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

光胜

护送白求恩上前线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37年抗日战争初期国共合作,当时日军对山西发动大规模进攻,实行三光政策,战斗异常激烈。年底娘子关战役国共双方投入大量兵力与曰军做战。娘子关失守后国民党卫立煌部被日军包围形势严峻,贺龙师长亲自率领120师主力前去解救。由于战斗激烈物资消耗大伤员增多,后勤保障工作也特别繁重,也急需大量医务人员对伤员的救治。</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有首歌词写的好:左手一指是太行,右手一指是吕梁。形象地指出山西两大山脉的位置。岚县位于山西省吕梁山北麓,地势平坦。从东面山口出去可到汾河边的静乐县。</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1938年山西岚县前河村,当时是八路军120师卫生部所在地,3里外的岚县是120师师部驻地。卫生部管理6个卫生所和1家医院(解放后改为第四军医大学),后方医院在黄河西岸的陕西贺家川,距岚县二、三百里路,另外还有一所卫校。父亲当时任120师卫生部运输排排长,担负着从岚县到几百里外的五台山前线的运输任务。主要运送弹药和生活物资,返回时转运伤员回后方治疗,同时还担负到敌占区釆购医疗用品及招收医务人员。</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当时120师卫生部长期没有正部长,贺彪任卫生部副部长、政委刘运生(解放后任四川省粮食厅厅长)、副部长周长庚,卫生处处长蒋云德、政治教员刘金山,吴业家五月份调来当的管理科长(解放后任成都军区后勤部直供部部长)。岚县设有一个住院部,由周长庚副部长主要负责医院工作。</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早晚温差较大,五、六月的天气白天热晚上凉。大概是五月底的一天,父亲带领运输排从五台山运送伤员回到岚县前河村120师卫生部驻地。当安排好伤员后天快黑了,父亲正准备休息时,医院通信员小王跑来通知父亲火速去见周部长。见面后周长庚副部长告诉父亲:白天由延安经贺家川护送来了一个叫白求恩的外国医生,现在有个紧急情况,岢岚县有个营长负了重伤,是个战斗英雄,急需带白求恩大夫去抢救治疗,你就辛苦一下带上几个战士护送白大夫一起去。父亲马上带上几位战士骑上马汇同白求恩大夫及助手一起上了路。岚县往岢岚方向是百多里的山路,路况很差,这时天已经黑下来了。但父亲对路况很熟,一路上借着月光催马快跑,很快上半夜就到了岢岚。到达后白求恩大夫立即对腰部受伤的营长做了简单处理,因伤势严重需马上返回岚县做手术,返回途中因伤员无法坚持骑马,由父亲和战士们轮流抬着担架走了几十里路,直到第二天凌晨才回到岚县。</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nbsp;到了医院白求恩大夫立即给伤员做了腰部手术,由周长庚部长当助手,手术很成功。后来才知道这个营长叫罗亨洲,伤好后留在卫生部当医务股股长。解放后曾任第三军医大学校长,为全军部队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医务人员。父亲生前一直与他保持往来。白求恩大夫在岚县呆了约一周时间,期间还给一个姓肖的营长做了眼球摘除术,以前八路军医院里没人能做。消息传来驻地人人都夸白求恩大夫医术高超。白求恩大夫不但医术精湛,而且工作十分认真容不得半点失误。有一次手术,周长庚副部长给他当助手拿錯了器械,结果被白求恩大夫用止血钳敲打手示意,周副部长多年后仍记忆犹新。</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几天后,卫生部政委刘运生找父亲谈话,说前方战斗激烈有大量重伤员需要救治。贺龙师长来电,要求三天时间把白求恩大夫尽快送到五台山。本应该由警卫排护送,但该排近期抽了部分人员补充到作战部队,加上曰常保卫工作无法完成护送任务。刘政委对父亲说,经部里研究决定由你负责这项任务,护送人员由你挑选,并再三叮嘱,不能出任何问题要保证白求恩的安全,要选最安全的路线走。