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以前一直都想写一篇关于《射雕英雄传》的文章,可是断断续续写了一点,忙起来就又放弃了。今年十月底,金庸先生不幸去世,在网上看到了好多纪念先生的文章,包括他的作品。感觉必须把这篇文章尽快写完,以此来表达对这部作品以及先生的崇敬之情!</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很多,但我接触最早印象最深刻的当属这部《射雕英雄传》了,其他作品不是没看,以后在电视上也看了两部,像《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看了后却没留下太多的印象,没有多大的感触,我觉得最能代表金庸先生精神和作品精髓的当属《射雕英雄传》这部作品了。所以其他的作品我都不再看了,觉得肯定没这部好,不值得看了,这是先入为主的原因呢?还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呢?正所谓“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吧!</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我现在还记得我们当年看这部剧的盛况来。当时我们看这部剧是在八五年吧,我上小学五年级。那时候电视机刚刚在农村兴起,我记得我们曹蔺大队就那么一台黑白电视机,每晚就放在大队门口,曹家村蔺家村几百人围在一起,看到紧张处,大家聚精会神,专心致志。有时你评论一句,他评论一句,真是看得津津有味。当时上映的片子反特片比较多,比如《蓝色档案》《战斗在敌人的心脏里》等等。还有从日本引进的《血疑》《排球女将》。但这些同射雕比起来,那真是不可同日而语。我记得夏天的傍晚,我们正在玉米地里锄草,大队广播突然通知:社员们,《射雕英雄传》马上要开始了,大家抓紧时间来收看。我们听到这个消息,立马停止锄地,赶紧往回跑。</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br></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我还记得有一个晚上天下着雨,而且雨还不小,可我的发小高丽打着雨伞来我家叫我和她一起去大队看电视,于是我俩就一起打伞穿着泥鞋去大队部看射雕。现在想来当时对这部电视痴迷的程度真是令人惊叹!</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前几年儿子不知从哪里看到了这部剧作,很快就着了迷,专门买了碟片在家里成天的看,所以我也跟着又复习了一遍这部剧。直到今天听到那振奋人心的主题曲响起时,我还是热血沸腾的那种感觉。我越来越感觉,经典的东西决不会过时,反而会在岁月的长河中越发变得璀璨起来,散发出勃勃的生机。比如你听了李爱琴唱的《周仁回府》,你再听其他人的你就不能接受了。你看了迈克尔·杰克逊表演的太空步,你就感觉其他人跳的就是在东施效颦。</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前不久在网上看到的一篇文章,讨论了几部堪称经典的剧作,其中就有八三版的《射雕英雄传》网友们一致认为,这部堪称无法超越的经典,一位网友评论说,以后翻拍的其他版本的射雕只能是自取其辱。我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没想到几天来网友们纷纷给我点赞。</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我仔细想了想,这部剧作之所以能在几十年后仍然得到观众高度的认可,是有它本身的魅力和原因的。</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p><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其一在于作者通过这部剧作传达出的高度的爱国主义思想精神。 作者以北宋末年金兵大举入侵,人民流离失所,大批爱国志士奋起抵抗为背景,以郭靖之父郭啸天和杨康之父杨铁心这对异性结拜兄弟为线索展开故事。当时他们的妻子都身怀有孕。他们搭救了一名与金兵作战的侠士全真教的丘处机道长,他们钦佩丘处机道长的英雄气概,要求他给自己未出生的孩子取名做纪念。丘处机结合当时靖康国耻的时局,给两个孩子分别取名叫郭靖,杨康,志在使两个孩子长大后不忘靖康国耻的意思。并把他们的名字分别刻在两把刀上作为礼物送给他们。杨铁心的妻子包惜弱是个美丽善良的女子,他们夫妻感情甚笃。后来包惜弱在自己家里救下了一位负伤的男子。她把这件事并没有告诉自己的丈夫杨铁心。后来郭杨二人在与金兵的战斗中各自与妻子失散。郭靖之母李萍辗转来到了蒙古大漠,生下了儿子郭靖。所以郭靖从小在蒙古长大,与他一起长大的还有成吉思汗的女儿华筝公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童年的郭靖是个善良听话但很愚笨的孩子,他的母亲看他这么笨,指望他长大替父报仇的愿望看来难以实现,急得流下眼泪。