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那座无法跨越的山峰 ——儿子 卫东

养眼看世界

<h3>  2018年10月23日,凌晨3点58分。这是个难忘的时刻,妈妈走了,她去了一个很远的地方——天堂。那里有爸爸、外公、外婆和许许多多的亲人,他们在那里团聚了。</h3> <h3>  如今七期将过,然而您的离去仿佛就在昨天。昨天您还在窗前看书读报,昨天您还在跟我们讲着过去的事情,昨天您还在教着曾孙女吟唱《读书郎》。今天这一切却成了隔世的情缘,此时,心中的思念与悲伤就像走不到尽头的回廊,让我总也找不到它的出口!于是我只得折返回来,捡拾那“时光隧道”中的记忆。</h3> <h3>  湖北省鄂州市葛店镇墩子塘村——妈妈的故乡。一个有些清贫,却满是书香气,温馨而开明的家庭——妈妈的家。外公是晚清的秀才,同盟会员,武昌首义元勋,担任过震旦报主笔,参加过讨袁护法运动,江汉公学创始人,在家乡是个德高望重的学者。受家庭熏陶,妈妈既养成了传统女性知书达理,善良贤淑的美德;又感染了新女性崇尚科学,追求女性自由独立的时代个性。妈妈上有三个哥哥下有两个妹妹,作为家中的长女,懂事的妈妈早早就承担起了家庭生活的责任,担水劈柴,洗菜做饭,缝补浆洗,照顾妹妹。样样都 拿得起放得下,家中的事儿不用大人安排,只要见到了她都会主动去做,外婆常常夸她:懂事的孩子早当家!妈妈性格恭谦,在处理家庭关系中都是能让则让,能忍则忍,从不与人攀比计较。好吃的先孝敬长辈,好用的先谦让兄嫂,好穿的先让着妹妹,长辈们都疼爱地叫她“苕”(湖北话,傻子的意思)。其实,这一切并不是她懦弱,而是她品质的使然。</h3> <h3>  妈妈从小就接受家学启蒙。其实,在她的兄妹中妈妈并不算是聪慧的,却是最刻苦的。记得她常跟我们说:我小时候很笨,不如舅舅和二姨他们聪明,那时家务又多,每天做完家务再学习,忙到很晚才能休息。由于生活和学习的压力,加上营养不良,妈妈在少年时期就患上了严重的肺结核。求学期间曾几度因病休学,即便如此她依然支撑着病弱的身躯考取了湖北第一女师。上帝总是眷顾勤奋的人,经过超乎常人的努力、经过与病魔顽强的斗争,妈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同时,也如愿以尝地拿起了教鞭走上了“园丁”岗位。</h3> <h3>  解放战争后期,解放军势如破竹大军南下,妈妈随即弃教从军。先是被组织安排到中南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分配到解放军49军146师后勤部任文化教员。教学本来就是妈妈的专业,在部队执起教鞭犹如将军驰骋疆场,妈妈可以尽显风流了!当时部队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差别较大,常常影响教学进度。她细心观察,认真探索,归纳总结了一套“因人施教,启发诱导,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效果理想,成果显著,得到了同志们的认可和上级表彰,并荣立三等功。此方法还在军区后勤系统进行了推广,随后妈妈被调到军区后勤做文化教育指导工作。</h3> <h3>  1955年,随着部队大批女同志的转业,妈妈也转业到了广西交通厅工作,此期间先后任资料室科员,交通厅幼儿园园长,广西交通学校食堂管理员。特别是任食堂管理员期间,正逢“三年困难时期”,粮食供应十分困难,为了搞好学校伙食,她征得校领导的同意,带领同学打猪草养猪,培育小球藻等代食品。就这样通过生产自救保障了伙食供应,全校师生无一人出现浮肿等营养缺乏症,有效的保证了教学质量。多次受到领导和上级表彰并评为先进工作者!妈妈您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就像迎春的梅花默默地绽放且不与人争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您的境界我无法攀越!