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8年12月7日,夹津口镇中心小学语文组开展了本周的“新基础教育”研讨课活动。上午第一节,四年级的张亚静老师为大家呈现了一节研讨课:《17.长城》</h3> <h3>课堂上,张老师带领孩子们梳理了文脉之后,巧妙运用“教结构”与“用结构”的教学思路,任务驱动,设置情境,引导孩子一步步走进长城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了解景物特点,感知表达方法,体悟思想感情。</h3> <h3>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中……</h3> <h3>老师们边听边记,摄像机也为我们记录下研究的素材</h3> <h3>课后,语文组的骨干团队就这节课展开了研讨评议。大家针对课堂上开放性“核心大问题”的呈现,以及孩子们的资源生成、教师的有效回收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建议。在这样的思想火花的碰撞中,我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在课例研讨中对“新基础教育”理论有了更加感性的认识,对“新基础教育”理论下的语文课堂也有了更深的理解。</h3> <h3>此次研讨活动,既是对巩义市第二次“新基础”节点活动课例《长城》的最后一次重建,同时也是我校语文骨干团队进行的“单元类结构整体教学”(写景文单元)的一次尝试。作为继“单元导读课”之后的第一节精读课,无论是课型的定位,还是课堂教学逻辑结构的确定,以及学科育人价值的挖掘等各方面,对我们团队来说都是一次尝试和考验。在实践中,我们的一些想法得到了验证,理念得以落地,当然也在不断地发现问题,发现进步的空间。我们认识到,在单元教学设计中,既要考虑整个单元的类结构,考虑篇目之间的内在联系,也要关注篇目之间的区别,要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的前在状态和潜在能力,使学生在每一课时的学习中都有发展,要注意教学设计的弹性化。</h3><h3><br></h3> <h3>总之,我们相信,只要有努力,有尝试,有付出,有实践,我们就一定会有所收获有所成长。“新基础教育”实践研究,我们,一直在路上,步子虽小却坚定,收获虽微却真实,愿大家携手共进,奋力前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