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Ouyang BaiMing</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2018年10月23日至10月31日摄于缅甸</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曼德勒乌本桥、蒲甘万佛之塔、东芝莱茵湖水上人家</h3></font></h3> <h3><br></h3><h3> 缅甸,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旧称洪沙瓦底。缅甸历史可以上溯到5000年前。缅甸在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已有人类活动。当时缅甸的伊洛瓦底江边的村庄已有人类居住。</h3> <h3> 缅甸,这片被称为“佛教之国”的神圣土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佛教在缅甸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佛教徒崇尚建造浮屠,缅甸全国到处佛塔林立。因此,缅甸又被誉为“佛塔之国”。阳光下熠熠生辉的佛塔时时刻刻保佑着这个美丽的国度和人民。 </h3> <h3><br></h3><h3> 随阳光公社摄影团,2018年10月24日下午我们结束了仰光的观光,乘机抵达曼德勒,观光乌本桥。</h3> <h3><br></h3><h3> 曼德勒不仅仅是缅甸从前首都所在地,也是缅甸的最后一个王朝的所在地。由于建都时间悠久,该城市成为缅甸文化、佛教、传统艺术和手工艺制作的中心。曼德勒古迹众多,多处古迹名列世界文化遗产之列,精美建筑,特别是古老的佛教学院遍布老城区,目不暇接。</h3> <h3><br></h3><h3> 乌本桥建于1856年,桥全长1600米,宽约2米,是世界上最长的木桥之一。桥柱与桥柱之间相距3米远,桥柱有1000多根。整座桥相接处没有使用一颗铁钉,全靠斗榫。这座桥已经历经150年的风风雨雨,但是依然结实。在当地,这座桥有个好听的别名"情人桥"。桥是有长度,但是爱情是没有长度。</h3> <h3><br></h3><h3> 乌本桥被缅甸本地人称为"爱情桥"。桥头至桥尾共建了六座亭子,以供行人遮阳躲雨。然而在缅甸人看来,六座亭子体现了佛教的"六和精神"。</h3> <h3>桥没有栏杆,没有一颗铁钉,从木头开裂上可以看出已经有一定的年份了。每个桥桩上有编号,经过上百年的风吹雨打,木头已经开裂,走过的时候也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缅甸人民也很喜欢到此一游!</h3> <h3>临近日落的乌本桥几乎挤满了人,当地人、游人、僧侣交织在一起,桥面上熙熙攘攘,来来往往的人群不曾停歇。</h3> <h3>游荡在伊洛瓦底江上,看着乌本桥映衬在落日的一片金红色中。</h3> <h3>在夕阳下一切都被染成金色,配以枯树,河滩和平静的江水,那是一种从内而外的宁静的感觉。</h3> <h3>在曼德勒时值缅甸点灯节,民众在寺庙点蜡烛庆祝。</h3> <h3> 辛比梅宝塔通体白色,好似一个奶油大蛋糕,这也是为了纪念一位王后所造,据说这里是缅甸占星术占卜出的世界中心。</h3> <h3> 敏贡有一座雄伟壮观的佛塔——敏贡佛塔,是缅甸国王孟云为他的王后建造的一座未完成的皇宫,是世界上最大的砖制建筑之一。因工程浩大,在孟云王去世时历经11年,整个建筑却只完成了1/3。1838年,巨塔在一次地震中倒塌,现在留给人们的是一座巨大的塔基。</h3> <h3>固都陶佛塔位于曼德勒山脚,是一座拥有150多年历史的舍利金塔。它的造型灵感源自蒲甘的瑞西光塔。主塔周围环绕的白色小塔,每座供奉有一块大理石碑,构成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书——由729片大理石板双面刻录的《大藏经》,也称《三藏经》。</h3> <h3>固都陶佛塔Pagada,一排连一排的石碑龛林,层层叠叠。每卷经书都用缅文刻在白色大理石板上,刻满经书的石碑被立在一座座精美的大理石佛龛内。这样的保护,可使经书完好千年万年直至永久。由于经书量大,形成了如此壮观的佛龛林。</h3> <h3>马哈伽纳扬僧院位于乌本桥头,学生人数接近2000人,是全缅甸最大的僧院。信奉小乘佛教的僧侣一天只吃2餐,一餐在清晨4点钟,一餐在上午10点钟,过午不食,只能喝水。