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朵朵送香来一一2018年唐山市小学语文优质课大赛首日侧记

迁安王永生

<h3><br></h3><h3> "朔风增寒意,无阻梅花开。″12月4日,晨。北方断崖式降温的一天,唐山市小学语文优质课大赛的现场,却在持续升温,因为这里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这里有求经热情,理念踫撞;这里有教学相长,相得益彰;这里有满树梅花,暗送冬香。</h3><h3> 唐山市教育局小学教研室王立宽主任、教研员张淑辉分别强调,举办这次大赛,旨在推动核心素养导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今年特意推陈出新,变换形式,每半天进行一次赛后研讨,变重赛课为重教学研究。</h3> <h3>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七节课给了满堂的观摩老师许多惊喜,许多艳羡,许多思考,许多感悟。看着每个教学场面,老师们时而凝神注视,时而疾书感想,时而莞尔一笑,时而俯耳交流,及时分享,生怕转瞬即忘那个细节的精彩。</h3> <h3>  花开数朵,各表一枝,且看梅花朵朵放。</h3><h3> 第一朵梅花。是由开平区唐马路小学孟庆萍老师执教的《长城》一课。孟老师由单元主题切入,直接进入指向写作的阅读,这让人不由得想起草根专家管建刚的阅读教学。虽然这节课课堂容量很大,但却步步不脱离文本,不断地带着任务进行多种形式的读书,主要体现在"六读一得″上。一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二读,想画面,体会特点。三读。圈画句子和关键词语。四读,标明名称,说明理由。五读,找出与《翠鸟》一文的共同点,引导学生找出方位词,做到有序表达。六读,找出与《赵州桥》一文的写法共同点,在比较中发现规律。″一得″,就是运用这一规律,迁移到写作,让学生介绍一处景观。</h3> <h3> 第二朵梅花。是由唐山师范附属小学刘丽老师执教的《说明文对比阅读》一课。在本课中,教师将四篇文章整合在一起,从一个个例子中,发现规律,并运用思维导图、钻石纸等教学载体,对四篇说明文进行对比阅读。进而发现两条规律:一是,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就能做到准确的平实说明。二是,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方法就能做到准确而生动的说明。最后迁移用法,用这些规律方法来描写手机支架,这其实解决了一个主要问题,就是为学生的写作设置了一个方法迁移的支架,做到有法可写。</h3> <h3>第三朵梅花。 是由玉田实验小学郝晓玲老师执教的《准时的登录表演》一课。本节课在培养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上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引导学生学会用关键词语连接法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接着,用中心词语爆破法引导学生学习,围绕"秩序井然"这个词语,联系上下文,四面开花;在用"鱼贯上岸"来说明秩序井然的时候,适时地插入"上学鱼贯而入"和"放学鱼贯而出″等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还讲解关于"贯″字的写法,从字理上加深学生对"鱼贯"词语的理解,进而理解"井然有序"。然后,又从″步履蹒跚,却又整整齐齐"这个看似矛盾的句子理解"秩序井然"。老师又引导学生抓住"首先……接着……以后"这样的句式,体会登录过程的秩序井然。而这其间,也不乏"憨态可掬""老师下课留作业也是一种生物钟"等有趣的课堂生成。</h3> <h3></h3><h3> 第四朵梅花。是由迁西县第四小学潘晓宇执教的《相片》一课。本课以教师自己的身份证切入,采用中心重点段落爆破法,体会前后照应的表达效果,牢牢抓住我、远房嫂子的对话这一语言载体,让学生想象信的内容,并能说出青年妇女崇高的心意究竟是什么。接着。用良民证和现在老师的身份证作比较,让学生感悟青年妇女由活泼好笑变得呆板阴沉的原因,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去挖掘其背后隐藏的信息。</h3> <h3>  第五朵梅花。是由芦台经济开发区第二小学宋丽老师执教的《掌声》一课。本课以"先两头、后中间"的方式切入。,让学生去探究中间部分找原因。