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唐代著名诗人刘长卿诗句“落花逐流水,共到茱萸湾”,诗中的“茱萸湾”即是本人家乡扬州湾头镇。近些年,随着古运河文化的挖掘和升温,一向黙默无闻的运河小镇突然热闹起来,关注和探访者不绝。湾头历史悠久,史料记载,2200年前,汉吴王刘濞在邗沟东筑茱萸沟,就是依借沟旁茱萸村之名。据此推算,湾头应基本与扬州同期形成。湾头自古就是扬州东北的重要门户,是漕运、盐运和通商的重要口岸,只是近几十年被“冷落”了。 </p><p class="ql-block"> 湾头于我,可谓是生于斯,长于斯,歌哭于斯。 我的人生起源于此,然18岁下乡后,就基本离开了家。后参加工作四处漂泊,一年难得回次家。上世纪80年代初举家迁出,回湾头更为鲜少。前些日子友人要做古镇大文章,受邀陪同到湾头采访,是一次离别三四十年后真实接触故乡的经历。行前还有些近乡情怯,但几十年沧桑变化,早已物是人非,作为“原住民”的我走在老街上,也是“行人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湾头镇古名茱萸湾,现名湾头。两条主街道依古运河湾而建,形成不规则的西北向,人称“镰刀街”。两条街之间有一闸口,由一木桥相连,现改为水泥桥。两条街的中间和两端共立有4座圈门,现存街中两个圈门门楣分別有“古茱萸湾”和“保障生灵”石刻题字,其中“古茱萸湾”传为清代大儒阮元所书,文革中被指为“四旧”要求销毁,幸得瓦匠将其反转向里作为砖石砌入墙内,才得以保存。西、北两个圈门分别题有“西连邗水”“北接棠湖”(邵伯湖),后因洪水、失修损毁。湾头因古运河而兴,自古以来樯桅林立、商贾云集、街市繁华。街上人家世代临街经商,因而户户“铺踏门”(木板排门),解放后不再有私人经商,至70年代基本都改为砖墙。老街还是排砖石板路,只是年久失修显得破旧。这种旧并不怕,令我忧心的临闸塘外街“破旧立新”而砌的栋栋现代楼房,换成了这些“洋房”,古镇还成其为古镇吗?</p> <p class="ql-block"> 这里就是湾头的“市中心”:一汪河水,一座闸口,两侧古街,湾头人把这里叫做“大闸塘”“闸拱”,文物部门挂牌为“茱萸湾古闸口区”加以保护。</p><p class="ql-block">湾头是古运河上的重要码头港口,北来南往扬州的商船都要在湾头停靠,即所谓“上扬州拢湾头”。商船来了要卸货或装货,闸塘就是港口和码头。闸塘两侧水岸都由标准厚实的长条石叠驳而成,石岸按码头设计建造,特别是闸塘东侧岸,由闸口到最东边石岸渐次走低,高低差有四五米,这种石岸就成了有不同水位差的“智慧”码头,无论水位高低、船体大小,商船都能找到合适的水位码头停靠,放一跳板就可装卸货,实在感叹先人的智慧。这也形成了另一奇特景象,由于码头高低差,造成临塘街道房屋基本都建有高约1一3米不等、形状各异的台阶,一眼望去別有风味。圈门、木桥、古闸、闸塘、店铺、深宅院落等建筑错落有致,形成一道独特风景,常吸引搞美术的来此写生拍照,亲戚朋友来都夸“风景如画”,然我们却“身在此山”浑不觉。可惜,这一景象因水塘周边房屋改建已不复见。</p><p class="ql-block">闸塘内可停靠几十条船避风留泊。客船到来带动了街市繁华,古代孟浩然、刘长卿、米芾、王士祯等许多文人墨客都曾泊住湾头,留下许多诗词歌赋。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新运河开通,古运河航运弱化。再后来船厂筑坝建船坞,断绝了古运河湾头段西向水路,湾头逐渐衰退。如今,昔日的繁华早已远去,大闸塘内再无船只,但看到塘内那静静的河水,仿佛依稀能闻听到往日起落的潮声、夜半客船的灯影浆声和码头装卸的喧嚣。</p> <p class="ql-block"> 湾头宛若一株漂浮在水上的茱萸,西、北两条老街就像茱萸的对生子叶,人家尽枕河,出门就是水是湾头最大的特点。我家临闸塘边,出门几步就是河,潮水来了,用吊桶打水;中饭没菜,放几张用篾条纱布自制的虾网,伸出鱼竿,午饭就能吃上鲜鱼活虾。水边的湾头人个个都是“浪里白条”,特别是夏天,闸塘就成了天然的大泳池,青壮男人都要比试谁的水性好,不仅比游得快,踩水要露出胸脯,一个猛子要扎出十几米,特别是跳水更是一绝,水手们从水里起身,用手扒着闸拱条石的石缝,一级级往上攀,就如现在的攀岩,到一定高度,猛的向内或向外一个内空翻或外滚翻,水平高的可翻两个,这是我最早看到的跳水表演。闸塘边的欢声笑语至今仍萦绕耳边。