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font color="#ed2308">化外独化 香自沉香</font></b></h1><h3><br></h3><h1>《沉香》出版,可喜可贺。互联网时代,独化这本书中大多数作品早已传播久远。如今结集付梓,就阅读而言只是多了一种形式。然而一册在手,墨香萦绕,字纸的分量还是更加实在。<br>得老友诗文品读赏鉴,是人生幸事。同窗四载,之后各自奔忙,二十多年匆匆而过,眼见西北师大校园里一个乡音不改的白面书生张世明,变成平凉一中校园里一个乡音不改的胖大先生独化。世明而为独化,他用文学再造了一个自己。<br>经历过80年代校园生活的人,对人文精神的秉持和文学的情感,恐怕是其他人难以体会的。即便有此同好,世明的那种坚守和痴迷,还是让我等偶尔以文字为娱者钦佩。他说,“我像我的祖先一样辛勤地耕耘。我的田地里老老实实干干净净地长着麦子、玉米、土豆……”他在文学的时空里寻找自己的前世和今生,最终也收获了他的粮食。<br>独化的文字精致、清洌、简洁,甚至自恋。“那个叫独化的人”在很多篇什里不断提示存在感——孤独的、茫然四顾的存在感。有时候他是君王,有时候他是农民,有时候他就是平凉一中语文教师张世明。属于诗人独化的世界,“它破败/它空无一人”;而他可以自在独享,“我嗅到了 我点燃的清香/我看到了花木上拂过的泠风”(《我主持圆通寺一个下午》)<br>文学世界里的独化是化外之人,一个活在《诗经》里的人,活在乐府和笔记里的人,一个把京城和平凉都放在狗尾巴草前面考量的人……而文字之外,他也是一个把平常日子过得细碎热烈的人。在他的网络空间里经常看到的是两类文字,一类是纯粹的诗歌文章,一类是平常的教学活动。在坚守文学理想的同时,他对教学工作专情投入,尝以一联自况,“平生志业尽在此,敢不宵衣又旰食”。教师的角色和诗人的角色,在他而言,既有分隔,又为一体。他用心着意地在凡俗的生活中传递着理想主义的大旗,把士之精神努力传承给学生,还试图让自己清凉的文字成为大众的热点。在过于功利化的现实社会里,像他这样天真无忌的人不多,像他这样活得如此自我、自得的人也不多。<br>我们这班六十年代生人已到知天命之年,开始懂得看重简单的生活和内心的宁静。我们从时代的断崖起步,传承并且坚守曾经遗失的传统;我们经过理想主义的熏陶,我们还相信经典;我们眷恋乡土,面对农民还知道低下卑微的头颅……<br>独化的《沉香》里,有我们所共同怀念和珍视的香。<br>几句闲话,聊表祝贺,惟愿独化,继续潇洒。<br>兰州演艺集团 燕兵<br>2015-4-17</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