吉狄马加说,怀念酒就是怀念一个老去的山村,想起一个多年不见的朋友,就像翻开一本久违了的旧书,聆听一支老歌。总之,酒浓缩了绵绵的乡愁。文以载道,酒以承文,酒因文化而传承,文化因酒而灵动。</h1><h1> 作为寻觅家乡酒的一次活动,鞍山酒文化研究会和老记摄影汇联合举办的“酒之雙鸾”摄影主题采风活动,于11月2日拉开帷幕。</h1> <h1> 鞍山东部的大孤山地区,因鞍钢的铁矿而有名,这里人杰地灵,携千山之灵气,倔深200余米的甘泉,借吉林没有污染的地方绿色种植的高粱,采用古法固态酿制,使这里的酒具有浓郁的家乡特色。</h1> <h1> 在吉林榆树那片500亩的土地上,情牵那一片火红的高粱,不顾路途遥远,运到酒厂,原料粮平添黑土地的韵味。</h1> <h1> 正是酒厂这偌大的酒尊矗立在田野,仿佛镇守边关的士兵。</h1> <h1> 酒业公司就在大孤山村,很好找,沿着蜿蜒的小路,看到许多酒的标志牌或者埋在地里的酒瓶就能找到。</h1> <h1> 公司的院墙上也是偌大的广告。</h1> <h1> 他们来了,老记摄影汇和鞍山酒文化研究会的众多朋友,来一起寻找这家乡的味道。</h1> <h1> 部分老记摄影汇和酒文化研究会的群员站在院子里。</h1> <h1> 恳谈会也好,座谈会也罢,酒厂的管理人员表露的是一番真挚的心声。</h1> <h1> 鞍山市酒文化研究会会长那乾进主持座谈会。</h1> <h1> 会场上一派热烈和谐。</h1> <h1> 展示柜上即是各类酒的样品,也是他们多年来努力的成果。</h1> <h1> 鞍山摄影家、老记摄影汇艺术顾问高玉峰(图中)与会者沟通交流着心得。</h1> <h1> 李董事长介绍了酒业有限公司发展的前前后后,透露出他们艰苦创业的点点滴滴。</h1> <h1> 老记摄影汇的群员们认真聆听着,也不乏用各种手段记录着。</h1> <h1> 低声交流,</h1> <h1> 一丝不苟地记录会场的瞬间</h1> <h1> 老记摄影汇的会长李秀生阐述了这次摄影采风活动的目的意义,主要是介绍地方名特优产品,助力鞍山地方经济发展。</h1> <h1> 他们来到酿酒车间,体会一把酒是怎么制作出来的。</h1> <h1> 工人正在从大蒸锅里,把酒料往地面上抛洒,热气腾腾中洋溢着浓浓的酒味。</h1> <h1> 用纯粮食加工酿制的酒已经少了,因为成本高。但雙鸾酒厂依然这样做。</h1> <h1> 谁也没想到,这个遮阳棚边上,就是地下泉的出水口,它被命名为“此井乃天赐,佳酿之宝泉”。</h1> <h1> 从地下200米深抽出的水需要困出来。</h1> <h1>然后装进特制的水容器里</h1> <h1> 堆满的稻壳是固态酿酒必不可少的原料。</h1> <h1> 酿酒 ,一般来说,是将粮食加稻壳加一定比例的糖化酶,加水,人工搅拌,下到窖里,蒙上盖布,经过7天发酵,出窖上锅蒸,出来的蒸馏水就是酒。我们北方不大喜欢喝大粬酒,所以很少做粬。</h1> <h1> 看似简单,其实酿酒的说道很多,比如水是酒之魂,没有好水出不了好酒。酿酒存放的越久越香。</h1> <h1> 第一次蒸馏的酒料还要晾到适宜的温度再下窖,经过几天的发酵再起窖上锅蒸,出来的酒就是二锅头。还有的多次发酵,多次蒸酒,北方地区基本二锅头就完事了。</h1> <h1> 地下的窖也有讲究,就连窖泥都是越久越好。我们看到他们酒厂的窖底的四周都是用木板条围成的,木头的选用也有学问。</h1> <h1> 工人干活都要戴上特殊的帽子,避免头发上的油脂飘落到酒料上,影响了酒的纯净。</h1> <h1> 穿白衣服是酿酒车间的技术人员,其实酒的优劣与地域、水、原料粮、酿酒的技术和方式都有很大关系,他掌管技术的细节,</h1> <h1> 他说,我们有天然的地下泉水,和吉林的高粱,加上精心操作,</h1> <h1> 酿酒,有个很重要的技术环节,那就是掌控下窖温度,温度太高可能烧窖,酒出来味道不正的,有点发酸;温度低了起窖,出酒量不行,酒味发苦。</h1> <h1> 而这些都是由技术人员掌握的。我问他,本酒厂一斤粮食出多少酒,他说3俩半,这个比较靠谱。酿酒行业有句“一斤粮食半斤酒”,这个就有点高了。在特殊的季节可能实现。比如秋末冬初。</h1> <h1> 酒就这样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h1> <h1> 测量酒精度,都是酒飘加温度计,读取上面的读数,两者结合就得出多少度酒。</h1> <h1> 新酒出来了,透明白色的液体多诱人哪。</h1> <h1> 赶紧接上,喝一口这家乡的酒。</h1> <h1>他们交流着这酒的味道,</h1> <h1> 细细品吧,陶醉在心头的是清列的甘泉……</h1> <h1> 会喝酒的汉子自然体会到家乡酒的特色。