因父亲长期在汾河两岸和五台山地区执行运输任务,故对路况很熟,并且有自己可靠的落脚点。据父亲回忆去五台山分南北两条运输线。一条经静乐渡汾河去五台山约三百里路程,路好走路程也最短。另一条沿汾河北上十几里外有个的地方,附近有个渡口可过河,这条线父亲走的最多,这两条路统称南线。河对岸摆渡的人姓高是个共产党员,他家也是一个秘密联络站。我们大多数部队都走这条线也安全。还有一条走的比较少,一直北上百多里路穿越峡谷在宁武县附近过河,路不太好走山高沟深树林茂密,要多次穿越铁路线(同蒲、正太)。因离太原较远相对安全些,也称为北线,只有过铁路时有危险,时常有日本鬼子的铁甲巡逻车。</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上午刘政委带父亲去医院见白求恩大夫。父亲这才看清楚他的样子,没有血色的脸颊,双眼凹的很深,满脸胡须,当时把父亲吓了一跳。那天晚上天黑没看清模样只觉得瘦瘦高高的个子。父亲不由自主地向刘政委身后躲了一下,父亲个子瘦小,从没见过外国白人。刘政委笑着把父亲介绍给白求恩大夫,白求恩大夫热情主动的与父亲握了手。另外还有一个美国人也是医生,据说是白求恩的助手叫布朗。刘政委说白大夫会说中国话可以放心交流,最后约好晌午准时出发。</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父亲赶紧去做出发前的准备工作。到师部办理好护送路条和移交文书,由医院通迅员小王负责保管随父亲行动。第二件事就是挑选护送人员,因运输排战士年龄偏小多数只有十几岁,父亲20岁刚出头就算最大的。因任务特别父亲也感到有很大压力,父亲从排里选了几个当兵时间长经验丰富的战士。其中有原一方面军的彭炳南(湖南人),他是父亲出草地最后一天背出来的,解放后在重庆炮校当过部长,58年第一次见到他时是个上校。另外又从其他排选了几个年龄大身体好的战士,他们是林伯祥、马干成、张福林(宣汉人)、封少文(贵州人)赵紫远、张有华、宋占林(原刘湘部队的有文化),还有一个姓杨的高个子新兵等,一共15个人组成护送队。15匹骡马13匹驭物资主要是药品和医疗器械。两匹日本东洋马供白求恩大夫和美国医生骑用。只有父亲与通信员带着短枪其他人都不带枪,路途中要经过阎锡山部队的防区,因八路军与他们有协议,八路军非战斗部队经过他们防区不带长枪凭路条可自由通行。父亲招集了参加护送的全体战士,传达了上级命令,要求大家一定要保证完成这次护送任务。</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晌午时分队伍准备出发,贺彪副部长和刘政委前来送行。贺彪付部长说话口结没说什么,刘政委再次嘱附一定要保证白求恩大夫的安全,并询问了护送路线,父亲口头做了汇报后队伍出发啦,首先从岚县到静乐县过汾河。汾河是山西省主要的河流,由北向南贯穿山西全境,静乐向北至宁武县属於它的上游,当时汾河的对岸是敌占区。下午到了汾河渡口,发现因上游下大雨河里涨水了,平时的汾河水面不宽也就50多米,但水很深需船摆渡。涨水后的汾河有两百多米宽而且水很急无法过河,父亲决定率队沿汾河北上找下一个渡口。从静乐北上有一个很长的大峡谷百多里路。窄的地方悬崖峭壁道路崎岖非常危险,宽的地方也有数百米地势平坦,多有村落庄户人家居住。沟谷左面是吕梁山,右面过汾河是云中山属于吕梁山的一个支脉。天快黑时到了第二渡口结果水大也过不了河,队伍只好继续沿汾河北上找渡口。这样一来时间要耽误路程也要多走一、二百里。突然出现的情况,打乱了父亲原来计划,使父亲感到十分焦虑,下一步的路线和安全都需重新考虑决定。</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天黑时父亲带领大家在附近一庄户人家住下。白求恩大夫和美国医生住屋里,父亲与战士在外露宿。晚上升起了篝火,父亲和战士们围坐在边上烤上一些土豆吃就当晚饭了。白求恩大夫与美国医生有自带的奶油和罐头等食品,喝的水也是用当地百姓常用的羊皮袋装满了几个供他们用。父亲和战士随身携带着水壶,喝完了遇到有水的地方就灌满备用。吃完饭喂好马就休息了,睡觉时3人一组背靠背的坐在地上,以白求恩大夫住处为中心,分散在营地周围五个方向。这样晚上虽然凉但互相可挨着取暖也形成了警戒线。如果有情况骡马最先有反应,而三个人中只要有一个醒了另两个马上就会醒,这样应对紧急情况非常实用。这也是父亲在战争年代积累的经验。