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河田高景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及民间宗教文化活动。产生于漫长历史时期和粤东山区交通相对闭塞的特定地理环境,是河田客家先民远离中原祖地,南下迁移"离根恋祖"精神状态下所形成的独具地方特色的客家民俗,它是传统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完美结合、交融的民俗结晶。寄托着劳动人民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和朴素的审美情趣。(文字来源于360百科)</h3> <h3>"河田高景"的突出艺术特点是"高、险、巧"。"高"是指景旦所在的空中位置高,一般为7-8米,远远超过古民居屋脊高悬于空中,惹得万民翘首观看。"险"是指整台高景仅由一根6-8米长不规则小钢条独立支撑,景旦立于景梗正上方,看起来无依无托,随时都有摔下来的危险,让观众提心吊胆、捏一把汗。"巧"是指高景各有机单元巧妙组合,奇特考究,高景制作中既要依照景梗形状来谋篇布局,又要严密隐蔽景梗所在,绝对不能暴露景梗的"来龙去脉",留下悬念让观众去猜测、争论。</h3> <h3>河田高景由景床、景梗、景物三部分组成。景床是个长×宽×高=1.2×1.0×0.8米的粗木架,它用来固定景梗、景物,是基座;景梗是根长6-8米的锻造小纲条;景物由景童 、景旦和道具组成,景童由13-14岁以下少男少女扮演,景旦由5-6岁小童扮演,道具包括服装、饰品等,它们均为高景的有机组成部分。</h3> <h3>高景出游时,每架景除景童、景旦外,一般要配备4-8人为抬景,6-8人为导景,3-4人为护景,1-2人为监景。整架高景由4-6人抬着,在众人严密监护下前进。高景之后,有众多狮班、乐队、旗仗随行出游,组成一支庞大、整齐、载歌载舞的游艺队伍。</h3> <h3>河田高景历史悠久,取材广泛,文化积淀深厚,是勤劳而富有创新精神的河田客家先民继承传统、传承文化、创造美好生活的智慧结晶,它充分体现河田劳动人民人民传承文化、酷爱艺术、渴望祖国富强的鲜明个性和人生追求,突出河田客家人"集体创作、团队协作、友谊竞拔"的团队精神,对启迪民智、传承历史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和现实价值。因受客观因素和多元文化冲击,河田高景传承乏力,再现困难,如不加以抢救保护,随时都有走向消亡的危险,亟待社会各界大力培育、扶持,使其重放异彩、枝繁叶茂。</h3> <h3>装景架</h3> <h3>景童、景旦出场</h3> <h3>文化馆长指导工作</h3> <h3>景童上架</h3> <h3>景童、景旦指导老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