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三国人物众多,独喜欢赵云。之所以喜欢赵云,一是因为他长得帅,武功又好,想白袍小将军出马,常胜无敌,就让人崇拜的不得了了;二是因为他有点傻,认死理,遇事儿不会拐弯,死胡同里他宁愿撞破南墙也不回头。三是因为他爱害羞,脸皮子实在是太薄了,不会邀宠卖乖。</h3><h3> 赵云跟三国里那么众多的老奸巨猾人物在一起,却一辈子都没有学会世故,曹操、刘备等自不必说,就连外粗内细、揣着明白装糊涂张飞张三爷都是他比不过的。</h3><h3><br></h3><h3> 看看那人精一样的诸葛亮,多会做人呢。人未出山,就在山上盖一间茅草房,找个童子一边儿煮茶喝,一边儿唱那《梁父吟》的歌,把自己与管仲、乐毅比,谁还能不知道他心中的那个调调儿?</h3><h3> 再说那刘备,更会表现,明明心里想得天下,却要说匡扶汉室。只是苦于没有人手,除了关二哥张三弟外,实在是捉襟见肘。于是就想去求诸葛亮下山帮忙。</h3><h3> 求人帮忙自然姿态要放低一点,所以和关二张三一起亲自登山上门。偏偏张三就不是个低调的人,一个走路都横着走的人,咋能低调的了?上去就报了一大堆的名号:什么大汉高祖皇帝的多少代的孙子了,什么王爷的后代了,又是现在的皇帝的叔叔了,还是一个什么将军呢……把个求人帮忙的事儿搞得跟视察一样,结果童子一句“记不住”,差点让三爷一口气捣鼓不上来,噎住了。刘备就不一样了,赶忙骂张三混账,然后和颜悦色地谦虚地对小娃娃说:就说刘备来了。结果小娃子勉强说了句“先生不在!”就“咯吱”把门关了。</h3> <h3> 赵云就有些傻里傻气的。一出山就跟着公孙瓒大叔混,虽说公孙大叔能力差些,但人品不错,很厚道。刘大叔有回去公孙大叔那儿去做客,就看上赵云了,心想将这个小伙子挖过来帮自己做事儿,就又是一大帮手,于是就动了挖公孙大叔墙角的心思,晚上和赵云同榻而眠,鼓动巧舌劝说(也不知道罗贯中喜欢个什么调调儿,觉得俩男人同榻而眠就显示很亲密的样子,写周瑜用计图谋蒋干时候,也让俩男人同榻而眠。噫~鸡皮疙瘩都要掉一地了)。但傻气的赵云放着“高枝儿”不攀,却说公孙大叔人不错,待自己又很好,不忍心弃之。刘大叔虽心有不甘,但会做人,就说了许多劝慰和鼓励的话。所以后来公孙死了,赵云才投了刘备。</h3> <h3> 赵云性子直率,办事儿认真,初到刘大叔那儿,自是不会被马上视为嫡系心腹,况且他又是自己去的呢,不像诸葛先生是请了三次才高兴地去的。</h3><h3> 诸葛先生才去的时候,都被关张二位爷不待见,说就一个山里农民,能有多大本事,根本不听不理诸葛先生指派。及至刘大叔发火了说:先生的话就是我的话。关张二位爷才勉强在面子上虚应下来。但诸葛先生的话还是想听就听,不想听了也就不听。所以先生有啥活安排下来就让刘大叔去说,刘大叔去说了,关张才会认真去做。但对赵云就不一样了,有啥活儿就直接安排下去,赵云就认真去做。</h3><h3> 那一年曹操和刘大叔不和,要打刘大叔,将刘大叔从新野一直往南边的长江边赶,诸葛先生为了给刘大叔争取撤退的时间,就叫赵云在博望坡作诱饵,因为调动不了关张二人,就只好让那俩人做埋伏放火和接应。赵云就去了,带着老弱病残去与曹操的精锐作战以诱敌深入。后头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曹操被大火燎了面子,与刘大叔更搁不下台,非要把刘备赶进长江不可。</h3><h3> 于是诸葛先生说:我到江东搬救兵去,先走一步;刘备说:我头前先走,老婆娃子就交给赵云你了(好像这是刘大叔第二次丢下老婆孩子了,第一次丢给关二弟,这一次丢给了赵云。刘家人似乎都有这个习惯,当初他们的高祖皇帝也是为了逃跑,嫌马车负重太大,就把老婆孩子踹下马车,丢给项羽。后来又把老小抛在孤城里,被项羽活捉了,项羽就拿高祖的老子威胁高祖皇帝,你要是不投降,我就煮了你老子吃!高祖皇帝嬉皮笑脸地说:咋俩是结拜弟兄,我老子也是你老子,你要是煮了别忘了分我一点汤。项羽脸皮不够厚,就没有真给煮了)。</h3><h3> 于是赵云就接下了重任,一心一意地保护刘大叔的家小,在长坂坡杀个七进七出,以至于曹操都喜爱的不得了:么伤他性命,这个人我想要。还引起张三的怀疑:赵家的小子,我大哥待你不薄,你敢去投曹操?!刘大叔多会做人,训斥张三:胡咧咧啥呢!我待子龙不薄,子龙怎会弃我而去?当然心里是不是真这么想就不知道了(这样说人家刘大叔是不是有点小人心腹的意思)。