一会白求恩大夫走出屋来,叫父亲和战士进屋去与他们同住,父亲连比带划的向他做了解释,白求恩听明白了点了点头就回到屋里。不一会他又出来了,手里拿着两条毛毯要给父亲和战士们用,父亲急忙谢绝了他的好意。这一刻使父亲从内心里真正的感受到震憾。对白求恩大夫一个外国老人油然生出无比的崇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二天,天不亮父亲把大家叫醒,整理好马匹和物资,吃了点昨晚烤在火灰里的土豆就上路了。继续向北,因这段路沿河边不太好走,走了几十里后就开始向山脊上走。太阳出来时走上了山脊,路平坦好走多了,透过末散尽的薄雾,可见远方有三三两两的农户在地里干活。这时白求恩用不太熟练的中国话问父亲,之前他都称父亲为排长。他问父亲叫什么名字,哪里人,多大了当兵几年了。父亲从出发就一直牵着白求恩骑的黄膘马走在队伍最前面,一是保证白求恩的安全、二是便于观察前方的情况。父亲连说带比着回答了白求恩的问话,对话中父亲说快了白求恩会示意慢一点,这以后白求恩就称父亲"于"。不一会儿马队走到一农户地边,见几十米外一位中年妇女裸露着上身正扬鞕赶牛耕地。队伍不经意的停了下来,只听到后方有咔擦咔擦的声音传来。父亲急忙转身看去,见是美国医生布朗正对着妇女拍照。这时的白求恩紧锁眉头表情严肃,父亲急忙给他示意叫美国人不要拍照,白求恩大夫在马背上转身叫住了布朗,语气中听的出白求恩大夫很生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晌午时分,太阳晒的人汗流夹背。父亲与战士们都被汗水浸透了衣裳,纷纷解开了上衣衣扣透透气。白求恩大夫和美国医生也被晒的满头大汗,他俩都解开衣扣露出胸膛,一边擦汗一边口里啼咕着。走到一小树林时队伍停下来休息吃干粮,父亲和战士吃的是随身携带的抄面,和着水揉成团吃。白求恩和布朗还是吃随身所带的食物。稍做休息后队伍就开始向坡下走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阵阵大风扬起尘土吹的每个人都灰头土脸的。越往北走山坡上树也渐渐的多了起来,在风的陪伴下凉快多了。白求恩大夫心情也好起来了,时常口里哼着小调,有时也会大声的叽叽哇哇的说着父亲听不懂的英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傍晚时分来到距宁武县还有几十里路的地方。这里有八路军120师717团的一个留守处有电台人不多,不远处就是阎锡山部队的营地。当下找了一庄户人家住下,依然和前晚上一样白求恩大夫和美国人住屋里,父亲与战士在外。晚上父亲和战士们依然围着篝火烤土豆。这时白求恩大夫来到篝火旁坐了下来,他要用自己的食物换土豆吃。当白求恩大夫手捧土豆被烫的哇哇叫时,逗的大家都笑了起来他自己也笑了。有战士将剥好的土豆递给了他,白求恩大夫边吃边说着好吃。大家边吃边聊着,白求恩问了几个战士的年龄和姓名。大家也很好奇,有几个战士问他是哪里人。白求恩舞着手表情有点夸张的说,很远很远的加拿大,坐了很久的船来到中国,白求恩说着一口不太流利的中国话加上丰富的表情,时常逗的父亲他们哈哈大笑。父亲问白求恩大夫怎么不去国民党哪边而到八路军来时,白求恩大夫收起笑容告诉父亲,国民党并不需要他,需要他的是八路军。白求恩指着父亲和战士们说:你们都很年轻还是孩子,抗击日本侵略上前线很勇敢。白求恩和蔼可亲的样子,使父亲和战士们特别喜欢他都叫他白大夫。美国医生一路上不说话少与人交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东方显出魚肚白时,父亲叫醒了大家,收拾好马匹和行装队伍又出发了。这一段路是汾河的源头沟壑众多,山上沟底有成遍的树林。因考虑到时间有点紧,父亲决定在附近寻找过河地点。几个月前父亲曾从这走过,山沟下有一小桥可过河。父亲牵着白求恩骑的马领着队伍寻桥而去。走了几个时辰从一山沟拐出来,远远的看到了那座桥,队伍慢慢的向前走去。怱然父亲发现有情况,急把队伍隐藏在路边树林中,仔细一看,原来几个月没走这条路对岸桥头多了一座新修的炮楼。父亲告诉白求恩大夫,可能过不了桥了要原路返回另走一条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白求恩大夫出发前见过贺龙师长,知道前线战斗十分激烈,大量的伤员急需他早日到达进行救治。白求恩大夫急切盼望早日到达前线,在他再三的要求下,骑着马与父亲走出树林。