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12月5日—7日,冬日的岛城,清冷透亮。山东省小学数学文化教学研讨会暨基于核心素养的“统计与解决问题”专题研讨会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珠江路小学隆重召开。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申培轩、山东省教科院教研室副主任徐云鸿、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数学教研员刘仍轩、青岛西海岸新区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孟兆山、山东省各地市教研员、名师大咖、骨干教师1000余人云集于此,享受数学文化和“统计与解决问题”的盛会。会议为期3天,由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青岛西海岸新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青岛西海岸新区珠江路小学承办,旨在深化数学课程改革,优化数学教学效果,提升学生数学素养,进一步促进小学素质教育。活动分为 “统计与解决问题”教学观摩、互动评课、数学文化解读等阶段。</h3> 名师云集 课例引领大家范 <h3> 来自山东省各地市共12节优秀课例进行了展示,4场专家点评,让参与听课的老师享受了一次数学课堂教学盛宴,也给我们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和交流平台。12节课例,都属“统计与解决问题”专题,老师们精彩的预设与生成,适当的点拨与启发,灵活的交流与互动,都让在场的每一位听课教师连连称叹。4场专家点评,海纳百川、高屋建瓴、生动传神,在一问一答中,让课堂的亮点再次闪光,让小小的遗憾得到弥补。</h3> 同课异构,智慧共享放异彩 <h3>《速度时间路程》一课,来自青岛的刘燕、聊城的孙秀敏、潍坊的孙文正三位教师执教。 《平均数》一课,来自青岛的孙晓燕和威海的张娜娜两位老师执教。《折线统计图》一课,来自莱芜的胥庆兰、枣庄的井常琳、烟台的庄晓静三位教师执教。同一节课,不同的教学思路,不同的教学风格,却有着同样的“以生为本”、遵循自然生成的教学理念。学生们在充分的体验中丰富经验、获得方法、形成态度、享受快乐、得到发展。</h3> <h3> 珠江路小学孙晓燕老师执教青岛版《平均数》一课,孙老师从课前谈话:古印度估计苹果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使得课未始,趣已生。整堂课运用青岛版“我锻炼 我健康的”情境串教学,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篮球比赛贯穿教学始终。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从两种方法到三种方法间的沟通联系,数形结合的充分运用,教师适时的反问追问,看似抽象晦涩的“平均数”在孩子心中逐渐清晰明朗。结束时,又回到估计苹果的故事,让学生运用本节课知识解决了课前不会解决的问题,首尾呼应,相得益彰。古印度的故事、《周易》中平均数思想的体现,亚里士多德用线段表征平均数等一系列典故的穿插运用,让本课多了一些文化韵味。</h3><h3><br></h3> 杏坛传香,引领优课齐绽放 <h3> 淄博市钱加聪老师的《相遇问题》,无棣县王晓芳老师的《单价、数量和总价》,德州市李静玲老师《用连乘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泰安市张争妍老师的《重叠问题》。他们或借助数形结合理清数量关系,借助数量关系理清解题思路;或借助丰富的素材为抽象的韦恩图提供依据,突出韦恩图模型的建立过程。个性鲜明,各具特色,从不同角度诠释数学的美丽与魅力,展示着教师的素养与素质,课课综现大风范,杏坛尽飘智慧香。</h3> 专家点评,高屋建瓴亦入微 <h3> 专家的现场点评和解读,既有海纳百川的气概,又有细微之处见真章的精密。从各版本教材对比分析,到数学模型建立,从课堂亮点再次呈现,到如何突破认知困难,次次设疑,层层剖析。</h3> <h3> 《折线统计图》评课团队:统计是数据分析的科学,统计教学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一个开放的课堂,思维的课堂,厚重的课堂,能让学生喜欢学!会学!坚持学!</h3> <h3> 《相遇问题》、《用连乘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重叠问题》评课团队:运用教材又创造教材,借助板书“变中求不变”,体现数学的简洁美。</h3> 会议总结,扬帆远航文化香 <h3> 会议最后,山东省教科院教研室徐云鸿副主任做大会总结。她首先对本次大会的圆满成功表示祝贺,肯定了12名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有风格,有厚度,回归本真,重视学生认知规律。对各市磨课团队的解读课标能力、理论水平,听课过程中的认真听、仔细想、随手记的教研态度大为赞赏。对本次会议的承办单位:青岛市教科院、青西新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青西新区珠江路小学有能力、有态度、有担当的服务水平和高效的团队运作表示感谢。同时,徐老师提出了在山东省开展数学文化研究的期望,并对怎样实施数学文化教育进行解读。她指出,数学文化不等同于数学历史,要把数学文化的史学形态转化为教学形态。1.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必须对这些素材进行挖掘、转化,形成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并深入人心的教学形态。2.要深入挖掘数学概念、定理、结论的缘起、形成和发展中蕴涵了哪些数学文化。3.要精心解读数学家的数学精神、思想和方法。4.分析数学家真正的思维过程,数学家发现和创造数学的心理规律。希望加强教师数学科学文化素养的培养,切实发挥数学文化的育人功能,实现精神耕耘和智力培育的双赢,全方位激发学生的潜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