</h3> <h3>  1961年爸爸离休,举家回到了山东烟台,妈妈亦被安排到烟台市传染病医院做会计工作。烟台,一个北方沿海港口城市,这里民风淳朴,邻里和谐,四季分明,物产丰富。是一个人们不用刻意奔忙,就可以获取维系生活资料的地方,由此而形成了悠闲宁静城市特色,即使三年困难时期也没有改变他们慢节奏的生活方式。刚到烟台的几年,妈妈早出晚归忙于工作,爸爸离休在家打理家务,生活平静祥和,可是这一切随着1966年文革的到来被彻底改变了。由于出身问题,运动一开始妈妈就被扣上了“官僚地主大小姐”的“桂冠”,成了斗批改的对象。先是大会批斗小会检查,随后就是铺天盖地的大标语、大字报。记得用石灰水写的大标语“把官僚地主家的大小姐囗囗囗揪出来示众”等等,从火车站写到了家门口。每每看到这些妈妈总是不卑不亢,坦然面对。有一次几个医院的同事把标语写到了家 门口,正好妈妈回家碰上了,只见她不温不怒,面带微笑说:都到家门口了,来进屋喝杯茶吧。几个人什么也没说,头也不回地走了,我想妈妈的话他们应该听到了。还有一次,有位阿姨踩着摇摇欲坠的梯子贴妈妈的大字报,妈妈看到后赶紧上前扶住梯子说:放心贴吧,我给你扶着。阿姨贴完后悄悄地说了声:张会计,不好意思了。妈妈什么也没说,其实妈妈听到了。而对那些诽谤性的批判和无中生有的定罪,妈妈既不认可也不接受。后来我和妈妈谈起此事,妈妈说:那时候叫我写交代材料,我就把它写成检查,因为谁都可能犯错误,写检查是正常的。但是,叫我认罪,交代罪行不可能,我没罪。妈妈也为此得罪了个别靠造反起家的领导,报复自然是免不了的。然而,虽然思想已有准备事情还是来的突然。70年初爸爸正在生病住院,妈妈接到通知让她到“五七干校”接受劳动教育,妹妹当时还不到三岁,真是措手不及毫无准备。妈妈提出孩子小家中又有病人,能不能推迟安排一下。哪知道这正是他们所希望的,“对抗毛主席五七指示”又一顶帽子扣了过来,还勒令妈妈限期报到。五七干校在离家十几公里的农村,交通及不方便,妈妈要几个周才能回来一次。年幼的妹妹天天都盼着妈妈回家,常常半夜起来哭着找妈妈。妈妈也是身在干校心在家,她无时无刻都在牵挂着有病的爸爸,年幼的妹妹和顽劣无知的我,这一时期思念与牵挂成了我们家生活的“主旋律”。妈妈偶尔回家一次那真是全家最快乐的事了,当然也是妈妈最忙碌的一天,买洗晾晒忙个不停,妹妹像个甩不掉的小尾巴整天都会跟在妈妈身后转,晚饭妈妈会做几个好菜,全家人共进晚餐真是开心极了!周一天不亮妈妈就会赶回干校,妹妹免不了又会大哭一场,全家人又回到了思念与牵挂之中。 </h3> <h3>  “五七干校”合影</h3> <h3>  文革结束时妈妈也离休了,人们也从狂热回归了理性。爸爸妈妈历来好客,我们家自然也就成了单位一些同事的相聚场所。回首往事,有些同事借此向妈妈表示歉意,每到此时妈妈总是笑着说:搞运动嘛,谁都有可能受到冲击,事情都过去了以后不要再提了。妈妈您的胸怀太宽阔了,宽阔的让人摸不着它的边际!然而,我更敬佩的是您坚持真理,不阿权势的气节。您就像剑麻,即使压在石头底,依然是筋骨磨碎志不屈。妈妈您的境界我无法攀越!</h3> <h3>  爸爸性情刚烈耿直,妈妈温柔贤淑。他们一个是外刚内柔,一个是内柔外刚。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和善真诚,乐于助人。</h3> <h3>  三年困难时期物资紧张,上街购物经常遇到排队,售货员知道爸爸是离休军干,常常会让他先买,爸爸妈妈从来都是摆摆手婉言谢绝,继续排队。当时,常有外地人来烟台要饭,只要是要我们家爸妈就不会让他们空着手离去,如果遇到孩子妈妈还会送几件衣服给他们。困难时期妈妈单位有时会购买一些便宜的农副产品或生活物资,然后原价卖给自己的员工,我也常常去医院帮着拿东西,每到此时总看到妈妈站在一旁让别人先挑先捡,我们总是最后。二老用行动让我知道了什么是谦让和关怀!我难忘六七十年代粮食定量,吃穿用都是配给要票,不要票的就高价。普通市民收入低,生活十分艰苦,饥饿就像无法治愈的“流行病”困扰着人们。