迎着东方初升的阳光,白求恩用手放在额头上向小桥方向望去。随后对父亲说"于"你和我去,你不要说话由我给他们讲。父亲又把队伍带回山沟里安顿好。交待好注意事项,安排了警戒哨后。父亲牵着白求恩大夫骑的黄膘马缓缓的向几百米外小桥走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距离小桥不远的地方,对面荷枪实弹的守军大声叫喊站住。父亲紧张的抬起头看着白求恩大夫,只见白求恩不知道什么时候手里拿着一面小旗,白色中间有个红色的十字。白求恩大夫高举着小旗向对方摇着。这时见一穿便装男子向父亲他们跑来。白求恩大夫很冷静的用中国话告诉他要见这的长官,此人转身向炮楼跑去。这时父亲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炮楼上站着曰本人。下面是伪军有五、六个人。父亲担心要出事正焦急想着该怎么办时,听见白求恩叫父亲"于"。抬头望去,见白求恩向父亲摆着手面带微笑的点了点头,父亲见白求恩大夫这么冷静心也不慌了。便衣伪军和一个日本军官小跑着来到白求恩大夫跟前。俩人𠲖𠲖哇哇的说了几句话,那便衣伪军看来也听不懂呆呆的望着。说完话后父亲和白求恩就随着日本人来到炮楼下,白求恩下马后取下随身携带的小药箱跟着那曰本人进了炮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便衣是个汉奸翻译贼眉鼠眼的把父亲看来看去,问是八路军哪一部分的。父亲没搭理他牵着马注视着炮楼大门,紧张的一头汗水浸湿了衣裳。汉奸对父亲说有个日本队长得了眼病一直没治好,所以请这个洋医生给看看。过了好一会白求恩大夫提着药箱走了出来,那个曰本军官很客气的和白求恩说着话。白求恩面带笑容对父亲说"于"我们可以走了。那个日本军官对汉奸翻译哇哇的说了几句话,汉奸翻译对父亲说:你们可以送这个外国人通过可保证你们安全,但返回时不能通过。父亲一听非常高兴,急忙跑上桥头摘下帽子向来的方向拚命挥舞。很快马队就赶了过来跟随父亲和白求恩大夫一起向前走去,父亲怕事情有变挥手催叫着后面的马队跟上,白求恩骑在马上向日本军官挥了挥手。因这里是敌占区,父亲想快速脱离危险领着马队向北急行。父亲知道北面有我们的部队,走了几里地就赶紧钻进了山沟。这里的山沟是东西走向,山上沟里树木郁郁葱葱非常茂密,从这走比较隐蔽又安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父亲选了一条偏北方向的山沟快速前进。这段路先要顺沟爬山翻过一座大山,然后再顺沟下坡就能见到同普铁路,天黑时再过铁路会安全一些。走出几十里地后父亲才松了一口气,马队速度减缓了一点继续向坡上前进。山沟里遍地的碎石常常使马匹打滑,父亲小心翼翼牵着白求恩骑的马向山上爬去。翻过山不一会,就看见了远方山沟里的同普铁路,这时天也黑了下来。马队在距铁路不远处停了下来,父亲和一战士悄悄的走到铁路上,父亲让战士担任警戒自己府身爬在铁轨上用耳朵贴着听了听。见没动静父亲用手击掌发出安全信号,马队迅速跟上穿越铁路而过。因为走不快一直到很晚了才走完这百多里的山路,来到轩岗附近一处避风的山凹地露宿。大家赶紧喂马检查物资,收拾好了就生火吃干粮。这天走的很累,白求恩和美国人吃完晚饭就休息了,白求恩用的睡袋美国人搭的小藏蓬。父亲和战士还是老样子,三人一组环绕着白求恩和布朗驻地席地而坐,相互背靠着休息。晚风吹在身上使人感到发冷,好在父亲和战士们年青也习惯了这种环境,互相挤一挤就过去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天快亮时,马匹出现骚动。父亲与战士们赶紧起身观察,发现对面山坡上出现几只野狼。自古山西狼多成灾,大山里出现野狼也很常见。父亲见状,招呼大家收拾好马匹和行囊继续出发。顺着下坡的山沟翻山越岭,快到中午时分马队再次来到同蒲铁路附近,马队仍然隐蔽在铁路附近。观察了一会儿,父亲派一位战士到轨道上听听动静,从声音上可判断是否有日本人的铁甲巡逻车。因为是白天过铁路要特别小心,那个战士爬在铁轨上听了一会站起身来向父亲摇着双手,父亲立即命令大家跟上快速通过铁路总算有惊无险,因沿着铁路线附近行军,需根据地型多次穿越同蒲铁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太阳偏西时走出了山沟来到𢘛州盆地,放眼望去前方地形开阔平坦,路边散落着树木丛林。