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 为了弘扬和传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创业精神,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常德市中级人民法院领导带领党员干部走出去,向革命先辈学习,并于11月19日走进韶山走进花明楼,追寻先辈的红色足迹</b><b>,聆听先辈的革命故事。</b><b>在争做合格党员、模范党员活动中,开启了今年的红色之旅党建主题活动,参观了韶山毛泽东主席故居、毛泽东主席铜像广场、毛泽东主席纪念馆、滴水洞毛泽东主席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以及花明楼刘少奇同志故居和刘少奇生平事迹展,为党员同志们上了一堂深刻的革命教育课。</b></h3><h3><b> 大家纷纷表示:湖南是名人辈出的摇篮更是英雄辈出的沃土,能有幸踏上湖南的红色土地,参观伟人革命圣地,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祖国解放事业的献身精神和赢得的丰功伟绩,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吃水不忘挖井人,今天的美好生活,源于昨天先辈们血与汗的奉献。“在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赢得独立的抗争中,在中国人民打倒反动派真正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斗争中,涌现出了无数的英雄烈士,镂刻下了让世人瞩目的湖南印记。我们不能忘记那些用生命换来我们今天美好生活的英雄们,更不能忘记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舍身忘死的大无畏精神,他们的精神是照耀中华民族前行的希望之光。”</b></h3><h3><b> 其次是一定要努力学习先辈们对党无比忠诚的革命精神,把坚定的理想和信念落实到每一项行动中,落实到每一处岗位上,争做一个名符其实的合格党员,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b></h3><h3><br></h3><h3><b>摄影编辑制作/秦風漢月</b></h3><h3></h3><h3><b>简介文字/参考百度整理</b></h3><h3><b>部分图片为手机拍摄</b></h3><h3><b><br></b></h3> <h3><b>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者毛泽东同志</b></h3><h3><br></h3> <h3>学员们满怀激情,走进毛泽东主席故居</h3><h3><br></h3> <h3>耹听辅导老师讲解毛泽东主席一家的革命故事。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毛主席一家先后牺牲了六位亲人,他们分别是:妻子杨开慧、长子毛岸英、弟弟毛泽民和毛泽覃、堂妹毛泽健以及侄儿毛楚雄</h3><h3><br></h3> <h3><b>毛泽东同志故居:</b>位于湖南省韶山市韶山乡韶山村土地冲上屋场,属于土木结构的“凹”字型建筑。东边是毛泽东家,西边是邻居,中间堂屋两家共用。1929年,故居被国民党政府没收,遭到破坏,1950年按原貌修复,1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7月,入选中宣部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6年12月,毛泽东同志故居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h3><h3><br></h3> <h3>女同志英姿飒爽,男同志气宇轩昂。穿上平整挺括的红军服装,体验英勇豪迈的革命情怀</h3> <h3><b>毛泽东铜像广场:</b>广场坐落在毛泽东纪念馆和毛氏宗祠前的开阔地带。周围松竹掩映,群山拱护。铜像身躯高大,体态稳健,面带微笑而又沉思,成功地塑造了领袖在开国大典时的伟人风采。毛泽东铜像是经中共中央批准兴建的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的重点献礼工程,其作为全国人民群众表达对毛主席崇敬、追思、纪念的重要场所,庄严而肃穆</h3><h3><br></h3> <h3>伴随着庄严的《献花曲》响起,礼兵迈着正步,在音乐声中护送着花篮,庄重地走向毛泽东主席铜像<br></h3><h3><br></h3><h3><br></h3> <h3>学员们在司仪人员的带领下,列队缓缓跟进</h3><h3><br></h3> <h3>院领导恭敬地整理花篮上的缎带</h3> <h3>对毛泽东主席铜像三鞠躬</h3><h3><br></h3> <h3>学员们围着毛主席铜像绕行一周,充分表达了对毛主席的无限怀念和崇敬之情</h3><h3><br></h3> <h3><b>预备党员宣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b>瞻仰毛泽东主席铜像之后,组工负责人带领全体党员重温了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并带领两名预备党员进行了有特殊意义的宣誓。1925年,毛泽东主席亲手缔造了中国农村最早的党支部——中共韶山支部。今天,大家在毛主席铜像前,面对鲜红的党旗庄严地举起右手,都郑重表示,要以身作则,敬岗爱业,争创佳绩,带头攻坚破难,做一名永远忠诚的共产党员</h3> <h3>在毛泽东主席铜像前合影留念</h3><h3><br></h3> <h3><b>滴水洞:</b>位于毛泽东铜像以西约四公里处的峡谷中,是毛泽东主席祖居的地方。洞中碧峰翠岭,茂林修竹,山花野草,舞蝶鸣禽,自然景观清雅绝伦。毛氏族谱曰:“一钩流水一拳山,虎踞龙盘在此间;灵秀聚钟人莫识,石桥如锁几重关。”别墅始建于1960年,房屋建筑形式与北京中南海房屋的结构相近似。