</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剧中的郭啸天,杨铁心和丘处机道长就是宋末民间爱国志士的代表,虽然当时的朝廷昏庸腐败,但民间老百姓爱国抗敌的运动一直都没有停止。就连最柔弱的女人在民族大义方面在大是大非面前也立场分明坚定,毫不含糊。郭靖母子虽然从来到大漠就受到成吉思汗一家的厚待,郭靖也和花筝兄妹从小有着深厚的友情,成吉思汗甚至招郭靖做驸马,但当后来郭靖母子知道蒙古兵即将攻打中原时,郭靖母亲决定毅然牺牲自己,保全儿子,让儿子回中原送信,并嘱咐儿子永远不要忘记自己是个汉人。这句话其实是让郭靖不要忘了自己的国家。郭靖从此与成吉思汗绝裂,离开蒙古回到中原,决定为父报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p class="ql-block"><br></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可以说家庭环境的影响使郭靖从小就牢记国仇家恨。再说杨康的母亲包惜弱这个美丽善良的女子,当年的善良却给自己招来了一场灾难,她没想到当年自己救的那个负伤的男人竟然是大金国的太子完颜洪烈。完颜洪烈更是对她一见钟情,自从被她救后就对她念念不忘,并设计谋发动一场战斗救下她,并告诉她她的丈夫已死。包惜弱痛不欲生,最后因为腹中孩子的缘故,听从完颜洪烈的话忍辱偷生下来。包惜弱是个柔弱的女子,但当她得知丈夫的死后她表现的相当刚烈,决不肯独活下去,特别当她知道完颜洪烈是金人时,即使他对她再好再痴情,她也决不肯贪恋富贵做他的王妃。因为在她眼里看来,那是变节无耻的行为,比死要严重的多了。在这里她身上表现出的坚贞不屈,一是对国家的忠贞,第二是对丈夫从一而终的封建思想。</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作者在郭靖这个看似很平凡的小人物身上把他的成长以及爱国精神也塑造的很成功。比如他历尽艰险终于找到自己的杀父仇人段天德时,准备在父亲的灵前杀他报仇时,段苦苦哀求,并道出了当年引起郭杨两家遭受灭顶之灾的是金人完颜洪烈,自己只是被胁迫威逼不得已罢了。郭靖本来就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在段的苦苦哀求下,所以决定不杀他,但他说了一句话却使他形象立即变得高大起来,他说:“我可以不杀你,家仇我可以不报,但国仇我是不会忘记的。”这句话使得郭靖从局限于个人恩怨的小圈子里跳了出来,升华成了高度的爱国的情怀。</p><p><br></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在作者的笔下,虽然以宋高宗赵构为首南宋王朝腐败无能,对敌主张妥协投降的政策。但在朝廷以岳飞为首的抗战派,民间以丘处机郭靖以及江南七怪等为首的抗金组织以及力量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与外敌的战斗。我记得有一个镜头我印象很深刻,是丐帮的一个爱国志士喝醉酒后高声吟诵岳飞的《满江红》的场景,以此来抨击南宋朝廷上层醉生梦死,腐败无能,无所作为的现状。当时还吟诵了一首南宋诗人林升的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做汴州!”这里其实也是金庸先生借此来表达自己对当时南宋腐败政府的一种鞭挞,对这些爱国志士的塑造也是金庸先生爱国精神的一种表达和寄托。</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是的,千百年来,面对任何列强侵略,中华民族始终以一种不屈不挠,不怕牺牲的精神与外敌做着殊死的斗争,因此我们才能千百年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种爱国精神不论贫富贵贱不论老幼,在每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心中都永远存在!所以作者在这部剧作中传达出的这种正能量能很快被观众认可,可以说它点燃了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爱国情怀,所以作者在爱国主题方面的塑造这方面是很成功的。我认为这是这部剧作成功的原因之一。</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这部剧作吸引人的 第二个原因在于金庸先生在剧中刻画的几段凄美动人,缠绵悱恻,感人至深的爱情,深深地打动了观众的心!</p><p><br></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一个是包惜弱对丈夫杨铁心始终如一,至死不渝的感情,虽然她是个很柔弱的女子,除了哭她好像别无他法,听说丈夫死后,她第一个反应就是以死殉情,绝不独活于世。虽然完颜洪烈对她照顾又加,十分宠爱,但她一点不为之所动,毫不贪图荣华富贵,做他的王妃。坚持要住在完颜洪烈为博取她的欢心给她在王府里建造的以前和丈夫住在牛家村的茅草房里,以示对丈夫的哀思,这一坚持就是十八年,毫不改变。