队伍沿着东南方向的土路走去,一路阵风不断的从身后吹来十分凉爽。走出约两里地后前方树木稀少了,这时突然南面(太原)方向传来低沉的马达声,父亲一惊,知道不好有日本人飞机来了。父亲急忙将一匹马所驭物品掀翻在地,大声疾呼战士们将白求恩大夫带往来路躲进树林里去。随着震耳於聋的马达声,只见一架日本飞机低空掠过马队上空。父亲飞身跃上马背使劲用鞭抽打那马向前方开阔地跑去,一路扬起一丈多高的尘土随马而去。跑出了大半里地时曰本飞机果然顺着尘烟寻找而来,飞机飞的很低直冲父亲俯冲下来。说时迟那时快父亲急勒紧马缰使马停下,那马一声长啸身体直立而起然后迅速调头跑进飞扬的尘烟中。这时飞机俯冲而至投下一枚炸弹在几十米外爆炸了,震的父亲两耳嗡嗡作响只感到腰间被什么东西重重打了一下,父亲顾不得许多紧贴着马背不顾一切的向树林跑去。一会儿日机又返回来飞了一圈没找到目标就向东边飞走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父亲观望了半个时辰确定日本飞机不会再来。忙骑着马向山沟跑去,找到马队见大家都很安全,父亲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白求恩大夫伸出姆指直夸父亲勇敢,马骑的真好。这时有战士告诉父亲衣服上有血,父亲伸手摸去感到腰部隐隐做痛。白求恩大夫急忙取下马背上的药箱给父亲处理好伤口,不算严重只是被弹片削掉了一块皮肤。父亲本来计划晚上把马队安排在崞阳镇附近露宿,然后再过一次铁路和一条河离目的地就很近了。但耽心第二天日本人的飞机会再来,这样马队和白求恩大夫都会有危险,再加上三天的时间要到了,父亲决定晚上不休息连夜行军。父亲把这个决定告诉了白求恩大夫和战士们,白求恩大夫点头表示同意。父亲叫大家休息一下提前补充了一些干粮,并把马匹喂了物资检查好。不远处有一条小溪,父亲叫大家去补充水路上好用。父亲也顺便到小溪边洗了洗满脸的尘土,白求恩大夫也来到小溪边,在父亲身边坐下,问父亲当兵很危险的,你小小年龄为什么要当兵。父亲一边用毛巾擦着满脸的尘土一边告诉白求恩,只是为了有希望活下去。父亲没有文化更没有高深的理论,只有父亲的自身经历告诉他,只有跟着这支队伍才有希望活下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35年9、10月份红四方面军31军从草地返回南下时,常被藏族骑兵袭击非常被动。为了改变被动挨打的局面,师里决定临时组建骑兵营。那时红军銭少向当地藏民买了两百多马,但多数是老弱或农耕的马,另外还有十几匹半大小马,只有少部分缴获的战马。由各部抽调会骑马的人员组成,约两百多人。因那十几匹小马成人无法骑,师领导急令从各团营抽调传令班的小战士组成小鬼排,父亲因会骑马主动报了名。来到骑兵营集合地,只见地上堆着刀和枪傍边有十几匹马,有一当官的叫各自选好刀、枪、马,然后叫大家骑上马跑跑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 父亲骑术最好那个当官的当场宣布父亲为排长,事后才知道那人是骑兵营的营长河南人。只训练了几天就接到任务准备参加战斗。那时装备实在太差,马刀都是各式各样的,父亲拿的一把一尺来长的腰刀,背了一支马枪只有三发子弹。因体弱个头小举不起大马刀,父亲还见到过有几个小战士手拿着割草的镰刀作为武器。队伍排列好了,小鬼排在最后面。冲锋前营长骑马来到父亲跟前告诉父亲,叫和大部队保持一段距离,如果看到前面队伍不行的话就赶紧往回跑,多少年来父亲每次提到这都会说营长是个好人。随着军号声吹响,几百名红军骑兵喊着"杀"声冲向敌阵,阳光下几百把战刀闪闪发光十分跃眼,隆隆马蹄声伴随着大队人马向前冲锋,场面十分威武雄壮,其实是一场敌我力量悬殊的悲惨之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 父亲见状急忙率领小鬼排跟着后面,没有呐喊声,只有默默的马蹄声相伴跟在大部队后面。不一会前方传来激烈的马刀碰击声和阵阵吼叫声,因藏族骑兵十分凶罕,很快红军骑兵营被冲散了,小鬼排就更不值一击。这时敌骑兵快速向小鬼排冲了过来,一敌骑兵挥刀向跑在前面的父亲砍来,父亲俯身躲过。结果马头被砍了一刀,那马受惊后跳了起来,这时不知从何方打来一枪,正好穿过父亲右小腿肚子把马打死了。那马扭头倒下把父亲双脚死死的压住动弹不得,父亲见势不妙赶紧用马血擵在脸上装死躲过一劫。