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冬季,北方已是大雪纷飞,银装素裹中寒意浓,南方,却依然温暖着。冬季的这一天,2018年12月4日,对龙潭中学的语文老师来说,更是阳光明媚,幸福飘荡在大家的眼中心中。
下午,广东省中小学柯泽华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柯泽华老师带领工作室成员来我校指导语文教学工作,没有看似“高大上”的专家讲座,单纯地以“听课+评课”这种接地气的形式来开展,老师们雀跃不已。<br></h3><h3> 龙潭中学许立峰副校长代表学校对柯老师工作室同行莅临本校指导教学工作表示感谢。教导处张昱亮主任针对当下教育的一些困境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希望老师们满怀信心,致力于教学研究工作。</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h3> 2:20,第一节课,由本校车丽凝老师执教,教学内容来自八年级上册,课题为《周亚夫军细柳》。车老师首先出示“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的成语知识,引入新课,紧接着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车老师准备了导学案,已提前发给学生),在学生对本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已初步了解的情况下,让学生听录音范读,然后齐读,在此基础上疏通文意,过翻译关。接着品读课文,让学生讨论“汉文帝为何称周亚夫为真将军”。在学生明确周亚夫及汉文帝的人物形象后,再引导学生探讨本文的侧面描写方法及对比手法,最后,在相关的课外文言文知识链接中结束了本课教学。<br></h3> <h3> 3:15,第二节课,由工作室学员陈枢老师执教。陈老师以语文主题学习活动的形式上课,主题是:笑看众生百态。教学内容:《范进中举》、《制台见洋人》。陈老师首先出示有关《我的叔叔于勒》一课的图片,引导学生复述该课内容,回顾有关对比手法的知识,通过回顾旧知导入新课。活动一:阅读《范进中举》,合作探究,寻“变”、说“变”、议“变”、读“变”,启发学生紧扣文本,学习本文对比、讽刺手法的运用,探究小说主题。活动二:阅读《制台见洋人》,自主探究,寻“变”、赏“变”、思“变”。让学生在两篇文章的对比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对比、讽刺手法的妙处,更深入地探究小说主题。<br></h3> <h3> 4:20,评课正式开始。大家分组讨论,各抒己见,氛围十分融洽,思想的火花闪现,老师们的思维模式有了新的飞跃。
评车老师的课:文言文的教学极易重文轻道,但车老师的这节课既重视语言文字的翻译理解,把语言文字教得扎扎实实,也重视思想内涵的渗透,把思想内容教得明晰正确。长此以往,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必然会提高,思想、情操上也会受到中华民族数千年悠久的优秀的文化遗产的熏陶。同时,老师们也提出来一些有利于大家探究的问题:一是文言文教学要十分重视朗读,二是本课导学案的设计是否会限制学生的思维。
评陈老师的课:一、心中有境界,教学有方向。语文教学旨在培养擅长阅读、思考、表达的读书人,陈老师教学生紧扣文本学习,并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思考成果表达出来,并不是停留于表面阅读、浅层阅读。二、让学生学有所得。我们的语文课要上得实惠一些,朴实一些,陈老师做到了。首先陈老师准备了阅读材料《制台见洋人》及相关的表格材料,提前发给学生阅读,让学生打有准备的仗,有充分练习的机会,并且给予具体的指导。这节课上,学生们在文章对比、讽刺手法的理解及文章主题的探究方面皆有所收获。陈老师胸中有书,目中有人,他通过适当充实课堂容量,向知识的广度深度开拓,让学生的阅读渐入佳境。三、教学生动有趣。陈老师轻装上阵,行走如风,语言幽默风趣,语言不是蜜,但却可以粘人。本节课上,学生们的目光紧紧跟随着陈老师,可见其教学风度翩翩。四、对讽刺手法的梳理,有待深入。<br></h3> <h3></h3><h3> 5:20,评课告一段落,老师们意犹未尽,向柯老师提出了请求,希望柯老师多多开展这样的教学活动,让大家都能受益。
复旦大学教授陈果说:“世界上只有两件有价值的事,第一,你幸福地生活,第二,使更多人幸福地生活。”我暂且大胆地改一下:柯老师工作室致力于做两件有价值的事,第一,让自己幸福地上语文课,第二,让更多的语文老师幸福地上语文课。
我想,这就是当下教育的幸福姿态吧。<br></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