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特展志愿者的心声

莫雅淇

<h3>四川省文联纪念改革开放40年文艺特展2018年11月22日开馆以来,时至今日胜利闭馆了。我有幸作为特展的一名文艺志愿者,亲身经历了展馆展会期间的一幕幕场景,无数感人的故事,有太多的感慨。</h3> <h3>组委会安排我12月5号值班,清晨怀着激动的心情7点过就到了四川美术馆门口等候,寒风中的美术馆如此壮观,让人热血沸腾。站在四川美术馆的路边,一边默念解说词,一边看着来来往往的匆匆行人,不远处美丽的天府广场,心中暖意荡漾。</h3><h3> 改革开放40年前后的成都,沧桑巨变,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中国心、世界眼,为改革开放喝彩!为祖国强盛自豪!为此,省文联省摄协的文艺工作志愿者勇跃倾情奉献,为这次具有无穷魅力的文艺特展热心服务。</h3> <h3>展览于11月22日开馆,按照省文联要求,省摄协立即安排北京摄影函授学院四川分院召集人员组成志愿者队伍。由近几期学员组成,以29期学员为主。这是开馆之前,四川省省摄影协会秘书长贾跃红培训志愿者,大家认真听讲。</h3> <h3>早晨八点半志愿者开始集合打卡做准备工作,今天值班是锦江区老年大学高学军、函院29期莫雅淇、班长王祥宁、学员黄茂林。特此说明:这次展会志愿者是函院26、27、28、29期学员,有叶凡山、李念红、莫雅淇、蒋亚毅、袁华、邓芳、王思琪、李玲、宋丽君、韩锦燕、鄢光灿、孙浩等等</h3><h3><br></h3> <h3>四川摄影函院的常务院长陈力,从医院跑出来,关心着函院志愿者们在展馆的工作情况</h3> <h3>北京摄影函院四川分院的岳副院长也来了哦</h3> <h3>9点一开馆就迎来了省办公厅一行领导,我在想,他们为这次特展一定付出了很多,9点一开馆第一批就进馆参观。我心里不由一阵阵感动。</h3> <h3>参观者纷至踏来,有市民、团体、家庭、工农兵学商……,有图片中的主人、有改革开放前后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有耄耋老人、有呀呀学语的小孩子。</h3><h3> 以《改革画卷﹒见证巴蜀》为主题的600多幅黑白彩色照片前,犹如走进了时光隧道,一下子就把每一个人带进了那些难以忘却、牵肠挂肚的时间节点里,带进了那些惆怅徘徊、魂牵梦绕的情境中,勾起了绵绵无尽的回忆和由衷的感叹——</h3><h3> 老城街道的改造、园林绿化的更迭、府南河的治理、城市规模的扩张、天府新区的崛起;企业改制的重生、国企员工的得失、工业发展的艰辛、商业繁荣的阵痛、教育资源的重组、文化古迹的保护、温馨家居的迁徙、市井生活的变迁…</h3> <h3>省委组织部的干部们参观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特展。各大机关和企业都组织参观文艺特展。</h3> <h3>年轻的妈妈为了不耽误看展,带七个月大的小可乐一起来,赶紧上前推婴儿车让可乐妈妈放心的看</h3> <h3>宝宝:连战爷爷奶奶怀里的熊猫好乖哟</h3> <h3>一群小学老师邀约寻找儿时的成都记忆</h3> <h3>年轻的战士们很认真的听我讲述三转一响的历史,更是惊喜的喊道,我们小时候父母那个年代也有收音机。</h3> <h3>西部战区官兵在特展集体军婚前驻足</h3> <h3>此时已是中午,乐乐宝宝饿了,妈妈带了午餐在休息台喂饭。几个志愿者们,也累得嗓子冒烟,又帮团队拍合影,又充当临时解说员,喝口水,坐一下,正好抓拍了这个场景。其实每一个志愿者每天都累的不行。累,并快乐着,并热情着。</h3> <h3>泸州摄影协会周永叙主席这一张《酒城巨变》泸州的新旧对比照片,我是泸州人,对泸州有特殊的情感。</h3> <h3>这是省级机关婴儿院 的一位老师,她兴奋的指着这幅府南河的新旧对比图,这就是的,就是我的家,我家就在这后面的高楼里,并让我给她留影,记住这历史的变迁的快乐</h3> <h3>画面上当年集体结婚的战士也来到了现场。</h3> <h3>画面中穿军装的人物从攀枝花赶到展馆现场,当时杨百万这个名字可谓耳熟能详,那是那个时代成功致富的代表,图中帅气的军人与穿红衣服的女士,三十四年后竟与影展中的影像不期而遇。左一摄影者王晓庄、左二省摄协副主席秘书长贾跃红。</h3> <h3>影像的缘分,让24年前拍摄者民俗摄影协会游支健先生和被拍摄者成都中医界的著名医生张虹女士因展览相遇结缘。</h3> <h3>止不住的激动,第二天张虹女士又约游秘书长来到美术馆,畅谈历史。