爸爸妈妈在当时来说,薪金算是比较高的,因此常有邻居、同事、朋友向他们借钱或寻求帮助,二老很少推诿基本都是解囊相助。甚至对那些写过大字报和标语的人,妈妈也是不计前嫌,急之所急,帮之所需。由于处事公道,宽宏大量,待人和气,许多同事、邻居遇到困难或麻烦总爱到家里来找爸爸妈妈倾述排解,二老总是认真倾听,细心开导。那时候物资匮乏,小孩子们吃个零食都是奢求,所以每到节假日妈妈就会做几样家乡的小吃,烧麦、米花糖、小麻花什么的,给我和邻居的小伙伴们解解馋。夏天是我们几个皮孩子开心季节,粘知了!因为每次粘回来知了妈妈就会掐去翅膀,用油一煎,再撒上点盐让我们分享,在那个艰苦的年代这可真是难得的美食!妈妈您就是这样,悄无声息,却又无处不在地奉献着您的爱。像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样的境界我哪能攀越呀!</h3> <h3>  对于亲人和家庭妈妈更是倾尽了她的爱与心血。写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爸爸,爸妈虽然性格不同性情却及其相似,他们重孝道、爱亲人、明大义。先说孝吧,爷爷、奶奶、外婆去世的早,我没见过,可二老对外公孝顺却让我历历在目终生难忘。</h3> <h3>  外公1957年就和我们生活在一起,直到1966年去世,我们一起生活了九年多的时间。我记忆中的外公话语少,语速慢,学问高,手不释卷,一天里大部分时间都在看书,是个和蔼可亲的老人家。爸爸离休后一直陪伴外公左右,不是端茶递水就是揉腿捶背,要么就陪着聊天看书,遇到看不懂的文章或不会写的字就向外公请教,甚至有些家庭事务也要征求外公的意见。</h3> <h3>  现在回想起来,目的很简单,就是要让外公有种存在感。爸妈好像早有分工一个负责生活,一个负责起居,对外公的照顾真是细致周到。记得外公卧床期间妈妈总是变着法地给外公改善伙食,爸爸不是问寒问暖就是喂水喂饭,接屎接 尿。那时妈妈的结核病犯了,晚上照顾外公的事情全由爸爸承担了下来。外公享年八十四岁,这在那个年代已经是高寿了。</h3> <h3>  言传不如身教,是爸妈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百善孝为先”。说到爱亲人,明大义,对我感触最深的是爸妈的互相理解,互相信任和互相包容。首先,妈妈的家庭成份高,出身不好,这在当时是个十分沉重的精神魔咒。妈妈的家人都为此抬不起头来,出身必然影响到经济。有的收入少子女多,生活捉襟见肘。有的受政治迫害,举家下放农村,吃穿用住都成问题。爸爸这边更是特殊。我有同父异母的一个姐姐两个哥哥,姐姐在济南两个大人三个孩子靠姐夫一个人的工资生活,两个哥哥在老家农村家口也很多,生活都很艰辛。爸妈容不得家人受苦,俩人一合计——帮!妈妈的家人,哥哥姐姐甚至支边的表哥表姐他们都慷慨相助。记得那时爸爸妈妈一发薪金,我的任务就是去邮局往各地寄钱。虽然二老都是高薪,可我们却过着普通人家的生活。妈妈常说:没有了亲情钱一文不值!说到亲情我感谢妈妈,感谢她博大地胸怀。和哥哥姐姐相处本身就不是件很容易的事,这种状况在开国初期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许多家庭避之不及更不愿提起。而妈妈恰恰相反,她打开家门,张开双臂,不仅接纳了我的哥哥姐姐还在精神上、经济上、生活上给予了他们极大的帮助。大到修房盖屋,婚庆嫁娶,小到柴米油盐,添衣加被,事事都在妈妈的精打细算中。文革初期姐夫就被迫害致死了,对姐姐来说真是天塌地陷,痛不欲生!妈妈毫不犹豫立即把姐姐接到烟台,生活上照顾,精神上安抚,陪她度过了一生中最悲伤的时期。妈妈,我相信您能理解大姐,她没有文化不善表达,可她却用了一生行动来表达对您的敬意!对那几个年幼的孙儿外孙妈妈更是疼爱有加,一到寒暑假就把他们接到烟台来一起生活,那时候家里就像童子军的夏令营,大家聚在一起说笑打闹好不热闹,妈妈总是放纵着我们的顽皮,任由着我们的快乐。