</h1> <h1> 酒就是这样酿制出来的</h1> <h1> 这就是雙鸾酒带给你们的惬意。</h1> <h1>也得益于酒厂管理人员的帮助</h1> <h1> 老记摄影汇的采风获得了许多酿酒知识</h1> <h1> 在接下来的采风中,我们看到了他们的装瓶车间,车间暂时没有装瓶任务。</h1> <h1> 自动化的罐装线将各种品牌的酒源源不断地将瓶酒生产出来</h1> <h1> 供应到市场,走进千家万户</h1> <h1> 储存酒 ,一般都是用大陶缸,通风存放,绝不是埋在地下。而雙鸾酒业公司采用的是更高级的宜兴紫砂缸储酒,更为酒添一份淳厚。</h1> <h1>编号清晰,便于统计。</h1> <h1> 各种各样的紫砂缸表达一种人文情怀。</h1> <h1> 缸大小不一,方便出酒。</h1> <h1> 盖好,用红布蒙上,是图个吉利,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用其它也可以。</h1> <h1> 地下的酒瓶摆放多像军团战士</h1> <h1> 一旦动起来,犹如千军万马。</h1> <h1> 精心地录吧,把短暂的画面留给未来记忆。</h1> <h1> 尽情地拍吧,不遗余力地放飞心情。</h1> <h1> 细致地问吧,融汇点点知识在心头。</h1> <h1> 他们边走边拍,摄入一份情怀。</h1><h3></h3> <h1> 把成品酒摆在酒糟堆里,只是摄影人临时起意,图个好看,真正的酒是不能摆放在酒糟里的。</h1> <h1> 在酒业公司的院子里,有个偌大的酒的雕塑,从酒壶里流淌着清泉,</h1> <h1> 下泻的清泉就像甘冽的雙鸾酒,留给天地间一丝丝温情</h1> <h1> 要说雙鸾酒什么特点?绝不是不上头那么简单。那么,它是有着绵长的韵味,淳厚的酒香,是喝上一口就感觉是真酒,有点贵气感。这种家乡酒的味道,将长久地留在心中。</h1> <h1> 在此次参加采风活动的鞍山酒文化研究会中,有许多当年鞍山文艺界的大咖,他们在午餐时间表演了许多精彩节目,图右为李兴才表演快板《水浒小传》。</h1> <h1> 鞍山话剧朗诵表演艺术家马贵祥表演诗朗诵《人民万岁》,他声情并茂的朗诵,把毛主席那种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展露无遗。</h1> <h1> 鞍山歌唱家、原鞍山演艺集团党委书记王连吉演唱了《五月千山梨花开</h1><h1>》、《再见了!大别山》,高亢而又抒情的歌声,打动了大家。</h1> <h1> 2018年就要过去了,在即将揭开2019年新篇章的时候,回顾过去一年走过的路,真是思绪万千,激情饱满。老记摄影汇常务副会长尚世海在会上简要回顾了老记一年来取得的成果。</h1> <h1> 他说,老记摄影汇一直坚持大活动和小活动二者兼顾的原则,使活动不断线,形式自由,广泛多样。</h1> <h1> 今年大的活动举行了两次,一是五月份的太平沟拍摄梨花的采风,和这次酒业采风。小活动更是无计其数。</h1> <h1> 是呵,走千山,涉万水,老记人留下的是真诚;去国外,赴他乡,老记人印刻的是美拍。尽管他们已经不年轻,但他们有一颗老骥伏枥的心,哪怕山在高,水再深,阻挡不住他们的脚步,因为美景就在那里。</h1> <h1> 伊丽莎白在美国智众神公园派克山峰,海拔4800米的山上拍摄。</h1> <h1> 赵政国在北极村采风时,与白桦树林合影。</h1><h3></h3> <h1> 马永维等在俄罗斯夏宫采风留影。</h1> <h1> 王德深在绥中野长城摄下采风身影。</h1> <h1> 田汉根、何华、胡一之在草原天路现场抓拍</h1> <h1> 尚世海在千山风景区流连忘返。</h1> <h1> 李秀生在俄罗斯采风留影</h1><h3></h3> <h1> 2018年6月,易佳采风路过甘南留影。</h1> <h1> 杨昌业、赵有芬夫妇在新疆天池客栈采风留影</h1> <h1> 2018年7月,孙治勇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千户苗寨采风</h1> <h1> 刘广林在千山拍摄。</h1> <h1> 刘国政等老记们在拍照</h1> <h1> 蔡恒利在瓦房店西中岛采风</h1> <h1> 老记摄影汇和鞍山酒文化研究会的人员在酒厂的门前合影,纪念这一次采风的圆满成功。</h1> <h1> 本美篇采用的照片均为老记摄影汇参加此次采风活动人员拍摄。水印基本去掉。</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