</h3><h3> 但是一根筋的赵云子龙咋会拐着弯地想问题,虽然没有保全住刘大叔的全部老婆,但好歹把刘大叔不成器的儿子给带回来了。刘大叔还假意把儿子抛在地下,说:都是你个臭小子,差点害我失了一员大将!</h3><h3> 有人说:阿斗之所以不成器,都是因为刘大叔给摔坏了脑子。这说法太粗糙了,经不得细看。其实怕还是臭小子三观不正,少小未经过多少艰苦,就不知道创业艰难,又被宠着惯着,还不想像他老子一样动脑子去琢磨人,所以哪里还想再去吃苦头呢?但唯独对他的赵叔叔最好,他老子嚷他骂他,他先生嚷他骂他,他都往他赵叔的身后躲,他赵叔就护他。</h3> <h3> 赵云为人也很谦逊,即使做下多大的功劳也不会骄傲地翘尾巴,不像关二爷那样,天王老子,没有一个服气的。你看,豆油灯下,关二爷威威然正坐太师椅上,左手捋着漂亮的长胡须,右肘支在八仙桌上,手里拿着一卷《左传》,身后站着关兴、周仓,一人拿着大刀,一人握着长剑,势子多老道,要多帅有多帅,要多酷有多酷,要多拽有多拽。赵云就不行,他要学关二爷一定不成,一是因为没时间手上活太多,二是没胡须左手就不好安置(比如插在腰上吧有些娘,放在桌上吧有点傻,放在胸前易让人觉得肚子痛),三是若身后也安排站人只能是俩小兵,也不美气。</h3><h3> 关二爷的傲,没有人能与之比,最容不得老大说别人好。有一次刘大叔征西南,看见老黄忠了,很喜欢,就夸了一句“老将军威武”之类的话。诸葛先生觉得这句话说得好,就写信告诉了关羽,二爷一听(看)就生气,骂了一句“老卒而已”,放下《左传》就去跟黄忠打架,结果半斤八两,俩人就不打了,刘大叔就来做好人,拉着俩人的手说:以后都是一家人,好好做兄弟。还给二爷使了个眼色(这是我猜测的,罗贯中没说)。还有一次刘大叔要封爱穿漂亮衣裳的马超做虎将军,二爷又不高兴,认为你一个小白脸也想和我平起平坐,大哥都是啥眼神啊,于是放下公务就想找马超打架。刘大叔一听不好,那么重要的战略位置没人守了曹操来了咋办?还是先生点子多,说:没事儿,我给他写封信。信上说二爷威武潇洒,胸有韬略,那是一个西北蛮子可比,你大哥的意思你懂得。二爷才没有坚持要来打一架。</h3> <h3> 赵云因为脸皮薄,不爱争,所以就常被安排做些不露脸、不出风头的事儿做,比如押个粮草,护个中军,殿个后什么的,虽说不露脸,但他一样做得认真。其实说起来,他的位置还是最重要的,中军那是首脑机关,多重要啊,可就是不露脸,风头便被关张二位爷或者黄马俩老少出了,但赵云却没有怨言,依旧认认真真地做事儿,踏踏实实地做人,还不做非分之想。</h3><h3> 赵云说话也很有教养,不说粗话脏话,也没有红着脸粗着脖子和人吵骂争执,对待手下更是平易近人,绝不像张三那样张狂,动辄喝酒闹事儿发酒疯地打人骂人,所以张三最后一次酒后打人骂人后,就被手下人给割了脑袋,一身的本事都糟蹋了。也是先前他喝酒发酒疯时有他大哥兜着,所以没出事。比如他把督邮绑在木桩子上鞭打,后来还是刘备去给人家说好话赔不是看伤安抚才算了的。虽然说督邮也是个小人,该打,打死了才好。但张三不管好人坏人都打,就有些不对了。打督邮是对的,但打骂手下人就不对了,手下人都是为你做事为大哥做事,你想打就打想骂就骂,也难怪手下人就造反。</h3><h3> 赵云就从来不打也不骂手下,不仅不打不骂,而且还亲和。赵云这一点拎得清。</h3> <h3> 赵云没有绯闻,从没有听说他和哪个女人有不清不楚的传闻,唯有一次与女人有关的话题,还都让赵云直接打断拒绝了。那是赵云打下一个县城,城里反正过来的一个将军,因为也姓赵,就想和他攀亲戚,并想把他一个寡居的有些姿色的嫂子介绍给他,赵云就很生气,大骂另一个姓赵的无耻,既然我们是兄弟,娶了你嫂子那不乱了伦常。这怕是赵云第一次动粗骂人吧。真是迂腐得可爱,但又是很好的托词。曹操就不一样了,若有这样的好事,早就猴急得不行了,不然他就不会因为一个有夫之妇的女人,差点被人家给打杀得落荒而逃了。你想,曹操小名都能叫“阿瞒”这样的俗名,素质一定高不到哪去。</h3><h3> 其实赵云不接受,除了自律性很强之外,可能还是另有挚爱放不下的原因。一些游戏小说里说,赵云也有一个青梅竹马,俩人金童玉女一般,但后来成没有成就不知道了。罗贯中没有说过,陈寿也没有说过,野史可信度低,而游戏小说的一些说法就更不可信了。</h3> <h3>图片是网上的,与文无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