连完颜洪烈最后也实在忍无可忍说:“我以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可是我错了,这么多年来,我的兄弟们都是妻妾成群,可是我只有你一个女人,你还想让我怎么做你才满意?”到最后得知丈夫还活着后,她毅然舍弃王府的锦衣玉食的生活,坚持要和杨铁心走,她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真的让人好感动啊!</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而包惜弱身上体现出的这种“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就是孟子对英雄的定义啊!从这个角度来说她就是一个女中豪杰啊!</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第二个动人心弦的就是杨铁心的养女穆念慈和他的儿子杨康之间的爱情悲剧。穆念慈美丽善良,温柔贤惠,吃苦耐劳,柔中有刚,不慕富贵,她和杨康初见面时的嫣然一笑,不仅仅是打动了花花公子杨康,而是打动了千千万万观众的心啊!她的一举一动都是中国人心目中最标准的淑女形象。她是东方女性的精神代表。在这一点上她和杨康的母亲有些相似。从金庸先生对她的着力塑造上也可以看得出金庸先生对中国传统女性的赞美。</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p><br></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从一开始对风度翩翩,风流倜傥的杨康一见钟情,穆念慈是认真的。但作为花花公子的杨康却是抱着玩玩的心理来对待她的。到最后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世,知道自己是个汉人,自己的父王竟是自己的杀父仇人后,昔日玩世不恭的小王爷开始痛苦,变得心事重重起来。再也没有和穆念慈打情骂俏的心情了。而穆念慈却对这个和自己养父有着血缘关系的情郎更加的上心了,一心想帮着养父使他回到自己的阵营中来,但奈何杨康权衡利弊后,不肯放弃自己的荣华富贵,不是同一阵营的人注定他们之间的爱情是一场悲剧。</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到最后杨康成了人人眼中的认贼作父,为虎作伥的败类后,穆念慈并没有改变对他的爱情,反而处处保护他,为他求情,杨康在像过街老鼠一样遭受众人的唾弃后,也开始认识到穆念慈对他的一片真情,对她开始认真起来。这从穆念慈进王府偷药被抓,杨康放她走,欧阳克这个淫贼说的那些话激怒了杨康可以看得出杨康对穆念慈也是有真情的。</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最动人的是穆念慈对杨康的爱情不因外界的任何因素而改变。在众人都唾骂杨康时甚至就连他的师父,正统人物的代表丘处机道长都要杀他时,穆念慈为他苦苦求情。到最后杨康中了蒙古人的毒命悬一线时,穆念慈想尽办法,为救他决定牺牲自己,为他运功排毒。这个弱女子的举动是何等的感人!她的爱情不慕富贵,不因外力而改变,甚至在生死面前也毫不变色,这种为爱的人牺牲自己的壮举是多么的感人!她的爱情没有任何的附加条件,即使这个人变成了坏人她还是爱!这种无私的,不掺杂任何东西的爱情正是爱情的最高境界,也是金庸先生所歌颂的。回头再看看我们今天的所谓爱情,附加了多少的东西,车子,房子,彩礼,钻戒,……,那能叫爱情吗?不如说是一场交易!</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这种超越生死的爱情终于感动了花花公子杨康,也获得了杨康的真情。最后杨康毅然决定和穆念慈成亲,为了和穆念慈结婚他对反对他的完颜洪烈也以死相逼,并说在自己将死之时,是这个女子以自己的性命才使自己活了下来,即使完颜洪烈用将来的前途劝他,他也不肯放弃,贪恋富贵的杨康在真正的爱情上也不肯放弃,是的,这么纯真的爱情有谁又能放弃呢? 然而杨康本性难移的本质最终使他不得善终,这段凄美动人的爱情最终画上句号。</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br></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另外主角人物郭靖和黄蓉的恋情是得到了所有读者和观众的祝福的。郭靖的憨厚老实,善良笨拙是普通百姓的代表人物,而黄蓉的聪明机敏,任性刁蛮也是蛮可爱的。郭靖因为是忠良之后,所以是许多正统人物所推崇的。他的师父们江南七怪和全真七子都对他寄予厚望。而黄蓉因为父亲黄老邪的离经叛道, 性格怪异和她自己的任性霸道而成为正统人物眼里的“小妖女”。所以他们的爱情一度遭到郭靖师父们的强烈反对和阻挠。认为正邪不相容。连她的父亲,一向超凡脱俗,反对传统的黄药师也在自己女儿的婚事上难逃世俗的眼光,认为以郭靖的木讷蠢笨怎能和自己聪明漂亮,机灵活泼的女儿相匹配呢!但缘分就是这么奇怪,这俩人</p><p><img src="https://ss2.meipian.me/users/41304374/969296e637454fe29033767934e3c41d.jpg?imageView2/2/w/750/h/1400/format/webp/q/80/auto-orient"></p><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却始终不离不弃,最终两人也修成正果。