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8年12月4日,在瑞金市教育局教研室钟明辉主任的精心组织下,来自各乡镇、市属小学数学老师一行30人,来到美丽的宜春,参加华东六省一市第二十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学习。感恩领导,让我有幸一起同行。精彩瞬间,定格心中!</h3> 静待精彩 现场壮观 <h3> 来自全国各地近3000位老师聚集宜春市体育馆。为了近距离地感受课堂气氛,最佳位置莫过于此。几位年轻老师每天天蒙蒙亮到了体育馆来占位,非常感谢这几位孩童们!</h3> 核心素养 课堂纷呈 <h3> 浙江洪飞老师----《体积和体积单位》</h3><h3> 教师紧紧围绕助学单中学生先学的情况开展教学,有的放矢;抓住变中的不变,理解组合图形的体积是由多个体积单位累积;通过让学生估、摸、量、捏、搓等学习方式,构建基本活动经验,建立体积单位的表象。</h3> <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上海刘晔</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老师---《五舍六入</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h3>《五舍六入》听过吗?这是沪教版四年级的内容,佩服刘老师敢于探索研究的精神。这是一节原于学生理解四舍五入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五舍六入凑整的方法,体会生活中不同凑整方法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课堂不算精彩,但是培养了学生对数据的分析能力。</h3> <h3> 山东曹宁宁---《植树问题》</h3><h3> 通作操作单中一道开放的习题,引领学生随着老师的问题步步深入,得出三种植树问题的模型,一一对应的思想有了初步的感悟,结尾也让我们眼前一亮。值得商榷:1.如何像教材编者所想的那样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2.学生的问题在哪里?学生的思维含量是否可以更深?两端都栽、只栽一端和两端都不载的三种情况能否放手让生归纳?3.第一个环节展示操作单中,生2想改变自己的想法模仿生1,因老师接话太快,失去了让生充分感悟的时空,也就失去了此环节的重大功能,即“研究的道路上,请别轻易否定自己想法”的伟大思想。----金穗王建华分享</h3> <h3> 福建王明滨----《搭一搭》</h3><h3> 王老师的课堂让学生经历了多次观察、多次搭一搭、多次小组交流的活动,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来建立由“面”如何变成“体”这个空间观念。</h3><h3> 教师看似不经意的问题,实则抓住了数学的根本,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有话可说。如:只看正面,可以搭出几种不同的立体图形,说说你的搭法。<span style="line-height: 1.8;">最</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后一次的搭,进一步打开学生思维闸门,激起了思维的火花,让孩子又一次体会获得成功的快乐。“少画了一个正方形,你觉得应该加在哪”,问题设计多么开放巧妙。</span></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合肥市耿晨老师----《集合》</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 教师从一共有11人到“可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第一小队只有9人”,学生“哦?”的一声让我们忍俊不禁,课堂的美妙就在于此。教师引导学生用多种算式解决,培养解题的多种思路。我的疑惑:</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000003814697px;">重叠</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000003814697px;">的两个人怎么办?为什么把两个圈套在一起</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000003814697px;">?此处应该是</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000003814697px;">孩子会质疑且要经过思辩,从而找到最</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000003814697px;">佳</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000003814697px;">办</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000003814697px;"></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000003814697px;">法, 可惜课堂没有此声音。</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000003814697px;"></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30.6000003814697px;"></span></h3> <h3> 厦门顾新民老师--《负数》</h3><h3> 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紧密联系具体生活中的信息,让学生理解研究“负数”的必要性。通过学生课前的调查收集实际正负数,进一步丰富学生理解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借用数轴对“0”的理解,通过数形结合,为后续学习负数的大小比较做了铺垫。这节课利用大量的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老师放手让学生去研究、发现并说体会,教师风趣幽默的话语...强有力的吸引住了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教学自然高效。一致认为最好的一堂课。</h3> 专家点评 柳暗花明 <h3>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伏在桌前做课件,看看名字,<span style="line-height: 1.8;">曹培英。他在为评课做精心的准备,为这种可贵的精神点赞!</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曹培英,上海市数学特级教师,静安区教育学院副院长,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上海市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曾参加了1986年、1992年全国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修改、制订,以及全国通用教材的编写等工作。</span></h3><h3> </h3> <h3>.</h3> <h3> 权威引领</h3><h3>从教学探索看:</h3><h3>一、落实四基的探索</h3><h3>1、落实基于标准的三维目标</h3><h3>2、落实数学思想的自然渗透</h3><h3>3、落实数学活动经验的生成</h3><h3>二、走向“四能”的探索</h3><h3>1、留出发现、提出问题的空间</h3><h3>2、凸显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h3><h3> ***</h3><h3>若干反思和建议</h3><h3>1、课堂前松后紧 。</h3><h3>原因:预设过满,忽视课本的使用。</h3><h3>对策:突出重点,提高应变能力;用好课本,关注书中学。</h3><h3>2、当堂巩固,普遍缺失</h3><h3>原因:老师语言占65.1%,学生语言29.2%学生动手5.71%</h3><h3>对策: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静静思考与训练,每节课要做中促思,思中见行。</h3><h3>***</h3><h3><br></h3> <p class="ql-block"> 你心中的好课与专家心中好课距离有多远,请耐心等待。出来了,哇塞,全是一等奖,所有展示课都是好看,温暖。我在思考:每一节课的展示都凝聚了一个团队研究的结晶 ,尽管在研究的过程中充满荆棘,但ta们对数学学科素养的落实已经在路上。我们又该如何落实呢?</p> <h3> 感谢好学上进的同伴,为期三天的学习与交流,共享共勉。尤其与瑞金的名师建华校长在一起,大家笑声、讨论声不断,快乐与进步并存!</h3> <h3> 教师一定要热爱自己所执教的学科,对自己能够执教好这门学科充满自信,这样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研工作中去。没有这份兴趣和热爱,得过且过,那就失去了继续前进最起码的动力---曹培英</h3><h3> 一群执着教育、热爱教研的老师们,愿幸福与成长永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