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我的家乡在甘肃靖远。听老人说,这里的人们大多是山西、陕西等地流浪逃荒来到了靖远这方热土的难民,因此,靖远的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与山西、陕西的极为相似,在靖远一带传承延续着,并不断地演绎变化着。</h3><h3></h3> <h3>(一)作别方式</h3><h3> 今日凌晨,是朋友严父出殡的日子。天还没有彻底亮起来,唢呐声低沉悠远,人们向天空抛出大量的纸钱,在明路响炮昏暗的光线中徐徐落下,隐约可以看到上百人排着不太规则地长队慢慢前行。掺杂着女眷们呜呜咽咽地抽泣,不禁让人产生出一种沉痛而忧伤的感觉。</h3><h3> 灵柩沿途经过村庄的家家户户,老人们在自家的门口,摆一小桌,略备珍馐,献一杯清茶,敬一盅香醇,化些许纸币向生前的老伙计道别送行,祈祷故友黄泉道上一路走好!看着护送灵柩的人群缓缓远去,他们仍伫立在晨曦之中,相互搀扶着久久不愿离去。这就是这些暮年老人对已故友人最后一次最为庄重的作别方式。</h3><h3> 如果亡故者,年龄过青(一般为50岁以下)或客死他乡的话,就没有这种待遇了。人们便在自家的门口,生上一堆火,让其绕道而行且莫停留,早日脱化转生。</h3> <h3>(二)丧事和安葬</h3><h3> 人生一世,过往烟云。家乡对逝去者的发葬,大汉民族多为土葬。讲究一个高抬深埋,入土为安。这种安葬方式,是比较奢侈的,也是比较显摆的。老人去逝后,都要设立祭奠灵堂。悬挂大纸,扬幡设坛,诵经法事,超度逝者忘却凡尘,脱化仙界;制作纸人纸马纸车、金山银斗、亭台楼阁,预示逝者在“别有天地非人间”不再贫困,不愁吃穿住行;还要树碑撰文,概括其一生功德和业绩。</h3><h3> 作丧事期间,会有大量的亲朋好友前来悼念。在安葬的前一天,大多家庭都要组织一场隆重的悼念或祭祀仪式,届时邀请一些知名人士参加,并由参加仪式中职位最高或学问最深者揭碑和颂诵碑文。仪式开始前,碑要用一张红被面遮掩立于灵堂正中,主祭者为出席的礼宾披红,按次序站立两旁。孝男在堂前上香化黄、敬酒献茶、三跪九拜行大礼之后,主祭者和礼宾要向灵堂三鞠躬。这就叫“祭碑”和“拜碑”。之后,进行揭碑并在庄重的哀乐声中颂诵碑文;接下来由孝男作祭祖文;最后孝男向前来参加悼念的亲朋致答谢辞;礼成。</h3> <h3>(三)盖棺定论</h3><h3> 说到盖棺定论,其实是当地人对死者的一个客观的评价,我们称其为“铭旌”。在我的家乡老人亡故后,女婿外甥都会向岳父、舅父大人做一具型同仙人楼一般的物件,下面悬殊丈二红绸,其上写着:“大德望某老公(讳)某某之明旌,公生于某年某月某日吉时,殁于某年某月某日吉时,享年几旬又几,一生勤俭、忠厚老实……以疾寿终正寝。”最后,粘贴一方红纸署上女婿外甥的名。</h3><h3> 这样极简单的活动,说来是有好多讲究的。对死者而言,一来要老人有一定的名望,虽不能德高望重,最起码要子孙满堂;二来老人不得客死他乡;三来老人不是驱死的(即非正常死亡,如上吊、跳河、落井而死亡)。对后人而言,虽不是功成名就,也应该成家立业,家有孙子,三辈人以上。</h3><h3> 做好“铭旌”后,东家就要相应做一幅“佩匣”相配对,铭旌游一游,佩匣迎一迎。由女婿外甥出资,请上鼓乐队,在鼓乐的伴奏下,用一长长的竿子高高举着,在全村上下游上一个来回,不亚于旧时的“夸官”。</h3><h3> 这个祭祀礼,都在发丧前一天进行。游过的铭旌楼,次日连同花圈、大纸一起化为灰烬,唯有写有颂辞的红绸带是不用烧掉的,要在下葬的时候,平铺于棺材的上方。这就是“盖棺定论”,也叫“掩棺定论”,让世人永远铭记逝者的所作所为和终生业绩。</h3> <h3>(四)靖远之大红棺材</h3><h3> 人生一世,过往云烟,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有人风趣地说,人的一生其实是“宅奴”。生前,人们为了生存而努力拼搏日夜操持,给自己营造一所舒适的安身之所,叫“阳宅”;逝后,后辈们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奉请风水先生寻一方宝地,为“阴宅”。</h3><h3> 靖远,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古城。这里曾诞生了一位名叫王进宝的将军。此人幼年家境贫寒,力大无穷,胆大无比,食量过人,性格刚烈。其从小善于骑马射击,碗大的顽石能抛出数丈开外,且一石中的,丝毫不差。当时,正值兵荒马乱的年代,他从军并没有多大的抱负,只是为了能吃碗饱饭。</h3><h3> 当初他在甘肃总兵张勇的麾下当差,他骁勇善战,一马当先,深受总兵的赏识。顺治年间,先后讨平河西回民起义、攻打湖南;攻破贵州、捣毁明营、击溃罗大顺,战功显著。随后回镇甘肃,荣升参将,正值蒙古人入侵大草滩,进宝进谏攻打,主帅回绝,遂修筑永固城,任命王进宝为副将,蒙古人闻风丧胆不敢进犯。康熙年间,平息吴三桂,收复定西、榆中等地,平凉、固原得以平定;平定三藩,收复庆阳、汉中等地,四川广元、剑阁、苍溪、蓬安、广安、合川、西充、岳池等地得以平定。先后被授为陕西提督、奋威将军、一等男爵。平定三藩之乱,王进宝入朝觐见。康熙帝大悦,赐王进宝衣袍器物,返回固原,于康熙二十四年病逝,享年59岁,追赠太子太保,谥号忠勇,进封二等子爵。乾隆年间,又追封一等子爵。</h3><h3> 王进宝将军逝后,御封其龙凤相衔,虎头夯神相护大红棺材一口,以示其显赫战功,并允许当地群众百年之后,也可用如此大红棺材厚葬,并一直流传至今。</h3> <h3>故事持续添加中,敬请阅读……</h3> <h3>【作者简介】马鑫,七零后,甘肃靖远人,热爱文学和书法,系白银市作家协会会员,白银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就职于平堡镇人民政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