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文/图 欧式林</h3><h3><br></h3><h3> 来到亚平宁山脉北麓的博洛尼亚。这座满城廊柱的城市,跟刚走过的罗马、米兰、威尼斯、佛罗伦萨相比,不是那么世人皆知,街上没有潮水般的游客,当地人在无穷无尽的骑楼里坐着站着,端着小杯子喝咖啡传奇里的卡普奇诺。博洛尼亚距离米兰200多公里,离佛罗伦萨100公里多点,太阳底下的烛光免不了有些孤寂暗淡。</h3> <h3></h3><h3><br></h3><h3> 从市中心广场说起吧。博洛尼亚老城中心是拉维格纳门广场,名字来自附近的古罗马门。广场上一高一矮两座斜塔,是博洛尼亚市的地标。</h3> <h3></h3><h3><br></h3><h3> 这两座中世纪建造的塔楼,高的叫雅西内里塔,高度近100米,是意大利现存第三高的塔形建筑,另一座加里森达塔高度近50米。中世纪时代的亚平宁半岛,权倾一隅的大家族都热衷资助建造教堂,竞相建造塔楼,不如此不足以彰显权势。顺着这样的时代背景,有人说高塔是由雅西内里家族建造的,有点贻笑大方了。</h3> <h3></h3><h3><br></h3><h3> 意大利语里,Asinelli是猴子的意思。12世纪时,博洛尼亚有位泥瓦匠养了两只猴子作为帮工,替他搬运砖石。有一天,这位泥瓦匠正在挖地基,猴子突然不停在地上扒拉,挖出一箱金币来,泥瓦匠因此一夜暴富。后来泥瓦匠的儿子与城里的贵族小姐一见钟情,用这一箱子金币建造了城里最高的塔,完成了贵族老爷为拒绝俩人的结合提出的不可能任务,有情人终成眷属。为了纪念两只找到宝藏的猴子,这座塔被称作雅西内利塔,意思是猴塔。</h3> <h3></h3><h3><br></h3><h3> 买张3欧元的门票,沿着四壁的木楼梯登上塔顶。不记得转了多少圈,最终站在顶层的平台,低头看脚底下无数个螺旋时,只觉得阵阵发虚,两腿瘫软。身在险境不自知,回头看才明白步步惊心,倒是人生写照。雅西内里塔偏离垂直线1.3米,技术上还是安全的。站在高塔看低塔,加里森达塔已经明显倾斜,据说是偏离垂直线32米。真爬上去,是否安全不说,势必要侧着身子歪着腿,歪歪斜斜的走。如此优美的步态,想想都会酔了。</h3> <h3></h3><h3><br></h3><h3> 两座塔都是灰色的长方体,外观没有太多美可审,但整座城市的主要街道都以广场为核心汇聚,脚下的街道巷陌纵横交错,附近还有巴托洛缪教堂、斯特拉扎罗里宫等历史建筑,有些一览众山小的豪情。中世纪街区街巷狭窄,建筑密集,很难拉开距离拍张上下完整的照片。</h3> <h3></h3><h3><br></h3><h3> 挨着拉维格纳门广场,是马乔列广场,奉献给本城守护圣人的圣伯多禄教堂就在这里。这座哥特式教堂可以容纳两万八千人,是博洛尼亚最大的宗教建筑,也是世界第五大长方体古建筑,1390年动工兴建,700多年后的今天还没有完工,下半部分有大理石贴面,上半部分还在毛坯状态,没有常见的浮雕和雕像,凹龛里也是空荡荡的。走进教堂,花窗也不齐全,零零散散装了些。</h3> <h3></h3><h3><br></h3><h3> 圣伯多禄教堂因为设计规模过于庞大,僭越梵蒂冈的同名教堂而被当时的教皇叫停。何日竣工遥遥无期,面目已然沧桑。教堂门口,站着几位身穿橄榄绿,端着冲锋枪的武装警察。