如果那个孩子生了病那可是妈妈最焦心的事,不是调剂生活就是陪床护理,想吃什么都是尽可能满足。孩子们特别喜欢烟台这个家,一有机会就跑来了。调皮的外孙还改了歌词唱道:太阳最红,我老娘最亲……。我想他不是唱着玩的,是他真实情感的表达。直到这帮孩子长大了,依旧是她老人家心头的牵挂和惦念。哪个孩子该升学了,哪个孩子该工作了,哪个孩子该结婚了,谁家又该添小宝宝了……没完没了地牵挂,没完没了地惦念!妈妈用行动感化了家人赢得了敬重,姐姐和嫂子们一有空就来烟台帮助打理家务,做这做那。我清楚的记得妈妈在“五七干校”劳动期间,姐姐嫂子们轮流来烟台帮着照顾爸爸、妹妹和我,大家同甘共苦度过了那个艰难岁月。是妈妈用行动教育了我们,让我们懂得了尊重,让我们懂得了感恩,让我们懂得了宽容,让我们懂得了爱的奉献,让我们感受人间真情!如今尊重、感恩、宽容、关爱已经成为了我们的家风,影响着未来一代又一代人。妈妈,有人说您是菩萨,也有人说您是圣母,我说您不是,因为她们都是超自然的偶像。您是当今伟大的德蕾莎修女,生的平凡,爱得伟大,这种爱源自于您灵魂深处的自觉与修养!我只能仰望,仰望您崇高的人格魅力,那是我无法逾越的山峰!</h3> <h3>  晚年的妈妈是被幸福围绕着的。儿女孝顺,子孙绕膝。</h3> <h3>女儿为了照顾您提前办了退休手续</h3> <h3>外孙女为了陪伴您放弃了上海的工作回到烟台。</h3> <h3>  您是参天的大树,我们都是依偎在您身旁的小草,您成了全家人心中的牵挂。您的小妹妹和妹夫放心不下心中的老姐姐,每年都要来烟台陪您住上几个月。</h3> <h3>济南的大女儿牵挂您,接您去济南亲热一段时间。</h3> <h3>  烟台的大孙女每个月都会来看您,“奶奶这是我顺路买的鱼,新鲜着呢”,“奶奶这是您爱吃的羊肉,您可要抓紧吃呀”……。女婿回来了,拿起理发工具“妈您的头发长了,剪剪吧”。济南的外孙、外孙女来了,不为别的,就为了让您开心,“姥姥来,陪您打几圈麻将,输了不许耍赖哈”可是输的从来都不是您,您是麻坛高手嘛!孙子们想您了,再忙也要来看您。曾孙子、曾孙女、曾外孙、曾外孙女们第一个月的工资送到了您面前,因为您是他们最疼爱的人和最难以割舍的牵挂!</h3> <h3>米兰妮给老太太96岁的生日礼物</h3> <h3>2017年,妈妈95大寿。</h3> <h3>  其实,您何尝没有牵挂,您牵挂上海的舅妈,南昌的二姨,南京的小姨和姨爹,还有武汉的亲人们。他们的一个问候能让您高兴好几天,他们的一个电话能让您聊上半个甚至一个小时。我想您这不仅仅是牵挂,更是对亲人们的思念!</h3> <h3>  阅读,是妈妈一生的钟爱,手不释卷是妈妈多年养成的习惯,</h3> <h3>每天的报纸是妈妈必须阅览的读物。</h3> <h3>  阅读是使妈妈条理清晰,思维敏捷;阅读使她养成了文质彬彬的气质和温良恭俭让的性格。</h3> <h3>  临终前的妈妈已被病痛折磨的骨瘦嶙峋了,然而病床上的她依旧是那么平静安详。我知道病魔正在消耗着她最后的时光!然而她从来没有责备,没有呻吟。医生查完房后妈妈忘不了说一声“你们辛苦了!”,护士打完针后妈妈也忘不了道声“谢谢啦”,医生护士无不为之感动!妈妈呀,即使“谢幕”您依然是那么脱俗,那么的高雅!</h3> <h3>  妈妈与ICU护士合影</h3> <h3>  妈妈,虽然您已经离去,但您的音容笑貌和您的慈爱将永远留在子孙后代的心里。他们忘不了人生穿的第一件毛衣,是您给织的;他们忘不了最爱吃的米饭,是您一口口省下来的;他们忘不了风雪归来时被您拥入怀中的温暖。他们忘不了……。妈妈,不论您的平凡,还是您的伟大,您永远是我心中那座无法跨越的山峰!</h3> <h3>  “对天长喊一声娘,苍天不应断肠人!”我在期待,我在期待着来生的重逢,您还是母亲,我还是您的孩子!</h3><h3><br></h3><h3><br></h3><h3> 2018年11月8日凌晨,卫东拜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