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瑕疵,但瑕不掩瑜

吕长鸣

<h1><br></h1><h1><br></h1><h1><br></h1><h1>有瑕疵,但瑕不掩瑜</h1><h1><br>2018年12月7日</h1><h1><br></h1><h1><br><br>最近电视剧《正阳门下的小女人》正在热播。</h1><h1><br>这部电视剧是以咱们北京前门下的一个小酒馆作为主要背景,通过一个“小女人”商海奋斗的故事,向世人展现了老北京的“包容”、“信誉”、“创新”之特性。</h1><h1><br>这部电视剧应该是京味电视剧,所以在剧情的道具上、在人物的语言上尽力达到老北京的原汁原味,向世人展现了老北京的深厚文化。</h1><h1><br>我不太喜欢看电视剧,但对这部电视剧,我还真是从头至尾看了一遍。</h1><h1><br>正因为喜欢这部电视剧,所以我在欣赏剧中老北京文化的同时,也为这部电视剧的一些瑕疵感到遗憾。<br>我到不是吹毛求疵,只是因为喜欢这部电视剧,才愿意费点时间来聊聊这些问题。</h1><h1><br>一是人物相互之间的称谓存在问题。</h1><h1><br>电视剧中的徐慧芝称徐慧珍为表姐。</h1><h1><br>咱们中国人,甚至中华文化圈中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如果称对方为表姐、表妹、表兄、表弟等等的表亲,都应该是姻亲的关系,或是姨表亲的关系,或是姑舅表亲关系。</h1><h1><br>徐慧珍、徐慧芝到底是什么关系呢?</h1><h1><br>徐慧芝应该是徐慧珍二叔的孩子,二人是堂姐妹的关系。二人的关系在剧中第2集中交代的很清楚。</h1><h1> <br>徐慧珍为了与贺永强离婚,回到了娘家。于其父母已过世,所以住在自己的二姨家。徐慧珍的二姨曾对她说过这样一段话:</h1><h1><br>“你二叔这个人更不讲理!这事要搁在你爸你妈在那会儿,他敢啊!他闺女抢了你男人,他到有理了。这天下有没有这种理啊?”</h1><h1><br>由此可见,徐慧珍和徐慧芝是堂姐妹的关系,徐慧芝是徐慧珍二叔的孩子,所以徐慧芝称徐慧珍为“表姐”是错误的,徐慧芝应该称徐慧珍为“堂姐”。</h1><h1><br>二是使用儿化音上存在问题。</h1><h1><br>这部电视剧中的人物,说的都是京腔京味。但不知为什么,也可能是过分的追求京腔京味,所以也出现了一点儿问题。</h1><h1><br>应该说,区分老北京人和新北京人的一条重要标准,就是能否正确的使用儿化音。剧中人经常说的“讲理”一词,在使用儿化音上存在着问题。</h1><h1><br>徐慧珍和剧中其它人总是说:凡事要“讲理”。剧中这个“讲理”的发音都是带儿化音的,都说成“讲理儿”。应该说,这个词使用的儿化音是不正确的,不是真正的老北京人发音。</h1><h1><br>老北京人对“理”的发音是“理(lǐ)”。老北京对“讲理”的发音就是“讲理(lǐ)”,是不带儿化音的。</h1><h1><br>如老北京评价人的时候,有时会说:这个人您还真是别理他,别和他置气。那就是个不讲理的人。</h1><h1><br>老北京人绝对不会说:这个人您还真是别理他,别和他置气。那就是个不讲理儿的人。</h1><h1><br>作为发(lǐ)音的字,并且与“讲理”这个词容易混淆的倒是有一个,那就是“讲礼”,这个“讲礼”在使用中必须使用儿化音的。</h1><h1><br>还是以老北京人评价人时的一句话举例:这个人可是个有里有面的人。老家儿是旗人,老礼儿多。</h1><h1><br>老北京人不会说:这个人可是个有里有面的人。老家儿是旗人,老礼多。</h1><h1><br>所以说。老北京口中说出来的“讲礼儿”,肯定就是讲究礼节的“讲礼”,绝对不会是“讲道理”的“讲理”。</h1><h1><br>讲理的“理”字一般不能读为儿化音,但也有例外:</h1><h1><br>一是旧时的老北京有这一个词:“在理儿的”。“理”字在这个地方必须读为儿化音。</h1><h1><br>“在理儿的”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h1><h1><br>旧时老北京有一个自发的禁烟酒的民间组织,其管理机构被称为“理门公所”。凡是加入这组织的人,被称为“在理儿的”。虽然加入这个组织被称为“在理儿的”,但理门公所的“理”字不能读儿化音。</h1><h1><br>二是用“理”字作为孩子的名字时,如亲朋好友称之为“理”的时候,是可以使用儿化音,但正规称其大名时,“理”字则不能使用儿化音。</h1><h1><br>以剧中人徐静理为例:叫“徐静理”时,不能叫“徐静理儿”,不能使用儿化音;但是如亲朋好友昵称为“理”的时候,则应该使用儿化音,“理儿”。</h1><h1><br>(未结束)</h1><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