这一仗骑兵营死伤惨重不成建制,到了晚上才有自己人来寻找伤员,父亲才以得救。而给父亲治脚伤的是一位姓祁的军医,医术非常好曾救治过许多红军官兵,父亲在几个月前嘉陵江渡江战役中就认识他。(文革期间时有造反派来我家,向父亲查证这段历史。69年10月祁本人特意到我家看望父亲并表达了谢意。)</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 &nbsp;年底时天气转凉了部队准备北上,31军领导决定把全军300多名伤员留下,暂时安置在一座喇嘛庙里。王树生军长来看望伤员后做了简短的讲话,大意是部队有任务急需北上,任务完成后就尽快的来接你们⋯。留下了一些枪枝弹药和粮食后,大部队就向北开拔了。伤员中大多数是重伤员,父亲也在其中属于伤势较轻的。第二天几百名藏兵包围了寺庙进行围攻,还好寺庙位於一小山头上易守难攻。轻伤员负责反击,到了第三天子弹快完了,这时人们情绪低落,父亲也感到非常的绝望。坚持到了下午时只有几十发子弹了,有人大声喊着落在藏人手上一个都活不了,大家只有跟他们拼命啦。这时能站起来的伤员都聚集在一起,准备做最后的一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 忽然庙外枪声大作杀声一遍,大家一听知道是自己的队伍来了,一会就冲上来许多红军战士,一位腰间扎着皮带的干部进到庙里了解情况。当得知是红30军的军长时,逃过一劫的伤员们非常激动,伤员中有人带头高呼30军万岁,引发全体被救伤员齐声高喊30军万岁30军万岁!父亲每次讲述这段经历时也会情不自禁的掉下眼泪。军长告诉被救伤员,全体都随30军行动,伤好后愿归队的可以归队,愿留下的可以留下,过后这300多名伤员就随30军行动。父亲在红30军伤兵队呆了十几天,伤口愈合较好不用拐棍也可以行军了。因伤兵队行军速度慢一天也就走三、四十里路,父亲经请示领导同意自行追赶队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 父亲就朝着北方,沿大部队留下的脚印追赶队伍。走了几天干粮和水都没有了,父亲饿着肚子走到天黑见有一草棚,里面有许多干草,这时父亲又冷又饿一头钻进草堆就睡着了。天大亮时,父亲醒来见刺眼的阳光下一藏族老人站在跟前,傍边有个十来岁的小姑娘瞪着大大的眼睛望着父亲。父亲小心的向老人讨要吃的,那老人转身离去,一会拿了一块拳头大的饼给父亲。父亲边吃边向外张望,发现不远处有个破烂的小木屋,估计就是老人的家了。吃完饼老人说话了,叫父亲留下来给他做养子,父亲谢绝了老人的好意,站起来准备继续赶路。老人叫父亲等等,快步跑回小木屋,从里面拿给父亲一件羊皮背心和两个饼,父亲非常的高兴急忙向老人道谢。老人和小女孩站在草棚下,一直望着向北走去的父亲身影渐渐的消失。父亲心里非常感激他们的救命之恩(解放后父亲一直想去藏区找他们,苦于不知道地名),但也明白正因为有好心的骑兵营长呵护,百姓对红军的同情,要活下去就一定要跟着红军走</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太阳要落山了,见大家准备好后父亲带着马队又赶紧出发,沿着东南方向大道快速走去。目的地是五台山下的五台县有个叫河边村的地方(阎锡山老家),那里是717团的防区。路上白求恩大夫好奇地问父亲怎么会有这么好的马技,父亲简单的告诉了白求恩大夫,父亲祖上两代都是做买卖马匹的商人,来往于河北云南之间。父亲的婆婆特别善于骑马,受其影响父亲很早就会骑马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 &nbsp;队伍向着河边村静静的前进着,夜幕下只闻得阵阵清碎的马蹄声。这一带是八路军新开僻的敌后根据地,常有我们的地方部队活动。父亲牵着马快速的前进,一路上不休息,第二天凌晨时分差不多走了约两百里路来到了滹沱河边。这条河河水很浅但河滩很宽,马队过了河走了一会要到河堤时,前面树林里传来寻问囗令的声音并伴随拉枪拴声。这是父亲十分熟悉的声音,父亲脚不停的马上回复岚县来的,树林里钻出两个战士说你们辛苦了。父亲和战士们小心的把马拉上河堤,往前面的村庄走去。来到717团7连连部见到连长和指导员,他们电话通知了营部,很快来了三个人其中有个是教导员。寒喧了几句父亲和通讯员小王与他们办理好移交手续,然后父亲带着教导员到屋外院垻来见白求恩大夫,白求恩正在清点带来的药品和器械,见父亲带人来了很热情与教导员握手。