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王哲兄弟:</b></h1><h1><b> 时光正好。</b></h1><h1><b> 垂柳静静的站在一起,在眼眸里绿成了一片云烟。阳光耐心地以小火慢炖的手法煮开了枝头的玉兰花。最经不住诱惑的是路边一簇一簇的迎春,乍一听到东风的呼唤,就急急的敞开了掩藏已久的心扉,向春天吐露浓烈的情怀。早起的小草也惺忪着睡眼确认季节,好决定是不是要喊同伴们起床。而真正宣告春天这部歌剧开幕的是稍事劳作便需脱掉外套的民工大哥。</b></h1><h1><b> 周末傍晚,同雅尼航行在无际的海面,期待着夜莺欢快的吟唱。同老鹰疾驰在昏暗的荒漠公路,顿觉冷风吹皱了略具沧桑的脸庞。在编辑室静听大三的你漫谈未来和理想,似乎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备份,已是七年窖藏。</b></h1><h1><b> 送你回去,我便悠悠独行在这方寸校园,心思却在以此为中心,三千公里为半径的国土上游荡。伴着孔圣人“登泰山而小天下”,携手徐霞客“黄山归来不看岳”,陪着郦道元感受“清荣峻茂”与“林寒涧肃”,心怀东坡在苏堤远眺“水光潋滟”与“山色空蒙”。松花江岸和同窗拎着张裕听涛,嘉陵江畔和挚友细数往事下酒,湟水谷地和同事围坐羊排满饮青稞,洛水北滩和燕赵豪杰谈书推杯论人换盏。莲花山公园致敬改革,东方明珠上环视传奇……于是,我庆幸自己“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的同时,也难免闭目慨叹:江山如此多娇,无怪乎英雄竞折腰---国之情怀从此沛然升腾。</b></h1><h1><b> 去年九月,我回老家小住。你的大侄子也已过了周岁。晚上,通常都是我抱着他,和你嫂子在胡同里或者稍远一点儿的地方(出门不足五十步就是田间地头)散散步,跟他说说话,逗他笑笑,哄他睡觉。有那么一次,月光像流沙一样泻满他稚嫩的脸蛋。我笑着看看他,又抬头看看那一轮清辉,刚想低声吟诵几句关乎月亮的诗词,可很久之前读过的一段文字抢镜似的蹦了出来:“别让童年的梦随着悄然更迭的岁月渐渐流逝。那时在静默的夜空下,我稚气的睁大清澈的眼睛,执拗的寻找,坚信满天星中的一颗和我的心迹相通。流星闪过,美丽霎时浸满全身。我许诺要成为世界的开拓者”。想想当下,我的脚下是厚实的黄土,怀抱中是家庭的未来,周遭是见证我成长的父老,肩上是共和国交给的那副担子---家国情怀从此落地生根。</b></h1><h1><b> 余心之所善,九死犹未悔。精神找到归属,生命才有意义。诚如智者所言:家国情怀不但是个人立身处世的逻辑起点,更是一股永不衰竭的精神涌流。得其膏润,大写的人生必将浓墨重彩。</b></h1><h1><b> 说教难免枯燥,希冀和兄弟一道在现实中真切感受家国情怀强悍的正面效应。</b></h1><h1><b> 如此,且从时光正好处开始 。</b></h1><h1><b> 2016年3月河南开封 </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