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连日来的阴霾天气到今天上午太阳终于露出了融融的脸庞。果业局周攀峰科长和猕猴桃种植协会负责人金恒斌、陈朝华及我一起相约去看望猕猴桃第一人张清明老师。<br> </h3> <h3>张老今年85岁高龄了,由于年事已高,有半年时间没有出席各届猕猴桃会议了,吃水不忘挖井人,产业不忘带头人,提起看望他老人家,我们都满怀激动,大家都知道,他可是将野生猕猴桃从山里引种到平原,百里挑一选育出优良品种秦美的首功之臣,这才有了产业立县,有了“猕猴桃之乡”的桂冠</h3> <h3>9.30分我们从果业局出发,略备薄礼,难表敬意,沿途是一望无际的猕猴桃果园,急性子的果农已经三三两两在果园里剪树了,10.30分我们赶到了他的居住地“猕猴桃实验站”,久违了——我心中猕猴桃的“圣地”,从八十年代至今不知有多少人来这里取经,参观和学习,猕猴桃是从这里走向了全县,全国十多个省市。我们刚刚停车在院子,就听见他那熟悉的声音在招呼了“来了…屋里坐…”。</h3> <h3>看着他精神矍铄容光焕发的样子我们由衷的高兴,简陋的房间朴素而温暖,他说刚刚安排了工人们在园区的工作,他耳聪目明,思路清晰和我们侃侃而谈,娓娓道着水杨桃作砧木的利弊,新品种的培育,猕猴桃的发展趋势等等……。</h3> <h3>不觉已到中午,我们要告别了,坐上车回望他远去的身影,人生七十古来稀,这把年纪了还放不下自己毕生从事的猕猴桃事业不由人顿生酸楚,这酸楚其实更是一种敬仰,一种对事业执著的精神信仰的力量,比起打麻将深居简出养尊处优的老年生活那是多么的有意义,多么的高尚。 猕猴桃的路还很长——很长,我们能有什么困难、什么理由阻挡我们的发展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