因事先父亲告诉过教导员白求恩能说中国话,教导员放心的用中国话向白求恩大夫问侯并交谈起来。</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 父亲把护送人员召集起来安排返回事项。15匹马每人一匹,三人一组分散返回岚县,约好在汾河边高老汉家汇合。任务完成了大家都很高兴,战士们纷纷骑上马就出发了。父亲带着彭炳南和通讯员小王去与白求恩告别,教导员挽留父亲他们住一晚上天亮了再走。父亲告诉他来时耽误了点时间,要尽快回去还有任务。白求恩大夫见父亲要走了情绪有点激动,这几天几夜相处都有了点感情。白求恩大夫对人蔼爱可亲父亲对他也恋恋不舍。父亲牵着马带着战士向河滩走去,白求恩跟随着送到河坝。</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nbsp; 父亲走下河垻正要上马,听见白求恩大夫喊"于"等等。只见白求恩快速跑回去,很快回来手里拿着东西走到父亲面前。对父亲说一路上你们很辛苦,衣服穿的少常喝生水指甲也很长,不太注意身体。</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白求恩大夫说完递给父亲一把手术剪刀(解放后遗失)、一盒阿斯匹林药、一瓶救急水还有他自己用的银匙子。白求恩扶着父亲的肩头边走边交待怎么用药,不知不觉的来到了小河边,教导员带着三个战士也跟着后面。父亲要上马了白求恩大夫还拉着父亲的手不放,这时教导员催促父亲上马快走,说你不走他也不会回去的。父亲每次回忆起这段往事时眼眶里都会有泪水滚动,白求恩大夫对父亲的呵护是父亲的亲人都沒给过,父亲在这时才享受到了人间的一种父爱。</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 &nbsp;父亲上马过到河对岸听见身后白求恩大夫喊着"于"再见路上小心,父亲心里不舍骑着马在河滩上徘徊了数圈,最后朝着对岸夜幕中的白求恩大夫挥了挥手,喊了一声再见白大夫,急速催马奔向西方,消逝在茫茫夜幕中。</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 &nbsp;&nbsp;白求恩大夫到了五台山前线后,救治了大量的重伤员,同时也培训了许多战地医务人员,特别是提高了重伤员的存活率和康复。在晋察冀边区1年多,白求恩大夫出生入死,哪里有危险就战斗到哪里,直接参加11次战役战斗,在战场最前沿不分昼夜抢救伤员做手术,把大批八路军伤员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他还倡导和参与创建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八路军“模范医院”和“特种外科医院”,举办“特种外科实习周”,并结合游击战实际编教材搞发明,为八路军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医疗队。</span></p> 后记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 &nbsp;返程时父亲选择走忻州方向,这段路好走费时少,沿途多是阎锡山的部队防区。有时要经偏僻的山路绕行,辟静山野里常有野兽出没。到了忻州附近拐向一小山沟绕行,过了忻州路比较平坦,跑了一段路程来到了云中山下,父亲三人放马缓缓的顺着山路而行。后半夜时来到一处山沟,这沟平常是个干河滩很平,下雨就成了一条河不能过人。由于长年累月雨水冲刷,此沟呈壶形状。沟底有几十米宽,沟顶很窄,抬头望去只能看见一线天。沟壁有百米多高,沟顶上住有阎锡山的部队。父亲三人快马加鞭向山沟里跑去,这沟有几十里长,出了沟离汾河渡口就不远了。一路上父亲骑的黄膘马跑在最前面,这匹战马是父亲最喜欢的,多次伴随父亲执行任务。这马本来是前线部队缴获日本人的,因贺龙师长喜欢马是众人所知,因此常有前线将领送马给贺龙师长。贺龙师长有个副官叫彭九南湖南人与父亲关系很好,贺龙师长的马多骑不过来叫他处理一下,这马才到了父亲手上。</span></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 &nbsp;快要跑出沟时地式比较开阔了,路两边有许多小山丘长满了杂草和權木。跑到这父亲急忙勒马停下,从腰间拔出二十响驳壳枪打开保险,父亲在这曾两次遇到过狼和豹子。