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欣赏过宏伟壮观的水道桥,定要去探访一下水的源头,古镇于泽斯(Uzes)。<br></h1><h1><font color="#010101"><br>从水道桥到于泽斯小镇只有20多分钟的车程。来到我们预先在网上查的停车场,恰好有一个停车位。停下车才看到, 车前路牌子上的标记像是不可以停。上面还有几个法语词,也看不懂是什么意思。正不知所措,看到有位先生走过,赶紧上前打招呼,可惜他一点不会说英文,但是能听懂一点。最终才弄明白,是周六和周日不可以停车,其他时间可以停车。</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环绕城市中心一圈的小街曾经是古城墙的所在地。在11世纪到12世纪, 城墙守护着中世纪城堡。</font></h1> <h1>步入小镇,立刻被它的古朴淳美所吸引。</h1><h3></h3> <h1></h1><h1>古镇的历史悠久,最早开发这里的是高卢罗马人,曾是高卢罗马人的首府。它也是法国的第一个公爵领地。</h1><h3></h3> <h1><font color="#010101">古罗马时期,因引水桥的修筑工程而兴盛起来。到了16-18世纪,于泽斯小镇由法国最有地位的公爵统治,因此变得更加繁华。</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古趣盎然的神秘城堡, 也就是当时公爵的宫殿,于11世纪修建,它完全是中世纪建筑风格。</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古老的罗马街道和真正的数百年建筑。</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绿树青藤装点着质朴静谧的小街。</font></h1> <h1>每条小街都设有一条窄窄的排水沟,随着小巷蜿蜒伸展。</h1><h3></h3> <h1><font color="#010101">中世纪植物园在小镇的中心。植物园中的400多种植物和草药的品种,全部都和中世纪时期人们使用的一样。 它们实在是不上镜,索性没拍。<br><br>通往植物园的狭长小巷。</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圣艾蒂安教堂(St Etienne Church)建于18世纪,这里原来有座旧教堂被宗教战争摧毁了。教堂正面的弧形风格在当时很盛行。</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宽阔的草药广场( Place aux Herbes )是古镇的中央广场。这里绿树(梧桐树)成荫,周边有许多露天咖啡座,餐馆和带拱廊的建筑。拱廊里是一家家的店铺,卖棉麻质衣物,小工艺品等等。</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离开古镇,我们在GPS的带领下向尼姆(Nimes)进发。 全程大概近30公里。 不一会儿,道路越来越窄,几乎是刚刚能容下两部车,感觉却像是单车道。 路的一边是山石,另一边是悬崖,原来我们进入了盘山路。道路不仅十分狭窄,而且蜿蜒崎岖,一个急转弯向右,马上一个急转弯向左,接二连三,似乎没完没了的S型山路,坐在车里感觉简直就像是坐游乐场的过山车!盘山路竟是如此的变幻莫测,真不知道是这浪漫国度的山生来“疯情万种”,还是这美酒国度的山路设计师酒后的佳作?<br><br>其实如此的路况,如果以每小时40-50公里的速度行驶,还是能够控制的,而且可以享受一下沿途风光, 不可思议的是这条路的限速是每小时90公里!这一路下来真是提心吊胆,我一直不停的喊着两个字“慢点!” 看看跟随在后面的车队,我们只能视而不见,期待着这段路的尽头快点来到。<br><br>其实事后想起来,如果能够鸟瞰一下这段公路,一定会赞叹它的险峻绝美!<br><br>终于我们来到了尼姆!</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尼姆地处地中海和塞文山脉之间,是法国加尔省的省会, 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罗马帝国时期,已经有5-6万人居住在这里。<br> <br>这座有着“法国小罗马”之称的历史古城,靠近地中海,每年阳光照耀的时间达到300天以上。以法国最暖城市而著名。<br><br>与于泽斯古镇相比,这里可谓车水马龙,游人如织。</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进入城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圣母大教堂。由于正在翻修,道路狭窄,车辆拥挤,我们直接把车停到了大教堂的地下停车场。<br><br>圣母大教堂是罗马的天主教大教堂,建于1096年, 后来经过多次翻修。其上部的檐壁被视为法国南部罗曼风格雕塑的重要作品。</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气势雄伟而典雅的古罗马竞技场是尼姆的主要罗马古迹之一。竞技场建于公元1世纪,最初用作竞技场,现已变成剧院。它高21米,设有由拱形结构这撑的34排座位,可容纳16,300观众。</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从外面可看到顶端的60道拱门,公元5世纪时,这里曾被歌德人当作军事要塞。整个椭圆形场地东西长133米,南北长101米。<br><br>1989年,竞技场装上了可移动的屋顶和供热系统。</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在竞技场不远处,矗立着威严的尼姆法院(1838-1846年建造)。</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奥古斯特之门(Porte Auguste)被称为尼姆的罗马之门,是昔日尼姆古城最主要的城门之一,同时也连接着前往西班牙的道路。<br><br>如今,奥古斯特之门由两座中央拱廊构成,以方便车辆通过;而其边侧两处稍小的拱廊则作为行人之用。目前,人们依然可依稀在石门上辨别出各色以公牛、祭龛、及科林斯风格石柱为主的装饰。<br> <br>奥古斯特之门与法国之门(Porte de France )建于公元前16-15世纪,也是迄今为止唯一可见的奥古斯都时期石门。</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Jules Salles是一位出生于尼姆的法国画家,曾在尼姆的艺术学院学习绘画。他捐款给他的家乡建造了这家画廊, 提供了在尼姆办艺术展览,音乐会和各种活动的场馆。画廊由尼姆的建筑师Max Raphel设计。拱形门边的两个大理石雕塑出自雕塑家Maurice Leopold之手,象征着绘画和音乐。</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在法语里“尼姆”是泉水精灵Nemausus的名字,因此街道上随处可见造型各异的特色小喷泉。<br><br>难怪古罗马人不惜工本地修渠引水,把于泽斯的泉水引到这里来。</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从网上了解到尼姆古老的供水系统非常精巧。<br><br>那条50公里长的罗马输水道在进入尼姆市以后,首先进入一个圆形分水池,再从分水池通过10条不同的出口将水引入市内不同的城区,直至用户家中。分水池本身带有一个沉淀槽以及一系列闸门,闸门可控制流量,而分水池的出水口也有闸门,至今在博物馆里还能见到其时铅制的水管和阀门。<br> <br>供水系统有供贵族和特殊用户的专用渠道,而普通平民则可到街区的公共水池取水。这种公共水池一般呈上下两个部分,上水池满后溢到下水池,上水池的水为饮用水,而下水池的水则是洗涤用水。古罗马人当时就设计了现代人还在使用的冲水厕所,而最后的废水都排放到了下水道。<br><br>原本计划去观赏一下古罗马人的这个杰作,但是时间不够了,加上经历过那段盘山公路后,两人有点惊魂未定,决定一定要在天黑之前赶回酒店。连同有名的神殿和喷泉公园,全都放弃了。<br><br>留下遗憾,有机会再故地重游吧!</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