1966年6月,毛泽东南下视察到韶山,在一号楼住了11天,1986年秋对外开放</h3><h3><br></h3> <h3>记录下这难忘的难得的影像</h3><h3><br></h3> <h3>毛泽东主席曾经办公的地方</h3><h3><br></h3> <h3>听讲解员介绍毛泽东主席回韶山的故事</h3><h3><br></h3> <h3><b>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b>纪念馆始建于1964年,对外开放部分包括旧址群、生平展区和专题展区,生平展区于2013年即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之际完成改造,正式对外开放。该馆收藏文物、资料达6万多件,名人字画1000多幅,是毛泽东生平和毛泽东思想研究的重要基地。它集中反映了毛泽东从立志救国、探求真理到改造中国与世界的辉煌人生历程,全面、系统地展示了世纪伟人毛泽东的丰功伟绩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是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纪念馆大门“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牌匾,由邓小平书写</h3><h3><br></h3> <h3>聚精会神,仔细游览</h3><h3><br></h3> <h3>认真听取辅导员讲解毛泽东的革命事迹</h3><h3><br></h3> <h3>1927年3月5日,毛泽东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其主要内容为:1.充分估计了农民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伟大作用。2.明确指出了在农村建立革命政权和农民武装的必要性。3.科学分析了农民的各个阶层。4.着重宣传了放手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的革命思想。</h3><h3><br></h3> <h3><b>毛泽东与何叔衡:</b>从长沙乘船经武汉到上海,代表长沙共产主义小组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h3><h3><br></h3> <h3>毛泽东主席与朱德、刘少奇、宋庆龄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各民主党派人士在一起</h3> <h3>前赴后继、勇往直前</h3><h3><br></h3> <h3><font color="#ed2308"><b>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开国大典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布: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b></font></h3><h3><font color="#ed2308"><br></font></h3> <p class="ql-block"><b>《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大型实景剧:</b>该剧是湖南打造的首部红色实景剧,是一部将山水实景与多媒体技术以及高科技立体舞台装置高度结合,以歌、舞、戏剧、杂技、水火特效等多种元素完美展现的恢弘之作。该演出通过声光电技术及机械调度装置,把开国领袖毛泽东为中国革命立下的丰功伟绩,立体地呈现到缩小的中国版图式舞台,还原了中华民族谋求民族解放、民族独立,直至新中国成立的辉煌征程。全剧由《序》、《安源煤矿》、《秋收起义》、《万里长征》、《民族抗战》、《扭转乾坤》与《开国大典》六个篇章组成。看了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意义深远</p> <h3><b>刘少奇同志故居:</b>刘少奇故居位于花明楼镇炭子冲村,是一座坐东朝西、前临水塘、后倚青山且土墙小瓦土结构的四合院农舍。1959年,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刘少奇旧居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h3><br></h3> <h3><b>刘少奇文物馆:</b>伟大的探索者 卓越的领导人刘少奇同志,湖南省宁乡县人。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h3><h3><br></h3> <h3>听培训老师讲刘少奇同志故居和他的革命家庭故事</h3><h3><br></h3> <h3><b>花明楼:</b>据旧县志载:昔有齐公,择此筑楼,课其二子攻读其中,取唐诗宋词之意境,而命名花明楼</h3><h3><br></h3> <h3><b>刘少奇铜像广场:</b>刘少奇铜像是1988年刘少奇同志诞辰90周年时落成,广场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广场正前方,整齐的小松柏簇拥着一个庄严肃穆的平台,少奇同志铜像在平台中央威严地矗立着,再现了作为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少奇同志风尘仆仆、日理万机的光辉形象,使人油然而生一种敬意和亲切感</h3><h3><br></h3> <h3>瞻仰刘少奇铜像,在刘少奇铜像前合影留念</h3><h3><br></h3> <p class="ql-block"><b>从上车出发到安全回家结束,大家一路红歌一路欢笑,人人参与,争先恐后。读诗、唱歌、讲故事、猜迷语,围绕着红色的主题,尽心、尽力、尽情地表演,场面高潮迭起,气氛热烈友好。大家纷纷表示,这次的红色党建活动开得有声有色,受到的教育更是前所未有,都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奋发向上,为党为民奋斗终身!</b></p> <h3><b>各族人民大团结万岁!</b></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