</h3> <h3>这对老夫妇在展会的最后一天下午3点来到展馆,正好遇到我,让我给他们拍摄,身后的场景是他们家成都北门附近,1987年如火如荼的糖酒会对于他们来说依然记忆犹新,很激动的给我讲当时此景。我也被感染了。</h3> <h3>这张照片是文殊院那个时候拍的胶卷片。参观者模仿一张图片上那种青涩的姿势,拍下留念。</h3> <h3>退休老师感动万分,在留言台认真的写着留言。</h3> <h3>我们的战士也激动的认真的写下了留言。</h3> <h3>留言台上 特可爱的小女孩非要画画涂鸦贴墙上,哈哈。</h3> <h3>志愿者秦钢拍的这张,这个七岁小盆友叫李乐行,在家长的鼓励下 想了一会儿 写下了 “过去的中国好穷 现在的中国好富” 的留言,然后问他 ,那今后呢 他说今后一定会更强大。哈哈,太可爱了。</h3> <h3>好多情真意切的留言,省摄协的工作人员陈超搭上桌子垫着脚,吃力的一张一张的拍摄每一条留言。</h3> <h3>最值得一提的是四川省摄影家协会网主编李燊,永远热情,永远用不完的劲,展会期间,天天十多个小时的工作。不停歇的采访拍摄写稿发稿,在她身上,我受到太多的鼓舞。<br></h3> <h3>还有让我最敬佩的省摄协贾跃红秘书长,我是真佩服,以前都没有见过面不了解,只是通过一些新闻报道展会之前这么长时间的辛苦付出,通过这次展会,我们都亲切的称呼他贾秘,目睹贾秘天天来督战,怎么会有这么强大的精力。真是服了!</h3> <h3>四川传媒大学学生采访华西都市报首席记者摄影师朱建国先生畅谈感想,展会让我们认识了文艺界许许多多优秀的前辈。</h3> <h3>正好我也有一组照片入选参展在家庭组照里边,我以我家的四十年不同年代的家庭合影现身解说,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和感概。都夸这个特展办得有非凡的意义。百姓千万家,历史的回忆,他们都通过这些照片现场回忆自己的家庭的变化。我甚至看到有的人流泪了,唏嘘不已。其实我的眼眶也湿润了。</h3> <h3>我们的志愿者李玲女士也有参展作品,也无比热情讲解了自己家庭在改革开放40年的前后变化。</h3> <h3>我们的志愿者夫妇韩锦燕和她的先生,也从新都赶过来参加志愿者行列为大家服务。</h3> <h3>这位志愿者是来自广汉的邓芳。函院28期的同学,值班每天从广汉开车一个多小时过来,一连好几天都在美术馆为特展服务。</h3> <h3>北京摄影函院四川分院院长老师和26、27、28、29期同学们这次在特展中,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个个精神饱满,热情高涨,为展会的顺利开展做出了无私的巨大的奉献。为函院争光了。</h3> <h3>下午四点了,还有那么多人在寒风中排队等候。</h3> <h3>三楼高水平的艺术字画</h3> <h3>丰富多彩的曲艺表演,也出现在文艺特展里</h3> <h3>据仅仅6号一天的统计,迎来展览期间人流量的最高峰值,场内场外人流涌动,接待团体177个,散客人数安检仪器记录显示已经2500人次(不含有些特殊团体走的是特殊通道),整个展会历时17天,参观人数达到4万多人。</h3><h3>这展览真是一个非常亲民、贴近生活、有高度、有内涵的一次展览。</h3><h3>这一天下来,真是累趴了,站了9个小时,不停的走动服务拍摄加解说,累得差点走不回去了,回家泡脚倒头大睡,第二天又开始志愿者的生活,又精力充沛的走进展馆服务。我在想,我们才一天就这样,那美术馆的工作人员每天这样,那不知道有多辛苦啊。向美术馆工作人员致敬!</h3> <h3>前往观展的市民、机关、社会团体依然络绎不绝。人们怀着好奇与期待的心情走进展馆,又满怀着兴奋与感慨离开,纷纷留下发自内心的感言。带给人们的是滔滔不绝的话题,有意犹未尽的回味,也有思绪万千的波澜,更有对未来成都发展的希望与怀想。</h3> <h3>文艺特展这就结束了,四川文艺志愿者的倾情奉献,刻骨铭心,热情不减。</h3><h3>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面对这样的大型图片展,有欣慰有兴奋更有期待!欣慰的是我们的摄影人记录和保留下了一座老城中许多难得的影像和已经逝去的记忆,兴奋的是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中用镜头更多地记录下身边的人或事、景和情,期待用真情记录下更加大气宏伟的时代影像!</h3><h3>改革开放铸就了文明、现代、时尚的新成都!<br></h3><h3>40年改革开放的变化,见证了祖国的发展,我为你骄傲!中国成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