</p> <p class="ql-block"> 这是古<span style="font-size: 18px;">闸口,始建于清代早期,光绪年间进行了重建。有人把这叫“避风塘”,感觉这降低了古闸的地位和作用。古闸是水利设施,通过闸门调节水位,防洪引水。闸塘南边经涵洞还通一条几公里的长河,就像一条灌溉总渠,千百年来泽被了河两岸大片良田和万千民众。水闸的功能和作用与现代水闸无异,并且还兼具船闸作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闸</span>塘的闸口,外侧石壁有槽口,洪水来时可下闸门挡水。上面原是木桥,连接西、北两街行人,下面通水行船。木桥临运河,接闸塘,南北贯通,形成一个风口,夏日暑天便成各家必争之地,都要在桥上占块地盘搁张床乘凉。现在改建的水泥桥很短,使闸口宽度大大缩小,破坏了闸口原貌,原可进出较大商船,现在连小舢板都进不来,失去了水闸船闸的功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湾头周边都是水,处于古运河、淮河、长江等水系的环抱之中,自古防洪抗灾都是头等大事。清康熙年间,朝廷为加強防洪治水,沿运河设置了“九牛二虎一只鸡”的镇水神兽,其中“二虎”即两只石雕壁虎就分置于湾头街北首的壁虎坝两端,现仅存一只。<span style="font-size: 18px;">说来也怪,这么多年来,不知经历了多少次洪水,但湾头真像一株不沉的浮萍,从未被淹过,不知是否闸塘和神兽的作用?</span></p> <p class="ql-block"> 这是闸口的石柱,有人说这是石栏杆,我想不是。湾头到处是水,特别是闸拱边,看了叫人害怕,但湾头从来不设栏杆,现在看到的沿塘边的砖垛墙是近年砌的,不是原物。说来也怪,多年来从来没有大人小孩掉下水。据查,这是起吊闸门用的绞关石,非常珍贵的。河边其他地方这种石柱还有不少,那是给船系绳缆用的。</p> <p class="ql-block"> 湾头自古是个商业小镇,居民房子多为前店后家,以做生意为主,讲究的不多。这座陈氏老宅在古镇民居中应属上乘,但这家主人一直未见过,应为大户人家,过去一直为政府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 陈氏老宅 小时进去过,这次回去再去探访,感觉确实不错。好像是清代徽派建筑,两层小楼,还有天井小院,内部陈设考究,这么多年保存得如此实属不易。已被扬州市列为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山门上所题“福慧禅寺”,即在佛教界非常有名的湾头隋山光寺,“福慧禅寺”牌匾是前些年在山光寺后门发现的,是后来使用的寺名。这个山光寺,即是古诗“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中的“山光”。这个山光寺与我还有一段缘分。儿时就听大人说,山光寺规模宏大,有九十九间半屋,占地三十多亩,鼎盛时有300多僧人,香火旺盛,在佛教界影响很大。清康熙、乾隆分別六次南巡,每次都在湾头山光寺北门御码头下船,巡幸山光寺。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入后山光寺逐渐衰落。解放后基本停止了佛事,拆除了大殿和一些殿房,剩余的殿房主要用于荣军学校、湾头小学和粮库。正因为此,我在山光寺殿房中度过了六年小学时光。在校上学时,殿房已拆除不少,学校估计用了二十多间,圈成一个校园。那时就觉得我们的教室特别高大,窗户又少又小,光线不好。虽然没有青灯古佛、晨钟暮鼓,但那种校舍还是给人一种高深肃穆的感觉。在老师的办公室里,我们都亲眼见过嵌于门楣的青色“隋山光寺”匾牌,也不知现在还存否。使我至今还深感惋惜的是山光寺中的一棵老银杏树,因是隋山光寺,此树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几人抱不过来,比扬州文昌路上视为市宝的唐宋银杏树高大粗壮好多,学生们天天在树下围着树干玩耍。60年代初,不知是影响到房屋还是什么原因,突然来了几个木工,花几天时间把老银杏树给锯掉了。一千几百年的树啊,说锯就锯了,就像它陪伴了一千几百年的山光寺一样。银杏树倒了,山光寺失去了一个最重要的遗存,孩子们更失去一个朝夕相伴的伙伴,伤心极了,有的孩子甚至跑到几十米外的古运河边,找寻被河水冲刷露出的老银杏树树根。