也是这匹马第一次是遇见一群狼十几只卧在路上,那马只是打着响鼻减了一下速度,父亲大叫一声催马前进,一溜烟儿就把狼群抛在身后。第二次马跑到这时突然前蹄直立抬起,父亲差点被抛下来,父亲用鞕打马向前,那马嘶叫着就在原地打转不肯前进,父亲感到不好赶紧观察四周,这才看见不远处山丘上有一对亮光移动。父亲一惊急忙拔枪连续几个点射打了过去,只听得一声猛兽吼叫消失在山丘后。这时后面传来马蹄声二位战士也骑马赶到。父亲向他俩交待了注意事项,大家骑着马警觉的观察着周围情况,小心的走过这段路途。</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 &nbsp;天亮后父亲三人放马一路小跑,中午时分来到汾河边渡口。在高家父子热情接待下安顿好马匹后,进屋稍做休息等待其他战士汇合。高家小儿子名叫高強当年11岁,因父亲常年往返都在高家落脚非常熟悉。每次都缠着父亲要玩一玩枪,父亲与他开玩笑说要玩枪就跟我去当八路军,这下高强就闹着要跟父亲当八路军,其父也极力鼓动父亲把他带走。几天后父亲将他带回了岚县120师卫生部,给父亲当了一段勤务兵后送到卫校学习,解放后在四军医大学后勤部门任领导。</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 傍晚时分战士们陆续到达集合地,父亲清点人数后领着大家分批登船渡河。天黑后回到岚县前庄120师卫生部住地,卫生部领导都出来迎接父亲和战士们的归来,场面非常热闹。前方已先报知白求恩大夫平安到达的消息,刘运生政委见面就对父亲说任务完成的很好立了功,要给你们报请大功。贺彪部长也说贺龙师长来电表扬非常满意。</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 第二天卫生部召开表彰大会,表扬了父亲和护送队全体战士,同时宣布任命父亲为管理股股长。后因父亲随贺龙师长去河北安国一带接吕正操部回后方。有几个月没在卫生部,这期间刘政委调走来了一个姓曾的部长,另外提拔一个人当了管理股长。会后父亲与几位战士去相馆照相留影。</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39年秋天,有一次父亲带领运输排向前线送物资来到河北李庄。在经过一个村庄时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在叫"于",父亲停下来朝声音方向望去,只见几十米外一小山坡上有一人边挥手边跑了下来。仔细一看是白求恩大夫,大家都非常高兴的向白大夫挥手打招呼。父亲万万没想到一年多没见白求恩大夫还认得出自已,父亲赶紧向白求恩跑去紧紧的拥抱在一起。白求恩高兴的笑着看着父亲和战士们,问着你们都好吗,就像老人很久没见着自己孩子一样,挨个的看着问着。</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 父亲见坡上有一大院门口站了许多人,有穿白大褂的也有伤员进出,远处不时的传来枪炮声,父亲知道是白求恩大夫的医疗站,怕影响白求恩的工作同时也有任务在身,不得不向白求恩大夫告别。白求恩站在路边依依不舍的与父亲握手告别,并挥着手叫着再见你们要小心呀。</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 自那次分手后,不久有消息传来(11月12日)白求恩大夫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了,父亲与排里的战士都感到十分的痛心也非常想念他。同年,为纪念白求恩大夫,毛泽东主席专门写了一篇"纪念白求恩"的文章,表张白求恩大夫为中国的抗日战争事业做出的贡献。毛主席在文中称赞白求恩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从此,白求恩大夫事迹在中国大地上广泛流传家喻户晓。</span></p> <h3>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h3> <h3><br></h3><h3> </h3><h3><br></h3><h3><br></h3><h3><br></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