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学习数学,在很多同学或老师看来,是比较枯燥乏味的,我也一直在寻找能够让数学学习有一点乐趣,让孩子们能够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h3><h3>在孩子们对于加法口算速度训练差不多的时候,我带着他们来到学校篮球场,场边有一大堆的碎石子,正好可以排上用场,利用石子来学习数学。</h3><h3>因为是20以内的减法运算,所以刚开始让孩子们每人捡19颗石子,我在边上看着,从捡石子的过程能够看出来哪些孩子是专心的,在思考的。</h3><h3>王智远这孩子从开始的时候一颗颗数了放在手里,但是到了19颗的时候还在往手里塞,所以我知道在我说话的时候他没有认真听,在捡石子的时候也没有过多的思考。最终捡回来的石头有27颗,我问他,你的石子数量确定够吗?他说够了,我说要不要再检查一遍呢?于是他一颗颗的数,当数到19颗的时候告诉我,怎么我的石子多了?我说这要问你自己哦,于是他再把多余的石子放回去,虽然这并不代表孩子不聪明,到从另一个方面告诉我,哪几个孩子是会玩的,经常玩的。</h3><h3><br></h3> <h3>孩子们都将自己的石子捡回来后,我让他们围成一个圆圈,把自己的石头放在面前,计算这时开始了。</h3><h3>18-9=?很快有孩子算出来等于9,于是我问其他的孩子,有的跟着说9,有的说8,我再看着让他们计算一遍,代雨柔、蒲奕锦、朱启臻、何岳晋志、周靖桐几个孩子第一次算错了,双手一起减,导致注意力没跟上,数错了,所以后来的结果也就错了。</h3> <h3>这时候旁边会算的同学就当起了小老师,将自己的算法示范给不会的同学看,这样一对一的教学,孩子们学的很快,也很开心,就像玩一样,我也抽身出来拍照观察。</h3> <h3>难度在一点点的增加,等20以内的会算以后,增加到30以内的减法,有时候还是两位数的减法。这时候问题又来了,孩子们基本都会算,但是速度比较慢,原因是比较大一点的数在减的过程中还是用一颗颗数的方法,我问他们,有没有比较快一点的方法呢?孩子们托着下巴思考了一会儿,没想出来,我示范了一遍自己的计算方法。比如说25-18,我手上一共有29颗石头,先减出4颗变成25,然后从18开始数到25,边数边减,减出来的石头数就是答案,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数学可以这么算。</h3><h3>在整个的教学中,孩子们不会觉得枯燥,反而很开心,就像玩一样,下课了也舍不得离开,虽然弄得全身是灰,但很满足,也很尽兴!</h3><h3><br></h3><h3></h3> <h3>反思:整个过程下来,发现加法口算速度训练比较好的孩子计算速度要快的多,平时不怎么玩,遇到问题喜欢找老师和家长解决的孩子要欠缺一点。所以对于孩子来说,独立性的培养很重要,要放手让孩子去体验,遇到问题找自己想办法解决,才能在这个过程中思考、学习,只有吃过亏,孩子才能在以后不吃亏;只有受过伤,才能知道什么事不能做;只有经历过冲撞,才能学会怎么与人相处。跌倒了自己爬起来,重新迈开脚步向前走,人生的道路上最终依靠的只有自己,父母、老师也只能帮一时,最终都会成为看客,只能在看到危险时提醒你,不能够代替你做任何事,解决任何问题!</h3><h3>温室里的花朵为什么经不起风吹雨打?因为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人给你安排好了一切,在一个恒温的环境中长大,没水了有人给你浇;没营养了有人给你施肥;下雨了有人给你挡雨;太阳太大了有人给你遮阴。没有让你去适应环境和天气的变化,所以从出生到离去,一辈子都只能在温室里!</h3><h3>然而我们不是花朵,总有一天要脱离父母老师的庇护,要走出去面对生活,适应社会,这些即将面临的种种考验,孩子们是否做好了准备?是否有足够的经验去处理?</h3><h3>我想把一切好的都给你们,为你们安排好一切,让你们一帆风顺的长大,但我知道,我不能……</h3><h3>只能对你们严厉,我能给的,只有让你们独自去面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