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用思维导图教学,即思维可视化教学,能够直观展示思维过程,引领学生应用并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思维导图既是教师教的工具,又是学生学的工具。思维导图能全方位地调动大脑思维,立体式呈现知识全貌,可谓“见树又见林”,与普通的文字直接表述相比,突出特点是运用脑科学的原理,最大限度地开拓思维,提升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学习效率。</h3> <h3> 四年级小数林协作组组长高健老师在课堂上领着孩子利用思维导图认真的梳理知识点。</h3> <h3> 一题多解</h3> <h3> 我讲你听:期中检测略微超纲的题,当时只有一半同学做出来,两个单元后能运用所学一题多解。</h3> <h3> 分享一题多解</h3> <h3> 思维导图既可用来写教案、做课件辅助教学,又可做预习工具、自学工具、记忆复习工具、笔记工具等。</h3> <h3> 青年教师徐晓老师的复习课上</h3> <h3> 这不是一节美术课,而是一节有趣的数学课。</h3> <h3> 精彩瞬间剪影</h3> <h3> 每个单元的整理</h3> <h3> 思维导图具有极大的可伸缩性,它顺应了我们大脑的自然思维模式。从而,可以使我们的主观意图自然地在图上表达出来。它能够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h3> <h3> 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可以成倍提高学习效率,增进了理解和记忆能力。</h3> <h3> 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关键的知识点上,不需要浪费时间在那些无关紧要的内容上。节省了宝贵的学习时间。</h3> <h3> 一张较好的思维导图应该较多的运用图形、符号、粗细线条等绘制出大量的信息。但刚刚接触思维导图的学生需要教师从简单的主题指导并一同示范绘制思维导图,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制作的精髓,激发学生的兴趣并真正掌握绘制方法。</h3> <h3> 每个同学的思维方式不同,相应的知识体系也不同,绘制思维导图时也会存在很大差异。有些同学绘制的可能图像多更形象,有些同学可能文字多,有点枯燥。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对学生正确的引导,让绘制出的思维导图更加清晰、完美。</h3> <h3> 思维开在荷花上,迸发出不一样的精彩。</h3> <h3> 简单的线条勾勒</h3> <h3> 每一次的用心,都可以美美的学习。</h3> <h3> 思维碰撞精彩花火</h3> <h3> 一“树”多用</h3> <h3> 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绘出多彩的图画是她们的天性,而将绘画、线条、文字融汇在一起帮助数学的学习,更是一种乐趣,寓“乐”于学。期待她们创造出更神奇的精彩!</h3> <h3>指导老师: 高健、徐晓 </h3><h3>作品来源 : 四年级学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