有武装把守的意大利教堂,这是本次旅程见过的第二座,另一座是佛罗伦萨的圣母百花圣殿。圣伯多禄教堂有幅题材取自但丁《神曲》的15世纪壁画,描绘穆罕默德在地狱被魔鬼吞吃,画面阴森恐怖。认为这幅壁画侮辱了穆斯林的声音,近年一直不绝。2006年,发生了穆斯林极端分子企图毁坏教堂的事件。 </h3> <h3></h3><h3><br></h3><h3> 斯特拉扎罗里宫往左走几分钟,是圣斯德望广场。当地人叫七教堂的圣斯德望圣殿就在这里。5世纪的时候,博洛尼亚主教圣白托略在原来的艾西斯庙宇上建起最早一间罗马教堂,以缅怀耶稣基督在耶路撒冷的救赎圣迹,后世陆续建起其它六座教堂和礼拜堂。这七座教堂修在一起的圣殿,逐渐成为基督教的朝圣地。</h3> <h3></h3><h3><br></h3><h3> 七教堂里纪念耶稣受难的彼拉多庭院,院子中央放着“彼拉多洗手盆”,是八世纪伦巴第国王奉献的原物。《圣经•约翰福音》里,犹太人将耶稣解到犹太省的巡抚彼拉多那里。彼拉多几经审问,三次宣布耶稣无罪,要释放耶稣,众人却要求释放真正作乱的巴拉巴,而不要释放耶稣。彼拉多怕失去官职,也怕百姓生乱,拿水在众人面前洗手,表明流耶稣血的罪不在他身上。</h3> <h3></h3><h3><br></h3><h3> 审讯过程中,彼拉多曾问耶稣“真理是什么?”耶稣回答说:“我主是道路、真理、生命。”心目里只有罗马世俗法律的彼拉多,看不到道路、真理与生命就站在自己前面,他只想洗手脱罪。真正的罪是水可以洗干净的吗?彼拉多最后自杀而死,死前神志不清,时常无缘无故地洗手。</h3> <h3></h3><h3><br></h3><h3> 走过彼拉多庭院,穿过一个低矮的门,进入最早建立的圣墓教堂。仿照耶路撒冷圣墓教堂建立的耶稣陵墓耸立大殿中央,历经千年沧桑依旧如昔。陵墓装饰带翼的狮身鹰首兽、造型狮子,还有圣经故事里耶稣复活时打瞌睡的三位罗马士兵。</h3> <h3></h3><h3><br></h3><h3> 这里也是公元五世纪的博洛尼亚大主教,本市的庇护圣人圣伯多禄的墓地。透过窗户的铁栏栅,圣人的墓台清晰可见。古时的博洛尼亚,常有信徒爬过这窄小的窗户去亲近圣人,城里的孕妇会绕圣墓走三十三圈(象征耶稣基督33年的生命),每走一圈祈祷一次,之后到附近的殉难者教堂,在怀孕的麦当娜壁画前祈祷。每年逾越节的清晨,常有妓女到圣墓前吿解祈祷。她们吿解了什么,又祈祷些什么,只有上帝听到,也只有上帝知道了。</h3> <h3></h3><h3><br></h3><h3> 圣墓教堂后面是公元4世纪始建,12世纪重建的圣维达尔与圣安格里克拉教堂。圣维达尔与圣安格里克拉是两位主仆关系的罗马人,也是博洛尼亚最早的市民,公元305年被罗马皇帝戴克里先杀害,成为基督教殉难者。两位圣人的石棺上,刻有孔雀和鹿的浮雕装饰。跟其它教堂比,这里颇为简陋,甚至有些残缺。给人历史久远的沧桑感的,也正是残缺颓废而不是完整如初吧。</h3> <h3></h3><h3><br></h3><h3> 博洛尼亚有深厚的基督教文化积淀。从旅游业的角度说,真正让这座城市闻名于世的,是老城里约38公里长的骑楼,算上整个市区,则超过45公里。所有骑楼中,最著名的是长3.5公里,666个拱的圣路加拱廊。这条世界上最长的连续拱廊1674年开始修建,1793年竣工,历时近120年。