因此每天上午10点,游客们就开始在这里云集,等待观看千名僧人排队进食的独特景象。</h3> <h3>用餐的时间到了,僧人们列队而来。</h3> <h3>僧侣们每天面对游客的围观,都已见怪不怪。抱着食钵,闭目沉思,或是低头口中念念有词。仿佛与身边这些游客身处于两个世界中。小僧们倒是望着游客,丝毫没有胆怯,流露出孩童应有的好奇心。。 </h3> <h3> 僧人一天只吃两餐。过午不食,是佛陀为出家人制定的戒律,他们严格遵守着。</h3> <h3>等待僧人歺后剩余食物的乞讨人</h3> <h3><br></h3><h3> 2018年10月26上午从曼德勒乘车前往最具特色的佛塔之城一一蒲甘</h3><h3> 蒲甘佛塔之城,一处壮观的宗教考古遗址,成千上万的舍利塔、寺庙和修道院遍布于伊洛瓦底江畔绵延42平方公里的大地上。 毫不夸张地说有成千上万的舍利塔、寺庙和修道院。随处可见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遗迹,有的直耸云霄、蔚为壮观,有的立于一隅、古雅离奇。</h3> <h3> 有人曾打过这样的比方:把大大小小的佛塔排列起来,真可以从缅甸的南疆排到北国边陲,绵延1500多公里。佛塔最集中的地方要数缅甸中部的蒲甘小城,这里曾是缅甸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之都,素有“万塔之城”的美称。 </h3><h3> 缅甸蒲甘,位于国境中部,坐落在伊洛瓦底河中游左岸,又以佛塔著称,所以被称为万塔之城。是缅甸历史古城、佛教文化遗址、著名旅游胜地。</h3><h3><br></h3> <h3>缅甸浦甘万塔如林,日出日落,是每一天梦幻的开始,</h3> <h3>如同鸡蛋黄一般曝露的晨曦,铺天盖地的溢满温暖的色调,氤氲在万千佛塔的烟云中</h3> <h3>彩色的热气球在蒲甘平原的上空适时升起,和佛塔遥相辉映,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h3> <h3>缅甸是个佛教国家,也是个宗教包容的国度,整片国土除了无处不见佛塔寺庙还有不少的教堂,这是佛教之外的另一番味道……</h3> <h3><br></h3><h3>2018年10月28日从蒲甘乘机前往东芝茵莱湖</h3><h3><br></h3> <h3> 茵莱湖位于缅甸北部掸邦高原的良瑞盆地上,为缅甸第二大湖, 湖面海拔970多米,南北长14.5公里,东西宽6.44公里,三面环山。</h3> <h3> 茵莱湖是缅甸第二大湖,一个被世人描述为美得让人无法忍受的地方。茵莱湖三面环山,处于盘地中间,湖水的颜色随天气变化,湖面非常宽阔,点缀着少数民族浮动村落。</h3> <h3>茵黛村佛塔群</h3> <h3>在茵莱湖穿梭游荡,只能是一叶小舟。</h3> <h3> 茵莱湖有三大奇观:一是有缅甸最大的水上集市——“伊瓦玛”;二是有罕见独特的浮岛村落和浮岛种植法,这些浮岛可以随湖水的涨落而升降,也可以像船一样划来划去。;三是有用脚划船的茵莱人。</h3> <h3> 泛舟茵莱湖上,能看到用漂浮的水草、浮萍、藤蔓植物等聚集起来,覆盖上湖泥,造成的浮岛。房屋、市场、农田,甚至寺庙都“漂浮”在水上,活脱脱的一个“水上小世界”。</h3> <h3> 茵莱湖上有200多个村庄,村与村之间有大小水道相通。生长在茵莱湖上的人出门就是水,所以他们不论男女老幼,从小就练习划船。一叶扁舟,是他们最灵巧的交通运输工具,无论是上学、探亲、采购,他们都习惯划着船往来于湖上,就连和尚出门化缘,也是驾着船行路的。</h3> <h3> 水路轻晃,随处可见纤长的渔舟,渔民以他独特的方式撒网划船,一脚站在船尾,一脚悬空持桨划船,双手同时撒着渔网、打鱼,收网。在清晨或斜阳里,脚上勾着的桨就像操在手里一样自然灵活,轻盈得踩着水,这样不可思议的优美而原始的捕鱼方式,恐怕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致了。</h3><h3>“</h3> <h3> 渔船形状纤长,渔民在船尾用一只脚站立,一只脚操控船桨,桨别在右腿膝弯后面,右手稳着桨把,左手拖着鱼网。形态奇特驾驭技术娴熟,为茵莱湖一大奇观。</h3> <h3> 每条船的船头都放一个状如大斗笠,两头中空倒三角鱼筐形成罩鱼笼,筐没有底,筐身是松松的鱼网。这就是茵莱人捕鱼工具。茵莱人根据鱼换气时冒出的水泡判断鱼的大小,看到大鱼时,便将鱼笼插下去,把鱼圈在鱼笼中达到捕鱼的目的。</h3> <h3>竹屋、鱼船、渔网、寺庙、佛塔以及岛民,形成茵莱湖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