据说,现在山光寺残存的殿房仅剩几间,还被多方占用。因是古寺,山光寺还建有像嵩山少林寺塔林那样的僧人墓塔,也于60年代初平掉建了湾头中学。上中学时只知校址是坟场,不知是僧人墓塔。</p><p class="ql-block">山光寺的兴衰令人唏嘘。扬州话:“穷杠嗓(吵架)富烧香”,旧时湾头经济的富足带动了宗教的盛行,除了山光寺,街北头还有一座大王庙,闸塘外街东边有座东岳庙,但也都被拆除了。文物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是先人智慧汗水的结晶,一千几百年前的东西,失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这些都是古镇之宝,希望家乡现存的古物都能得到有效保护。</p> <p class="ql-block"> 这次回家乡既有感慨也有惊喜。惊喜就是看到了省重点项目湾头玉器特色小镇PPP项目开始投入实施,这个总投资57亿多元的项目,其内容包括打造玉文化艺术中心,升级传统玉器加工销售市场,打造“湾头玉创客”工业遗址创意园,打造古运河、京杭大运河、壁虎河风光带,打造“茱萸湾公园一湾头古镇”5A级风景区等。扬州玉器闻名天下,所谓“和田玉、扬州工”,湾头亦不乏玉雕能工巧匠。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邗江汇集玉雕工艺匠人,在湾头创办了邗江玉雕工艺厂,是为湾头玉器产业的肇始和奠基,培养了一大批玉雕工艺技术人才,成为“扬州工”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内玉器市场的扩大,私营玉器企业异军突起,并形成了较成熟的产供销产业体系和市场,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湾头玉器特色小镇项目把古镇振兴与玉器产业结合起来,实属一着好棋。在湾头玉器产业园区已看到了这个项目的端倪。</p> <h3> 湾头镇南边前几年建了一个玉器产业园区,引来大批扬州本地乃至全国各地的玉器商户入园经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玉器加工、销售市场,使湾头玉产业的集中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现在湾头镇已成为扬州市最大的玉器生产加工基地,全镇有玉器商户800多家,从业人员3500多人,年消耗玉原料100多吨,完成玉雕作品6万余件,产值近8亿元。</h3> <p class="ql-block"> 走在湾头镇老街上,两侧老屋内不时传出“吱一嘎一”的机器声,进入一看,原来是些年轻玉工正在专心致志地雕刻玉件。这些年轻人都操普通话,显然是外地人,据说他们都是些玉器创客。老街上房屋大多老旧,又无生活设施,主人往往移居到周边新小区或另外择地造屋,老屋就租给这些外地创客或老板做作坊。这些外地客的到来,给湾头乃至扬州原来固有的玉器圈带来一股清流,在玉器设计理念、工艺技法、作品种类等方面丰富了湾头玉器产业和文化,推动了扬州玉器与全国玉器产业的融合和发展。</p> <h3> 湾头镇最大的玉器企业一一金鹰玉器珠宝有限公司的产品样品展厅,各种造型精美、巧夺天工的玉器样品琳琅满目。</h3> <p class="ql-block"> 少小离家老大回,难免怀旧。正如圈门上所写“保障生灵”,千百年来,古镇护佑着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丰足平安、繁衍生息。都说家乡是每个人心底最柔软的一块,我喝古运河水长大,受家乡历史文化滋养,家乡一直珍藏心中。这次回来感到家乡老了,老得令人心疼,这倒不是说2500年的年岁,而是缺少了过去的那一种灵气和活力。古镇就像一位饱经沧桑而又孤独的留守老人,伫立在古运河边,凝视着这里的潮起潮落、日月轮回,是挂念在外的游子,亦或是期盼来往的客船?古镇需要注入新的元素、新的力量,湾头玉器特色小镇PPP项目是古镇的一个历史机遇。相信经过古镇人自身努力,再借助于国家特色小镇战略的推进,茱萸湾这个埋没太久的千年古镇,一定能洗净历史的铅尘,重现昔日的繁华,不仅出好玉美玉,而且这块土地也真正成为惊艳世界的宝玉!</p><p class="ql-block"> 祝福家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