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的雨

条山街幼儿园

<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莲花池外少行人,<br></b></h1><h1><b> 野店苔痕一寸深。<br></b></h1><h1><b> 浊酒一杯天过午,<br></b></h1><h1><b> 木香花湿雨沉沉。<br></b></h1><h1><b> 我想念昆明的雨。</b></h1><h1></h1><h1></h1><h1></h1><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昆明的雨》)</b></h1><h3><b><br></b></h3><div><b><br></b></div><h3><br></h3><div><h3></h3></div><h3></h3><h5></h5><h3></h3><h3></h3><h3></h3> <h1><font color="#ed2308">1.作者简介</font>:</h1><h3></h3><h3> 汪曾祺(1920年03月05日——1997年05月16日)[13],江苏高邮人,现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h3> <h1><b><font color="#ed2308">2.写作背景</font></b></h1><h1><b></b><b> </b>《<span style="font-size: 17px;">昆明的雨》写于1984年5月19日,首次发表于1984年第十期的《滇池》上。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七年。在这一时期,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还结识了很多的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道路,还结识了后来和他相知相爱的施松卿。昆明是他的第二故乡。在他晚年的诗文书画中,随处可见他对故土、故人、故事的怀念之情。</span></h1> <h1><font color="#ed2308">3.和“雨”有关的典故</font></h1><h3></h3><h3>未雨绸缪 【发音】 wèi yǔ chóu móu 【释义】 绸缪:紧密缠缚,引申为修缮。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原指鸱鴞在未雨前,已修补窝巢。后喻事先预备,防患未然,常用此语。 【出处】 《诗经·豳风·鸱号》:“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女下民,或敢侮予?” 【典故1】 “诗经”中有一篇标题为“鸱鸮”的诗,描写一只失去了自己小孩的母鸟,仍然在辛勤的筑巢,其中有几句诗:“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意思是说:趁着天还没有下雨的时候,赶快用桑根的皮把鸟巢的空隙缠紧,只有把巢坚固了,才不怕人的侵害。 后来,大家把这几句诗引伸为“未雨绸缪”,意思是说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事先准备,以免临时手忙脚乱。 </h3><h3>【典故2】 武王灭纣后,封管叔、蔡叔及霍叔於商都近郊,以监视殷遗民,号三监。武王薨,成王年幼继位,由叔父周公辅政,致三监不满。管叔等散布流言,谓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为避嫌疑,远离京城,迁居洛邑。不久,管叔等人与殷纣王之子武庚勾结行叛。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收殷余民。周公平乱后,遂写一首《鸱鴞》诗与成王。其诗曰: “趁天未下雨,急剥桑皮,拌以泥灰,以缚门窗。汝居下者,敢欺我哉?”周公诗有讽谏之意,望成王及时制定措施,以止叛乱阴谋。成王虽心中不满,然未敢责之。</h3> <h1><font color="#ed2308"><b>4.写作特点</b></font></h1><h3> 这篇文章本意不是写雨,而是从昆明的雨而写当时的生活,虽处艰难困苦之时,也可享受自由快乐的生活。昆明之雨季,明亮,丰满,包含感情,且为时长,以此可观昆明的雨的明丽,频繁而不连续,丰满却颇具柔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