期间,重在从人物的动作、神态中去体会人物心情变化,尤其注重了朗读:带着对英子的孤独自卑表示同情的感受去读书,带着对英子的开朗和自信表示喜悦的感受去读书。接着,重点利用两张学习卡的学习过程去体会掌声。本课以掌声开始,又以掌声结束,这样的课堂,岂不和谐?</h3> <h3>  第六朵梅花。是由滦南县安各庄镇中心小学张海丽老师执教的《小蝴蝶和毛毛虫》一课。最动人的莫过于本课教师用手绘绘本服务教材,增強故事性,激发朗读、讲故争的强烈欲望。面对二年级的学生,授课教师。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和稳重,从"趴、糊涂"等生字词,从学习书写"惊",引领学生借助近义词来理解"肉嘟嘟"一词,等等诸方面可见教学步伐的沉稳与扎实。另一方面,通过阅读绘本故事,练习朗读人物对话,借助学生生活经验,体会小蝴蝶和毛毛虫的情绪变化并在情境中朗读,尤其是指导语用练习一一连续问句妙处的时候,二年级的学生可能处于懵懂状态,但最重要的是,学生愿意沉浸在这样的言语练习之中。</h3> <h3>  第七朵梅花。是由唐山市古冶区金山小学王沙老师执教的巜风娃娃》一课,重点通过朗读体会词语的意思,发现变化,又在朗读表达上读出对词语的理解。接着,以"风娃娃做好事"为例,例中学法,并练习讲故事。然后,又用同样的方法讲"风吹大船"的故事,续编故事。其间,授课教师不忘让学生穿插识记生字,习得写字方法,实!</h3> <h3>  拨云见日始得意,一树梅花一树春。课后,精彩继续。三位区县教研员为大赛及时地加温,用课标加课例的形式点评,使老师们对基于课标教学的认识又提升了一层。</h3><h3> 丰润区教研室主任高启山强调了三点:一、对阅读能力的培养都很重视,但科学性有待研究,思维过程究竟是什么样的,教参上没有,网络上没有,得靠老师们结合课标、学段特征去研究,去突践,再结合课标去反思;二、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训练的阶段性不够。三、几节课都偏重方法的习得,但要明确意义和价值在哪里。表达方法就如手饰佩戴,不以质地论好坏,而以佩戴的美观与否论适否,即用对对象就好。</h3><h3> 滦南教研室李海江主任:一、从本次赛课的风格较往届变化很大,从得语文者得高考谈起,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小学生核心素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等,谈到思维含量、思维的连贯性、灵活性、和创新度。只有从这几方面思考才能应对统编教材的这场地震,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统编教材的优势。他借用温儒敏先生的话,结合《小壁虎借尾巴》《桂林山水》等课例,倡导教师在教学中要力求将内容和外壳整合在一起,尤其要重视两点∴一是跟内容分析式教学说再见。二是跟碎片化阅读教学说再见,李主任用不同的课例加以深入浅出的说明。</h3><h3> 开平区教研员郭荣:谈了两点感受,两点思考。两点感受:一、教师教学设计层面上各有侧重,各具匠心。二、学生层面上。光明实小的学生思维敏捷,视野开阔,语言表达能力。极强,学习兴趣极高,这一切来源于现场教师的教学引导和光明实小日常教学的厚重底蕴和扎实的步伐。两点思考:一是关于目标,先是借用薛法根的课强调识字写字仍然是语文学习很重要的目标,在实际教学中仍然会出现许多真实的问题,所以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这是不容商量的基本原则。她又从陈先云先生的"六个意识"中着重强调主体意识,其实还是从学情出发。现在几乎可以达成统一的标准是我们目标的制定要具有可操作性,追求语文学科要理科化,要有学习抓手,有练习系统,有评测,有反馈。她还强调,任何一种方法都不能适合百处。就如任何一种药都不能包治百病。另外,目标制定不能太容易,否则很难让学生在某一能力上有所提升,这就造成学生很可能在某一个月,某一个学期。甚至某一年几年在语文始终如是。没有进步,在语文学习上始终是模模糊糊一大片。</h3> <h3>  为了更强地催化活动效果,5日将在现场面对面建研讨微信群,观摩教师可实时适时发问题,请专家评委或授课教师解答;也可在观摩教师之间展开小专题研讨,集思广议,寻求共识,以解决教学实际的个性及共性问题。</h3><h3> 匆匆一日,精彩连连,侵近的暮色难掩观课者的疲惫,又难抑内心的喜悦与满足。相信,那瓣瓣梅花已植根讲台,深入人心,那阵阵梅香也一定会侍播得更加悠远。借用清代诗人李膺的句子一一"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