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茶:一】

<h3>花非花,树非树,<br>一叶菩提一叶心,<br>叶叶生清音………<br><br>茶兴于唐,盛于宋。据吏书记载,<br>唐宋时所喝的都是团茶,<br>在加工过程中把茶汁榨尽,<br>碾末或煎,或点。<br><br>本是无情物,恰逢有情人……<br><br>禅茶一味,茶真正进入精英文化的领地,<br>靠的恰逢儒、道、佛的“提携”<br>儒、道、佛也在这株最平凡的植物中开悟。<br>相辅相成,是为禅茶文化,流传至今………<br><br>唐代被后人尊为“茶圣”的陆羽.所著之《茶经》仍为中国第一本写茶的经典之作。<br><br>《新唐书·陆羽传》中记载:“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这个在寺庙里长大的孤儿,他或许不是茶遇上的第一个知音者,但一定是最为有心的。从选茶、茶器、水源谈起,陆羽的《茶经》第一次细分了茶的律则,如葡萄酒一般。茶从此便有了三六九等之分,高低贵贱之别。从此,茶与喝茶开始有了讲究。<br><br></h3> <h3>到了宋代:宋人制茶喝茶,则更为讲究,据记载,用玉水注、黄金碾、细绢筛、兔毫盏、无一不用至极致。<br><br>而皇帝为当时的第一茶之拥护者。<br>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为王臣。<br>这个当时的最高权威者许是中国茶遇到的最为多情最有权势的主人。<br><br>只是他们喝起茶来,奢靡至极。<br>宋徽宗赵佶喝的是“采择之精,制造之工,<br>品第之胜,烹点之妙,<br>莫不盛造其极”的龙凤团茶。<br>据《东溪试茶录》里记载,<br>龙凤团茶的制作之标准:<br>“择之必精,濯之必洁,<br>蒸之必香,火之必良。<br>一失其度,俱为茶病。<br><br>这样精挑细选出来的茶,<br>一百斤茶青难出一两个饼,<br>剩下的都是废茶。<br>龙凤团茶并非宋徽宗赵佶所发明,<br>仍为北宋时期便开始沿用的贡茶标准,<br>只是越往下走,奢靡越发不可收拾。<br>单是团茶上的龙凤纹饰的工巧精细便可让人叹为观止。描金绘制,“龙腾凤翔,栩栩如生”!<br>这时的茶已上升至为艺术,成为了一道美学,一碗达官显贵展示财力及人情的水……<br><br>当时这种名冠天下的茶团若有一饼在手便成了恩宠。龙凤茶团也随之成为皇帝赐给权臣的稀物。得了赏赐的大臣们皆“以此为荣”“以此为奇玩”供奉起来。赐茶的象征意义已大大超过了其经济和实际使用价值,成为礼遇的标志……<br><br>宋人点茶时要将沸水灌入茶瓶,将茶末放在茶盏里,以茶瓶注入沸水点缀。这个也得先碾碎成末,首先把茶放在绢纸密裹,先烘焙,再碾碎,然后放在茶碾或者茶磨中磨碎,罗筛。<br><br>点茶的最佳效果,如宋徽宗所述,是要使击拂出的茶沫“乳雾汹涌,溢盏而起,周回凝而不动,谓之咬盏”。<br><br>斗茶比较沫饽的成色与质地,是否洁白光鲜,是否凝聚厚实,还要看泡沫的持久度。要压倒对方,打出最光辉灿烂的泡沫,就不能仅靠击打的技巧,还得借助最能发挥作用的茶碗。<br><br>当时福建建窑烧制的兔毫盏,瓷胎极为厚重,釉色青黑沉稳,一方面可以保温,釉面光滑,内壁倾斜,可维持泡沫聚而不散,另一方面则以黑釉的底色衬出鲜白的沫饽,能让人觉得眼前一亮。<br><br>宋人喝茶的方式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极致。而从中延伸出的斗茶就是在点茶的基础上,加上竞胜的目的。盛行一时。为大街小巷随处可见。<br>斗茶:则是当时福建的茶农为了贡茶而发明的。每年新茶采摘完,家家户户的茶农拿来一决高下,在争斗中评出每年的最佳上贡给皇室。<br><br>斗茶,斗的便是些看起来和茶滋味本身没有太多关联的指标;喝茶喝的,早已意不在茶,在典仪如画的过程当中……<br></h3> <h3>茶原是没有分别之心,静心解渴的一碗水,<br>便也因为社会不同阶层的需求而有了好胜之心。<br>南宋有位著名的宫廷画家“刘松年”画了一系列当时各阶层喝茶斗茶的画。其中一幅《茗园赌市图》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描绘的就是当时市井斗茶的情景。在市街的一处,挤满了注水点茶的茶贩,挑肩卖茶的小贩,抱杯品茶的顾客,拎壶抱孩看热闹的妇人,世俗生活里形形色色的人,全神贯注汇集在熙熙攘攘的街头,全因茶贩们的“斗茶”。<br><br>相信唐代的陆羽肯定不曾想到,自己喝茶时无意而为的一个行为,会成为下一个朝代的主流。<br>茶原本的滋味,靠味蕾难于循迹。而那份来自尘世泥土的真实,也被各朝各代痴茶的茶人反复击打成茶汤上一道沫,粉饰演化,成为一道集文化与美的形式。<br><br>不同的国家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制茶喝茶之法。其中让茶人觉得是暴殄天物的英式茶,也就是茶包里的“碎茶”其实跟唐宋时期的喝茶方式是一样的。<br><br>唐时喝茶,是先将茶叶碾成细末,加上油膏、米粉等,制成茶团或茶饼,饮时捣碎,放上调料煎煮。这样的饮用方式和我们现在很多地方的小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如豆腐脑加葱花酱油或白糖等等。<br><br>唐时茶上至皇帝、士大夫,<br>下至贩夫走卒,莫不好此杯中物。<br>而到了宋代,开始自成体系,改煎煮为点茶。茶,亦成为宋最为流行的饮品。<br>人们视喝茶为最时尚风雅的行为。<br>上层阶级纷纷著书立说,加以理论化。<br>较为有名的有:宋徽宗赵佶撰《大观茶论》<br>蔡襄撰《茶录》黄儒撰《品茶要录》等等,众多文人雅士则吟诗作赋,斗茶寻趣。<br><br>茶:遇到最有权望的主人,华丽转身成为皇族宫廷的象征和骄傲。就像是官窑瓷器一样成了阳春白雪的抒情。<br><br>点茶,饮茶,皆成为了艺术。<br><br>宋徽宗的理想国度里,茶代表一种美的形式,是贵族的生活方式,也是饮茶人对生命信仰的另一种追求。<br><br>世间劳碌奔波的众生在此时如得甘露,<br>便也成了理想。宋人李觐说:<br>君子小人靡不嗜之,富贵穷贱靡不用也。<br><br>尽管喝茶之人多,世间能喝出情味者少。<br>这世间有人生来是有情种,却遇无情客;<br>有人生来是无情物,却遇有心人。<br>却道是多情茶客无情史官,端起最奢靡的茶,却荒废了更广的天地……<br></h3> <h3>淡茶千杯离歌笑,闲谈浮生寄桑曲,莫看无言几人问,笑颜犹在又何妨……<br><br>2018.12.4晚.家<br>………凡<br><br></h3>