每年的宗教游行,人们抬着圣母像从市中心的圣伯多禄主教座堂出发,去往城外的圣母朝圣地教堂。当初建造拱廊,就是为了游行上山时保护圣像。</h3> <h3></h3><h3><br></h3><h3> 从中世纪时代起,博洛尼亚开始执行统一的城市建筑规范,所有新建房屋必须有柱廊,且廊柱的形状和高度有详细规定。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廊柱之城博洛尼亚何尝不是如此呢。行走在古老的骑楼里,无数根罗马柱在眼前延伸,宛如置身没有尽头的画卷。廊柱看似相同,其实各有特色,中世纪廊柱古朴简洁,哥特时期的廊柱构图严谨,文艺复兴式廊柱庄重厚实,巴洛克风范的廊柱华丽多姿。无处不在的廊柱将街道广场连接为整体,组合成这个古朴典雅的城市。好一个令人艳羡的廊柱人生!</h3> <h3></h3><h3><br></h3><h3> 一座罗马风范的老城是一座完美的迷宫。没有攻略,没有预定目的地,全无方向逛荡一整天,傍晚时分来到在马乔列广场东面的锁匠街。当地人称作四方区的这个地方,有方方正正的格子街道,正是罗马时代博洛尼亚的样子。鹅卵石铺就的街道上,是一间接一间的餐馆、咖啡厅和酒吧。</h3> <h3></h3><h3><br></h3><h3> 马乔列,意大利语里的Maggiore,是主广场的意思。马乔列广场边上是海神广场,广场中央是那座16世纪修建的青铜喷泉,高3米多,蓝天下手持三戟叉的海神巍然屹立,脚下四名代表风的小天使与海豚快乐嬉戏。四位女海妖体态丰盈,婀娜多姿,象征海洋形成之前的大陆。泉水涌出,分别注入最下边的巨大石盆中。</h3> <h3></h3><h3><br></h3><h3> 马乔列广场西面是市政厅,1336年以来博洛尼亚市议会所在地。这座建筑还有个名字叫亚库西奥宫。亚库西奥不是帝王将相,也不是什么名门贵族的名号,而是本地第一位居民的姓氏。以寻常百姓的姓氏命名市政厅,蛮酷的一件事吧?</h3> <h3></h3><h3><br></h3><h3> 市政厅正门边上,有罗马教皇格力高里十三世的铜像。国人心目里,梵蒂冈是遥远的国度。罗马天主教教宗至今历267任,我们有可能知道的,格力高里十三世算其中之一吧。他是第227任教宗,曾任命澳门大主教,跟我们有些历史交集。当然更重要的是他在1582年创立并颁行了公历,从此世界进入新纪元,尽管我们直到1912年,辛亥革命后才正式采用公历,取代中国传统的帝王纪年与阴阳历。 </h3> <h3></h3><h3><br></h3><h3> 博洛尼亚是近乎完美的古罗马市镇。一座欧洲老城内涵深厚,是怎样的历史场景呢?是已经化为灰烬的繁华,也是恍如昨日的严酷。波德斯塔宫拱顶下有堵“耳语墙”,中世纪时,亵渎神明者被戴上颈手枷,悬挂在拱门下示众。不允许发声的时代,人们学会耳语,虔诚的信仰者在耳语墙边低声忏悔。站在墙边,仿佛仍能听到那种遥远的喃喃自语。历史覆盖历史,王朝叠着王朝,老城如潮水中的孤岛,过客归人在其中看到了旧日风貌,故事如滔滔河水从千年前说到如今。日行月走人世更迭,看到的世界不过如此吧。</h3><h3><br></h3><h3><br></h3><h3> 本文为原创,刊物或公众号采用或转载,请加微信patrickonplanet联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