可谓一对神仙眷侣。这段爱情表达出了作者对传统婚姻门第观念的反对,对真爱的歌颂。</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除了这三段作者浓墨重彩描写的爱情始终贯穿全剧外,作者还简略地描写了其他几段爱情,比如黄蓉的父亲黄药师和黄蓉母亲的爱情,程瑶佳和黄药师徒孙陆冠英之间的爱情,黄药师弟子梅超风和他死去丈夫的爱情……。他们无一不是对对方款款深情的。在金庸先生的笔下爱情就是要和所爱的人在一起,爱情是多么美好,多么的动人!“爱人”在作者的笔下是如此名副其实!</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h3><p><br></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当然在作者的笔下也有痛苦的爱情描写,比如华筝公主,黄蓉,和郭靖之间的三角恋,使他们三人起初都是痛苦的,但从最后的华筝和黄蓉俩人都决定成全对方忍痛退出,可以看出中华民族传统的对于爱情的态度:忍痛割爱,成人之美,把痛苦留给自己。不像现代剧作里,即使明知对方已成家,大言不惭的第三者也要打着爱情的旗帜对男主角的妻子说“他已经不爱你了,他爱的是我”这完全是一种厚颜无耻,没有道德的说法。说到底叫做自私自利,只图自己快乐而已,这是一种完全错误的爱情价值观,而金庸先生则在文中通过他们三人的三角恋给我们传达出了中国传统的爱情价值观,那就是即使爱,也要考虑道德的问题,不能打着爱情的旗号把爱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不做有背良心和道德的事情。</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金庸先生笔下这几段感人至深的爱情描写,一没有信誓旦旦的爱情宣言,二没有热吻一类让人脸红心跳的镜头。他的爱情描写,是那么的含蓄,那么的深沉!但却收到了让人过目难忘、刻骨铭心的效果!金庸先生要传达给我们什么呢――真正的爱情,根本无需豪言壮语,不需山盟海誓,而是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那就是像包惜弱一样的十八年来毫不动摇,永远相守。那就是像穆念慈一样的不论贫富贵贱,都爱我所爱,无私奉献和忘我牺牲。那就是像黄蓉和郭靖一样的不论门第,不离不弃!</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p><br></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除了以上两点,使我为之震撼的还有金庸先生通过作品给我们传达出的中华民族传统的尊师重教的思想。剧中的黄药师武功盖世,性格暴戾,在他的弟子梅超风和他的另一个弟子偷走他的武功秘籍《九阴真经》后,他一怒之下把其他两个弟子的腿竟然打折赶走了。可是几十年后,当他寻找女儿黄蓉时遇到了被他赶走的弟子梅超风,和其它两个已残废的弟子,他们对他无一不是毕恭毕敬,那个已死的弟子甚至留下许多财宝来留给自己的师父,梅超风拼死也要为师父挡上一刀,甚至他们不允许任何人说黄药师的坏话!连黄药师自己最后也质问他已经残废几十年的弟子“我把你的腿都打断了,你们应该恨我才对,你们为什么,为什么要对我这么好?”他的弟子爬在地上说“弟子不敢怨师父,师父能再收我为徒吗?”连女魔头梅超风临死前也希望能再成为黄药师的弟子,当黄药师说原谅她,愿意再收她为徒时,她竟然高兴得哈哈大笑,说“师父愿意收我为徒了,师父愿意收我为徒了,老贼你听见了吗?”最后才心满意足的含笑而死!</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这些徒弟对师父的如此尊崇的态度确实让人惊叹,中国传统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就是这个意思吧!面对师父如此残忍的责罚,他们却毫无怨言多少年来对师父依然如此毕恭毕敬,实在让人感慨万千!我想黄药师固然武功盖世,名满天下,做这样一位武林泰斗的弟子固然荣耀,但严刑责罚后还如此尊敬师父的徒弟,天下少有,有这样的弟子,做师父的此生足矣!再看看我们如今的老师,教育起学生来那真是如履薄冰,你今天责罚了那位学生,不知道哪个家长明天要找校长告你的状,你对学生不严厉,家长又说学生不害怕你,好像你本事不行,你严厉了学生回家一哭,家长立马又要告状,不但家长对老师不尊重,学生对老师更不尊重,那里还谈得上什么“师道尊严”?全社会都在宠孩子,所以越来越多的孩子动辄受一点委屈和挫折,就跳楼就去死,我想我们能不能不要把优良传统统统丢弃?尊师重教有待加强 ,能不能让老师放心大胆地去尽自己教育的职责?能不能让孩子多吃点苦,多受点罪,以此来增强他的耐挫能力?</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p><br></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这部剧作还有一个值得我们今天学习和借鉴的地方,那就是郭靖的成才道路。