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12月2日下午,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和小猪共同开启《走读上海》第三站:山水筑梦。</h3><h3> 这是我很期待的一个地方——豫园。记得1987年,和父母弟弟们一家人来到上海游玩,就住在方浜中路一个亲戚那边,第一次到豫园里逛,这个园子给我留下的印象就特别深刻。三十多年过去了,虽然这期间也到过城隍庙多次,但未再次向当年一样细细品味这个园子。今日,在雨中,别样的风味。</h3><h3> </h3> <h3> 今日行进的路线,与其他期不同,今天只在豫园里,但仍然有这张地图,因为在走完全程后,能够将所有的地图都集满,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听到卤蛋叔的这个说明,由衷的感到组织者的思考周密。</h3> <h3> 这是今天的导览,也是第一期的《走读上海》中的一位妈妈,和孩子共同完成了三年的游走后,义务来做导览。在《走读上海》的六年岁月里,涌现出很多跟着游走后的又回来做义务导览的家长。很佩服他们,在周姐姐和卤蛋叔的带领下,能真正的准确解读上海这座城市。</h3> <h3> 本期的主题是:山水筑梦。筑谁的梦呢?带着这个疑问,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走进了许多年都未曾踏入的豫园。</h3> <h3> 豫园这个名字因何起义?导览首先介绍了豫园名字的来历。豫园实际上是上一期讲过的潘允端给父亲潘恩修建的私人花园,用途是为了“豫悦老亲”。</h3> <h3> 在这里,雨势渐大,大家挤在亭子里躲雨,听着豫园的故事。对面就是豫园刚进门的亭台楼阁,低头则是这一汪无数悠哉悠哉的鱼儿存身的清池。</h3> <h3> 豫园,苏州园林都曾经走过,但什么是园林。还真是今天第一次听到如此详细的解释。园林的格局都是经过精心的设计与布局,面前的这座看似平常的小山,其建筑手法为:叠石。就是精心挑选形状各异的石头,一块块堆叠而成。这需要怎样的审美和力学的巧妙搭建,才能成就这不经意间的美。这里的每一棵树木,也是根据设计者的布局特点而定位的,其用心可想而知。现如今的文化,是“快餐文化”,一座楼房也就是一两年的功夫即得。而这座豫园,建了几十年,直到潘恩去世,这座豫园也还没有建好,可见其精雕细琢之功力。每一块石头,每一处花草,每一扇窗花,每一座墙头,都是不同的故事,耐人寻味。这座当年的私家花园,现如今成为上海的地标性景点,也是沉淀了几百年的历史,并不断维护的结果。站在这被冬日雨水洗刷的庭院里,我感受到的是一种低调的奢华,以及古人们的“慢生活”。这些到现在还给人留有美的空间,让我们得以安静的享用着园林设计的盛宴。什么是经典?在此,可见说明。</h3> <h3>细细看,每一块石头确实都有它的状态</h3> <h3>池子里悠闲游荡的鱼儿</h3> <h3>透过密集的雨滴仍能看到屋顶上的人物雕像</h3> <h3> 本期有个特别的环节:找龙。豫园的各处建筑上藏着各种的龙造型种类20多种,要小朋友们去寻找。在东张西望找龙的过程,也是细细品味豫园的过程。</h3> <h3>随处可见的龙头墙</h3> <h3>五彩斑斓的豫园</h3> <h3>这潭池水被称为九龙池,据说有九条龙盘踞于此。</h3> <h3>这是豫园最高的楼阁:望江楼。顾名思义,从这座楼上,能看到黄浦江,这是那时相对高的建筑。</h3> <h3> 这条龙值得特别介绍一下,登上望江亭旁边的一个亭子,近距离观看这条盘踞在墙头的龙,仔细观察,它的背是被雕刻成光滑状,就是没有鳞片扎起。这条龙称为“眠龙”,雕刻此龙的本意是为了体现一条正在睡眠中的龙,它的眼睛原本是黑色的,即闭目养神。在一次修缮中,工匠将其眼睛涂成白色,为了显出神采奕奕的眼神,但这违背了这条龙原有的意境。看来,做事都得搞清楚来龙去脉,否则将是断章取义。看着这只瞪大眼睛的“眠龙”,不由得遗憾。</h3> <h3> 这座戏台是从闸北公园搬迁至豫园,能这样完整的迁徙,当时的工匠也是技术很高超的。壁上镶嵌的金箔不仅为了美观,还为了防腐,那个年代的人,看来也知道表面处理的工艺了。</h3> <h3> 戏台上的螺旋屋顶是古代的扩音器,能将这戏台上的声音传播到很远的距离,怎么想出这么智慧的做法,真是佩服。</h3> <h3> 站在潘允端的书房门口,看到对面的三块石头,这是太湖石,中间的那块石头叫“玉玲珑”,判断一块石头的价值,主要评判是:这块石头的最高境界是要“瘦,皱,漏,透”,这块石头都做到了。好的石头,底下点一个香炉,袅袅的青烟能够从这块石头的各个孔里飘出,体现这块石头的无价。想想这是怎样的一种生活,从书房里信步踱出,一抬眼,就能瞅到自己心仪的石头,这是一种怎样的奢侈与悠闲。</h3> <h3> 踏入书房,也是低调的奢华,简单的家具,显得空间阔绰,引人注意的是头顶上的灯纸,是用贝壳的肉与壳之间的那层膜做的,这种工艺如今已失传,如果还有也是代价昂贵。</h3> <h3> 老价钱的这盏灯</h3> <h3> 快出园的这个墙面上头上刻着一匹马,是马放南山的意思,这应该是对整个豫园的意图设计的最好总结。人生是一个忙碌的战场,但是,再忙碌,也需要有马放南山的时候,也能有一个时机放空自己的身心。就像画画一样,高境界的画作也不是一副被填充满满的纸张,而需要适当的留白。这应该是今天这一期最大的感悟,无论工作还是学习,都应该给自己一些留白,这样才是最佳境界,很有道理。这也是今天这一期的精彩结束。</h3> <h3> 在闭园的催促声中,我们踏上归途,再望一望这冬雨中的花园,幽深且幽静,期待下次再来拜会。</h3> <h3>暮色中的豫园小吃店</h3> <h3> 归途路过一个画像店,忍不住走进去让他画一张。几分钟后,拿到了画作,感觉神韵并不像,但第一次画,的确挺好玩儿,作为今日走读的一个完美的结束。</h3> <h3>感觉脸好长,一下子成熟了许多</h3> <h3>呵呵!咋看咋不像自己</h3> <h3>期待下一期的精彩!继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