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仰望的姿态

YY

<h3> 2018年11月29日,在朔风凛冽的冬日,太原市第二外国语学校的语文老师们一行十人,来到了千年古城江苏常熟,参加了为期三天的“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课堂教学分会2018年会暨钱梦龙课堂教学艺术研修班”活动。江南的冬天真可谓“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这里会不时下点微雨,置身其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悠闲。<br> 本次活动是由中国语文报刊课堂教学分会主办、常熟理工人文学院承办的一场规模盛大的高端论坛。与会者来自全国各地近800人,著名语文教育家钱梦龙先生出席了会议,此外出席的还有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程红兵老师、华东师大附属杭州学校校长马骉先生、“正道语文”的首倡者李华平教授、“青春语文”首倡者王君老师以及著名特级教师肖培东老师等多位大咖专家。</h3> <h3>会议伊始,由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张优良主持了此次会议,中国语文报刊学会会长王晨致了简短的开幕词,之后由三位专家作了精彩的报告。</h3> <h3>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杭州学校马骉校长,做了题为《钱梦龙先生“三主”语文教学思想当下价值新思考》的报告。他从“三主”思想产生的背景开始谈起,阐述了它的主要内涵和思想意义,又从新课改的角度对“三主”思想进行了重新思考,并提出“真正符合人性的东西是不会过时的”的理念,呼唤要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h3> <h3>语文名师肖培东老师做了题为《踏踏实实教语文》的报告。报告从钱梦龙先生的课堂“三问“开始,””由“意图”“语言”“学生”这三个关键词串起,肖老师结合自己多年的亲身经历以及在教学一线的所见所感发表了自己对语文教学的真知灼见。他说:“心中有语文,眼中有学生,才能把课堂教得深刻。”</h3> <h3>四川师范大学教授李华平,做了题为《语文教育历史坐标中的“南钱北魏”》的讲座,让我们了解了钱梦龙老师的教学经历,心生敬意。</h3> <h3>讲座上我们见到了平日里仰慕已久的大家,按捺不住激动之情,争相与他们合影留念,希望能通过镜头拉近与他们的距离,他们是那么的平易近人。</h3> <h3>钱梦龙,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现任上海市民办桃李园实验学校校长,兼任语文教育艺术研究会会长;曾兼任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学科审查委员、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教材特约编审。 长期从事语文教学、成绩显著。</h3> <h3>肖培东,著名特级教师,“国培计划”教育讲座专家,《语文学习》“镜头”栏目主持人。</h3> <h3>程红兵,教育学博士,特级教师,特级校长,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h3> <h3>胡明道,特级教师,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h3> <h3>朱震国,特级教师,全国语文教学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教育电视台特邀主持人。</h3> <h3>王君,清华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首倡“青春语文”教学理念,其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在全国都有广泛影响。</h3> <h3>我们还会如粉丝一般,请钱老签名留念。</h3> <h3>我们一共听了八节课,年且九十的钱老,始终是认真听课的姿势,不时还记着笔记,谦逊和善。坐在大师们的身后,感受他们身上的光环与力量,我们与他们这么近又那么远……</h3> <h3>一堂堂精彩纷呈的展示课,让我们每个人都受益颇多。听课之余,激动与兴奋使我们记下了课堂实录,以备回味学习,并把它们分享给我们的战友。</h3> <h3>课堂展示结束,由马骉先生、肖培东老师和李华平教授进行评课。三位专家肯定了几位名师的课堂,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马骉老师指出要根据文本的意图将语文教学引向文本深处,肖培东老师提倡要用多种方式作为文本的切入口;而李华平老师则认为要根据“诗家语”的特点进行现代诗歌教学。著名特级教师程红兵老师针对评课环节作了总结,并提出了三个颇有深意的问题:我们的课堂是教“课”还是教“人”,引导与会者思考教学是要关注课堂的合理性还是关注其完整性?语文教学中,我们到底是教“文”还是教“言”?文本细读与文本碎读之间的“度”如何把握?<br><br></h3> <h3>教育的美好姿态就是因爱心和童真常驻而闪烁的晶莹和澄澈;就是因信念和痴情而坚守的执著和火热;就是因博学和善思而碰撞的丰盈和睿智;就是因仰望而生成的蓬勃和谦卑……</h3> <h3>苏霍姆林斯基说:“思想好比火星:一颗火星会点燃另一颗火星。”让我们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做个幸福的语文人,使这星星火种有燎原之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