郭靖虽然是主角人物,但他的出场却并非像传统主角人物的相貌堂堂,聪明过人。相反他连一般人也不如,他又笨又拙,教他的师父们都连连摇头,认为他将来在武功方面不会取得大的成绩。但郭靖并没有放弃,后来他在颓废时幸遇全真教的马玉道长,马道长给他暗中指点,他每晚偷偷苦练,使得武功大进。后来又得到丘处机的点拨,最后又拜武林泰斗洪七公为徒,学到了“降龙十八掌”,使得他最后终于在华山论剑上打败当时的包括他师父洪七公在内的四大高手,成为天下武林第一人。从他的成才道路上我们有什么启发呢?一个人天资不好,但如果坚持勤学苦练,多方拜师学艺,坚持下去,同样是可以成才成大器的,但前提是这个人的品德首先要好,品行不好,即使天资聪颖,也是难成大器的。这点从作者对杨康这一角色的塑造上就可以看出来。</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另外这部作品成功之处还在于它曲折离奇生动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亦真亦幻的场景描写。</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当然一部好的作品作者是第一创作人,而演员们的出色表演,更是第二次创作。八三版《射雕英雄传》之所以能成为观众心里的经典之作,离不开演员们的出色表演。剧中翁美玲扮演的黄蓉,黄日华扮演的郭靖,苗侨伟扮演的杨康和杨盼盼扮演的穆念慈,以及黄药师,洪七公,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认真,一丝不苟精彩的表演使剧中人物都成为了观众心中的唯一,所以以后其他演员再拍的《射雕英雄传》再也得不到观众的认可了。</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不得不说,《射雕英雄传》这部宏伟巨制,是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的代表之作!金庸先生在作品中塑造了那么多的英雄俠士形象,其实在寄托着自己心中的一个大侠梦,所以我认为金庸先生他才是真正的大侠!</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创作不易,请支持点赞!)</p><p><img src="https://ss2.meipian.me/users/41304374/955c689495414168a2d560f263eef2c9.jpg?imageView2/2/w/750/h/1400/format/webp/q/80/auto-orient"></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br></p> <p>点击链接收看更多美文</p><p><br></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lw68jkc?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祭父文</a></p><p><br></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1jnjf10b?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六月十五记事</a></p><p><br></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1tuacm05?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怀念我的母校史德中学</a></p><p><br></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1vwtvmyf?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我们家的白雪公主</a></p><p><br></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478fi02?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民族需要英雄,我们需要英雄――观印度大片《巴霍巴利王》有感</a></p><p><br></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1v3qdedw?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托尓斯泰没有想到的错误 ――质疑列夫·托尔斯泰《穷人》一文中的</a>心理描写</p><p><br></p><p>作者简介</p><p><br></p><p><br></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